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體壇全能王最新章節列表 > 老年得貴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老年得貴子

魏大成和盛春花籌備婚事期間,盛春花提出讓魏大成為她改個名字,她覺得自己“春花”這名字太土了。

魏大成笑道:“我這名字——‘大成’不也是很土嗎?兩個女兒一個叫‘魏冬雪’,一個叫‘魏秋雨’也都平常得緊,這名字不過就是個代號嘛!”

盛春花卻道:“我想改名字也不單單是因為覺得土,也是因為我想擁抱嶄新的生活,把以前所有的傷痛和憂愁都撇清,過往恩怨,一筆勾銷。”

魏大成明白,這是盛春花決心忘記過去的苦痛和感情糾葛,一心一意地跟自己過日子。他心中感動,拉著盛春花的手,說:“那就把‘花’字去掉吧!花,總是要很快凋謝的。改成‘盛春’,意思是春季中最為當令的時候。”

盛春這個名字她很喜歡,因為好聽,有意義,也因為這是她的男人給他改的名字。

她現在心情不再晦暗,而是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嚮往,信心百倍。她也在催促魏大成好好配個藥方出來,她現在甚至都對治癒自己的不孕症開始有了些信心。

盛春花……不對,盛春當年去醫院做婦科檢查並沒有發現任何器質性病變,而是由於排卵不正常導致的不孕不育。

盛春當初治療了一年多,吃了不少的西藥中藥卻不管用。

中醫認為女子不孕,多是由於腎氣不足,或者衝脈、任脈的氣血失調所致。盛春既然沒有器質性的病,這內分泌、氣血的調理就可以完全仰仗中醫藥物治療。

古代名醫趙養葵雲:“衝(脈)任(脈)藏經系胞,又恃一點命門之火為主宰。”

蓋身成於胚,神成於精,二者皆發生於真陽命火。腎為人生之始,生氣之根。不排卵的主要原因,即在於命火衰微,真陽不足。便須補腎扶陽,興旺真火,冀以激發排卵機能。

魏大成與其父魏濟民共同參詳了一整天,開出了一個藥方。是以《中科促卵湯》為主,又配以適量赤芍、丹皮、延胡索、煨木香、地龍、雞血藤等,煎藥服用,每天一次。

又以龍鳳貼貼臍。這龍鳳貼原為安陽固本膏,也具有溫腎暖宮,活血通絡的功效。用於女**寒不孕,經前腹痛以及男子精少稀薄,腰膝冷痛之症。

又在食物上單例兒為盛春列了個食譜,都是些諸如海參、蝦類、雞、羊肉、鴿肉、蛋類、菠菜、豆類等有利於孕育的食物……

兩個人順順利利地辦完了婚事。

魏大成每天除了忙於診所外,又開了個藥店。

那時候正是私營藥店開始賺錢的時候,魏大成也有心待藥店生意穩定下來後,關閉診所,多用些時間好好陪伴家人,以彌補之前對父母、女兒的疏於陪伴。

而對於盛春,兩個人是半路夫妻,自己已經年近五十,更要多陪伴妻子,以使將來不留遺憾……

盛春在家安心相夫教子,照顧老人,整理家務。盛春一下子成了免費的“保姆”,一個月幾千塊的工資說沒就沒了。不過魏大成也把家裡的財政大權全給了她,診所、藥店的盈利魏大成是全部上繳給盛春,毫不藏私。

倆人都迎來了第二春,整個家庭變得完整了,人無非就是活個心氣兒,這心氣兒一盛了,也就其樂融融,活著帶勁兒了。

倆人結婚半年以來,盛春一直沒斷了服藥,期間魏大成也根據盛春的脈象,變動增減了幾次藥方的配藥種類和藥量。盛春還真是沒有辜負這一番心血,居然真的就懷上了。

盛春自來到魏家做保姆時,就與魏家人同食,吃得遠比她以前吃的好、有營養。而婚後這半年又是食藥同補。

她正值壯年,身子又受補,加之夫妻恩愛、心情舒暢,這身體是越來越好。大地不再貧瘠了,土地肥沃了,這種子一播下去也就發芽了……

魏大成和魏家二老都十分高興,而盛春更是遠比他們加起來還要高興。

魏大成和老父親魏濟民自然是又根據盛春的身體脈象,開了不少保胎的藥。魏大成在藥膳食補上更是盡心盡力地操持著。

要不說人這一輩子受多少罪,享多少福都是安排好的呢!正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盛春從小到大,直至嫁為人婦,二十幾年沒享受過什麼美食補品,吃頓大魚大肉已經是奢侈的了。而現如今卻是從海參、牡蠣、血燕窩,吃到了驢皮阿膠、西洋參……

