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開局盤點歷史十大事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六十四章 赴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六十四章 赴死

崖山一戰已是無法避免,公元一千二百九十七年正月,張弘範正式開始了進攻崖山的動作。

元軍兵分三路,對崖山形成了包圍之勢。

面對元軍的來勢洶洶,崖山之上的南宋朝廷,有不少人張世傑強佔海灣出口,以保證西退的道路暢通。

這些人的擔心其實也不錯,就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此戰是沒有什麼勝算的。

因為**被困崖山,已經是一支孤軍,是不可能再有援軍來的。

如此一支孤軍,如何能夠抵擋住元軍的大舉進攻呢。

只可惜,張世傑沒有聽從眾人的建議。

"事已至此,我等又還能退到什麼地方去呢?已經退無可退了。"

就算成功從崖山逃走,可之後呢?眾人又該去什麼地方落腳?難道就在海上四處漂泊嗎?

既然如此,那還不如拼死一戰呢。

下令盡焚陸地上的宮殿,房屋,據點。

而後又下令將千多艘**船隻以連環船的辦法用大繩索一字形連貫在海灣內,並且安排將趙昺的龍舟放在軍隊中間。

只是張世傑對付援軍的辦法,而張弘範率軍趕到崖山之後,看到**的佈置,當即就絕頂啟用火攻。

畢竟這樣的局面,火攻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只是張世傑又怎麼可能沒有防備呢。

見元軍以小船載茅草和膏脂等易燃物品,乘風縱火衝向宋船。

張世傑早已將所有宋船皆塗滿淤泥,並在每條船上橫放一根長木,以抵禦元軍的火攻。

如此一來,元軍幾次進攻,都未能得逞。

一時間居然拿不下**,張弘範無奈,只能下令大軍封鎖海灣,想要困住**。

以水師封鎖海灣,又以陸軍斷絕**汲水及砍柴的道路。

可以說張弘範這一手是徹底困死了**。

而崖山之上,**本就沒有任何補給,如此長時間下去,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張世傑自然明白元軍的目的,但是他沒有辦法。

雙方兵力相差巨大,元軍即便只是如此圍而不攻,**也完全堅持不了太久。

沒有糧草,**只能以野果數皮為食,硬生生堅持了十餘日。

不過吃食算是熬過去了,可飲水呢?這麼多人,乾淨的飲水顯然是不夠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不少士兵安奈補助身體的即刻,只能以海水解渴。

可海水飲之,很快不少士兵出現嘔吐腹瀉的症狀。

可以說**此時已經到了戰敗的邊緣。

這一切張世傑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不止一次的率軍衝鋒,想要撕破元軍的封鎖。

只可惜這一切都在張弘範的防備之下,故而沒有能夠成功。

並且,在大戰之中,張世傑的外甥還被張弘範所擒。

元軍大營內,張弘範看著眼前的張世傑外甥,面色平靜的說道。

"你可願為本將勸說張世傑投降?若此事能成,本將不僅保你性命無憂,甚至還許你一世富貴。"

對此,張世傑的外甥沒有過多猶豫,很快就點頭答應了下來。

"在下願意。"

"很好,既如此,你便親自手書一封,送於張世傑吧。"

想要利用其外甥來勸降張世傑,只可惜,這封親筆信寄出去之後,直接就被張世傑給撕了。

之後張弘範又用張世傑的外甥勸降了兩次,甚至直接將此人帶到戰場上,當著張世傑的面,開口勸降。

但三次勸降,最終都是以失敗而告終。

對於這最後的結果,張弘範好像並沒有感覺有太多的失望。

因為在事前,他就已經預料到會是如此。

張世傑不是一個會投降的人。

既然依舊招降不能,那就只能繼續強攻了。

同時,隨著元軍的不斷進攻,崖山之上的宋朝軍民,生活也是越發艱難。

即便是皇帝的生活都過得極為悽苦,每日三場,最好也不過就是些野菜,清粥罷了。

"張大人,我們現在這麼辦?"

一些宋朝官員,更是面色複雜的看向張世傑,他們沒有辦法。

對此,張世傑面色難看,但依舊堅定的說道。

"即便是死,也要和元軍戰到最後一人。"

張世傑沒有投降的意思,就算是到了眼下的這個時候,張世傑依舊還是要死戰不退。

雙方對峙,糾纏,一直到祥興二年也就是公元一千二百七十九年二月六日癸未。

張弘範終於發起了最後的猛攻,元軍中有人建議先用火炮攻擊,打破**的陣型。

不過張弘範認為火炮打亂**的一字陣型,反而是令其容易撤退,隨即沒有應允。

次日,張弘範將元軍軍分為四個部份,**的東,南,北三面皆駐一軍。

張弘範則自領一軍與**相戰裡餘,並以奏樂為總攻訊號。

元軍的假裝奏樂,**聽後果然以為元軍正在宴會,稍微放鬆戒備。

趁著**放鬆防備的時候,正午時分,張弘範的水師於正面進攻,接著用布遮蔽預先建成並埋下伏兵的船樓,在漫天箭矢的掩護下駛近宋船。

兩邊船艦快速拉近距離,段段時間元軍就連破七艘宋船。

完全是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此戰的進行十分順利,面對早有準備的援軍,**大敗,元軍一路打到**中央。

此戰進行到這個時候,**可以說已經是回天乏術了。

畢竟他們本就是一支孤軍,如今如此大敗,陣型被破,就算是想要防守,也很難了。

可以說這時候的**,根本就沒有了繼續抵擋援軍進攻的能力。

大勢已去,眼看著元軍不斷畢竟中央的皇帝龍舟。

此時小皇帝趙昺就站在龍舟之上,一旁則是時年四十三歲的陸秀夫。

眼見無法突圍,且元軍越來越近,陸秀夫看向小皇帝,苦澀說道。

"陛下,臣願隨陛下赴死,即便身死也絕不多元軍的俘虜。"

最後關頭,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趙昺跳入海中。

即便是死,也不能落在元軍的手上,當年的靖康之恥,已經讓所有宋人顏面無光了,大宋不能再有第二次靖康之恥。

隨著陸秀夫和皇帝的跳海自盡,在場的眾多宋朝軍民,也是一個個的跳入海中,慷慨赴死。

(求收藏,求推薦,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