這越是貧瘠至極了的土地就越禁受得起施肥。盛春的氣血脈象都是足足的,胎兒也是生長得旺旺的。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盛春生產也很順利,順產生出了個健康男孩兒。魏濟民給孫子起名——魏中華。

魏大成這一年整五十週歲,可謂:老來得子,喜不自勝。

這小兒魏中華也是“自帶口糧”來的。什麼意思呢?小兒一出生,母親奶水特別足;或者小兒一出生,家裡多進財帛,便說是這孩子帶來的福氣,是孩子自帶口糧投胎來到這個家裡的。

盛春臨盆,魏中華還沒出生,魏大成就已經準備好催奶的物事:什麼茭白、花生、牛鼻子;鹿茸、通草、豬蹄子的。可這些都還沒用上,盛春的奶水就頂著壓噴湧而出,射了護士一臉的濃稠奶水。

非但如此,說來奇怪,也不知是不是巧合,自從盛春懷上了,魏大成的藥店生意就越來越好,這孩子一降世,藥店的營業額又上了一個臺階,簡直就像是要給魏中華發紅包似的。

五十而知天命。魏大成到了這個歲數,又頗有些積蓄,魏家自來也有家底,不愁房子不愁地的。他以前是心灰意冷,才全部寄情於個人事業,以為依託。如今嬌妻愛子倆千金,老父老母坐高堂,自己也活了一大把年紀,何必還費勁巴拉的業去?

他關了診所,專營藥店。這藥店裡僱得有營業員和藥劑師店長,也不用他時時盯著,只偶爾打理一下,佔用不了多少時間。他就從此全心全意地照顧一家人,安享天倫樂了。

人到了這個年紀,總算是活明白了……魏大成關了診所,將絕大部分時間精力都用於陪伴家人上。更是對愛子魏中華悉心教導。

這魏中華生得跟他爹像是一個模子裡扣出來的,除了大眼雙眼皮兒和皮膚白皙隨了他媽媽魏春以外,其它五官、體型都與乃父像極。

魏中華五短身材,敦敦實實的。腦袋大,脖子粗,將來能不能成為大款,幹不幹伙伕不知道,有中醫天賦倒是錯不了的。

這小子也是耳濡目染,三歲時就愛裝模作樣地給人號脈。當然是號不出個所以然來。不過這小子閉著眼,搖頭晃腦的,倒是學了個神似。

再大些的時候,三歲半開始,魏大成就教他認字了。魏中華認字迅速,很快便學會了幾百個簡單漢字,到六歲時,便認識了近三千個漢字,很多都是從醫書、藥方上學的字。

魏大成有意識的以中醫藥知識來教兒子。自家的藥店裡也賣中藥,比方說麥冬,拿出幾顆來給兒子看看,讓他吃上一顆,然後在一張硬紙卡片上寫下麥冬的藥用價值和宜忌。

“麥冬,又名麥門冬、沿階草,是養陰潤肺的上品,味道甘、微苦,微寒。潤肺清心、瀉熱生津、化痰止嘔、治嗽行水。能入胃以養胃液,開胃進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於肺,定喘寧嗽……”

寫好這些資訊,讓魏中華唸誦出來。哪個生僻的字不認識,魏大成就給他標註上漢語拼音,就算是要學的生字。然後給他解釋這些含義……

要說這也夠枯燥的了吧?一般兒童都是看圖識字,或者看童話故事之類的。可是魏中華偏偏就喜歡這個。不單這樣又認了許多字,而且自己還搖頭晃腦地背這些卡片上的資訊。

魏中華記憶力很好。準確的說是記憶中醫中藥知識和詩詞歌賦的記憶力很好。

他上學後,從小學到初中,古代詩詞背誦得很快,政治、歷史也還勉強,但是英語和理科的那些公式就不行了,背多少遍都記不住,好不容易算是背下來了,扭臉兒就又忘了。這也是各走一經,勉強不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魏中華從小就對中醫有著特別濃厚的興趣,又是家學淵源,所以自小學習中醫醫術,看了家中全部中醫書籍,背了許多藥方。小時候背誦的東西,印象最是深刻,至老不忘,這叫童子功。

但是他學習成績卻一直都上不去。可這小子雖然其貌不揚、學習成績也不行,但是卻天生一副居高臨下、睥睨天下的樣子,倨傲得不行。

後來魏中華從一個挺差勁兒的職專畢業,這職專跟中醫藥沾了一點點邊兒,畢業後推薦分配到了一個中藥製造業工廠。他在內包裝車間,是一個操作工,操控自動化裝置灌裝中藥滴丸。

這工作薪水低,也很枯燥。長期一個姿勢操作,如果幹年頭兒久了肯定會出些職業病勞損,比方說肩周炎之類的。也沒有什麼技術含量,養小不養老,前途堪憂。與當初辛揚的工作有些異曲同工之“糟”。

不到二年,魏中華便跟家裡說要辭職不幹了。這魏大成原本也沒想讓孩子長久幹這個工作。只是魏中華剛從學校畢業,才十九歲,在父母眼裡不過還是個小屁孩兒,不願意他在外闖蕩,只要有個地兒能呆,權當是免費的幼兒園了。

雖然魏中華的爺爺奶奶早已相繼去世,但是魏大成和老婆盛春乃至魏中華的大姐、二姐都是一直十分嬌慣著魏中華的。

魏中華不願意去藥企上班了,那就不去了。願意在家呆著,就在家裡打遊戲;不願意在家呆著,就去藥店照應著。反正是自家的買兒賣兒,有他五八,沒他四十的。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也沒人會說什麼。

魏中華在家又耗了一年多,天天是睡到日上三竿,然後網遊、ps的玩兒到深夜。可是越玩兒越沒勁,越呆越煩。遂去了自己家的藥店幫忙打理。

可是這打理藥店雖然也是正途,但是畢竟是有他不多,沒他不少的,魏中華這少東家也是覺得越來越索然無味。

所以說,這生活看來也是得有點兒適當的挑戰才好。其實人生也跟玩網絡遊戲一樣,難度太大了,太辛苦了,玩兒著玩兒著就萌生退意了;可是太過簡單容易了,一點兒挑戰都沒有,閉著眼都能打通關、刷boss了,那還玩兒個什麼勁兒啊!

魏中華從學校到藥廠,從家到藥店,轉悠了這一圈兒後,悟出了一個一般人恐怕要更久才能悟到的真理——還是得找一件自己喜愛的工作,能夠、也願意為之做一生的事業來為之奮鬥。這樣才過得有意義,也活得有意思。

魏中華在藥店幫忙打理的時候,閒著無聊,遇到有來抓中藥的,他就和人家多搭幾句話,如果得知是抓藥自己服用的,而且看著此人好相與,他就借機會給人家把把脈。

有時候覺得人家的這個方子不是太對症,他就又給個建議。可是也鮮有人聽他這一***得魏中華只是過了過乾癮,訕訕的,心裡不是個滋味。

日子久了,魏中華就跟他爹魏大成又提出來要開中醫診所,坐堂診病。

可這中醫診所就算開起來了也不行啊!一來這魏中華可是沒有這個資格,算是違法行醫;二來如果是打出他老子的名頭,雖然倒是可以開中醫診所,而且會有很多病患來問診,但是人家肯定是要找魏大成來診病的。那樣一來,魏中華還是個無所事事的“旁聽生”;而魏大成就由重為馮婦,再次被套上了。

魏大成考慮到兒子也成熟了,已經二十四歲了;自己也已經是七十四歲高齡,得為兒子鋪鋪路了。總不能一直把兒子當成襁褓裡的嬰兒,自己哪天一個駕鶴西去,這孩子沒有可賴以生存的事業,那也不是事兒啊!

更何況魏中華已經到了適婚年齡,雖然魏家家境挺好,可是魏中華沒有個正式的好工作,這搞對象也有些難處。

再者說了,自己這寶貝兒子要是個不學無術的公子哥兒也還罷了,可是自己的兒子自己最是清楚不過,魏中華已經盡得自己的真傳,他的中醫水平那是要比當今很多主任級中醫醫師都要高明得多的,沒有理由就這麼埋沒了孩子。

於是找了些關係,也走了“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試”這條路。

這“睥睨天下”的魏中華果然不同凡響,筆試第一個交卷,題目全部都答對了。口試答辯、實操也都是博得考官一致好評。站在走廊裡的辛揚也是對其暗自稱讚:真是也不枉了人家這副倨傲勁兒。

考試最後兩個專案一是針灸銅人;一是由其他考生配合,在真人身上實操一項中醫治療手法,針刺、艾灸、推拿等等都可以,由考生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治療手法,也就是考生自己掌握的“絕活兒。”

針灸銅人是中國宋代便開始存在的醫學教學模型。銅人系一長短大小與真人相同的赤果果青年,體內裝配五臟六腑,與真人生理結構一致,四肢及內臟均可拼拆。外表刻有三百五十四個穴位,旁用金字標明穴位名稱,作為針灸教學模型和測試醫學生及醫人針灸能力的工具。

現代中國醫學的針灸學科,有個對醫生醫術的最高榮譽獎,叫做“天聖銅人”獎。可以說能拿到這個獎項的醫生是終生成就的一種最高榮譽。天聖銅人不僅僅是一個獎項的名字,更是真實存在過的銅人……

當時王惟一帶領製造的天聖銅人一共有兩個,堪稱國寶級珍貴文物。一個放置在北宋宮廷的醫官院內,一個放置在首都汴梁的大相國寺——仁濟殿內。

公元1128年宋金議和時,金朝藉機霸佔了宮廷內的那個銅人;而大相國寺內的銅人據說流落到了湖北襄樊,後亦輾轉為金人所得。

兩具銅人傳至明朝時,據說銅人體表的穴眼和穴位名已經看不清了,遂被仿製了兩個銅人。之後便將原來的天聖銅人束之高閣。到了明末,二具銅人便下落不明了。

當從宋代後直到現代都有模仿製作出的針灸銅人。銅人每個穴位有一個小孔可供銀針插入。在整個銅人表面塗上一層深色的蠟,塗好蠟後,能完全遮蓋住小孔,使穴位不可見。

然後在銅人的內部灌滿了水,當人下針刺穴位時,如果刺準,水就流出;扎不準,水就不會滲出來。以此來訓練中醫學生和用來考核取穴水平。

考官告訴了魏中華二十個穴位名稱,讓其用銀針在針灸銅人上針刺。

魏中華左手捏著一從銀針,右手從中取出一根,刺入銅人的膻中穴。緊接著,他手下毫不停滯,飛快地取針刺穴,手法迅捷,只片刻間,二十個穴位全部都插進了銀針。

這針灸銅人考核,二十個穴位都插準確了已屬不易,而更為難得的是魏中華並不揣度比量,亦無絲毫猶豫,快速而精準地取穴成功。

這一項也是三分鐘不到就搞定了。

最後一項時,負責協助的那個女辦事員走出來,看到走廊裡等待的仍只辛揚一個人,問道:“還沒人再出來嗎?”

“是的。”辛揚點點頭。

“那就麻煩你進來,幫忙進行實操。”那辦事員說。

辛揚跟在她身後進了會議室。

這最後一項在真人身上實操,除了個別會選擇按摩、推拿以外,大部分考生也是會選擇施針。

魏中華選擇了行針手法實操。辛揚走過來時,他瞟了辛揚一眼。他對辛揚也是有幾分留意,畢竟兩個人幾乎同時交卷,但是在交卷時,他卻沒有瞟到辛揚的試卷,也不知道辛揚是不是全部題都答了。這在真人身上操作,出題時,穴位不宜定在前胸後背和下肢,一般多為在手和胳膊上,便於操作和露出皮膚。

考官先讓魏中華以提插法刺手腕內側的列缺穴。以觀察魏中華使用提插法時,指力是否均勻一致,幅度大小、頻率快慢是否適當。又讓其以捻轉法施針肘橫紋處的曲池穴。

魏中華自然是不出眾人所料,行針老道嫻熟,無可挑剔。至於其它的循法、彈法、刮法、搖法、飛法、震顫法就也不一一測試了。

考生不多,也為了避免漏題和協助最後一項的實操,考完的就在這個大會議室的後排座位上暫等。

魏中華邁著鴨子步,走到後邊坐下,關注著接下來對辛揚的考核。他對辛揚的好奇心也不亞於辛揚對他的好奇心。

辛揚也進入了確有專長中醫人員實踐考核第一環節——辨證論治。辛揚從多個提供的病例中抽取一個病例資料,無巧不巧地居然也是抽取的07號考題。

那個女辦事員接過來看了一眼,也是不禁一笑,這還真是夠巧的。她把題號遞給一位考官,然後從膝上型電腦上調出了這道題。

魏中華見辛揚和自己抽到的題一樣,更是來了精神兒,倒要看看這小子答得如何,與自己比是優是劣。

那個滿頭銀髮的老專家對辛揚道:“請考生辛揚辯證分析此案例。”

這老專家說完,依舊還是一副十分認真的樣子,戴上老花鏡,拿起筆,準備在手邊的本子上記錄。

辛揚站在當下,仰臉假意看了一遍投影布上顯示的文字,心想:我要不是多說點兒,也顯得某家沒有手段。

辛揚的作答與魏中華的作答基本一致,答得比魏中華更加全面了一些,但是多說的那些也並不十分重要,畢竟魏中華已經把病症診斷答得很全面了。

那滿頭銀髮的老者聽了連連點頭,問道:“診斷結論是什麼?用什麼方藥?”

“診斷為溼熱蘊脾症。方藥:甘露消毒丹。茵陳20g、滑石18g、黃芩……”

辛揚說完這甘露消毒丹的成分,又繼續說道:“若黃疸明顯者,宜再加入梔子、大黃,以清洩溼熱;如咽頤腫甚,可加山豆根、板藍根等以解毒消腫利咽。”

辛揚又多說了兩種加減化裁的方式。一眾考官也是頻頻點頭。那邊的魏中華也不禁微微點頭,嘴裡又嘟囔了一句,也不知是不是又說了一句“孺子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