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絕境中的第三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百一十一章 誰更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兩百一十一章 誰更快

遠東,諾門坎。

就在荻洲立兵為最後決戰做準備的同時,朱可夫策劃了一次空前規模的大反攻。

從9月中旬開始,朱可夫便要求蘇聯政府規劃大規模向前線調派作戰物資,以彌補前期作戰的損耗。到了10月上旬,蘇聯向偌門坎地區又緊急輸送了60000噸軍火物資,其中僅炮彈就20000多噸!

畢竟,西線的戰爭已經告一段落,波蘭戰場上的蘇軍,在鐵木辛哥的統籌協調下,終於在10月初,勝利結束了對波作戰。

雖然佔領的土地面積不盡人意,比斯大林預計的要少很多。但也還是總共向西推進了將近140公里,勉強達到了建立一道西面對德軍事緩衝地帶的戰略目的。

沒錯,140公里!這比鐵木辛哥實際打下來的距離多了整整50公里!

倒不是因為鐵木辛哥膽敢在這最後的彙報上欺瞞斯大林。正真的多出這50公里的原因是,德軍與赫魯曉夫還有葉若夫秘密接觸後,主動後退讓出了50公里,好讓他們回頭能向斯大林交差。

至於,德軍做出這種決定的原因,絕非是純粹的為了幫赫魯曉夫他們做好人好事。

在得到赫魯曉夫等人的請求後,佔領蘇德兩軍分界線的黨衛軍第一裝甲師,馬上就電報通知了萊因哈特。權衡再三以後,萊因哈特認為有利可圖,就批准了裡賓特洛甫秘密趕往交界線出全權談判。

萊因哈特給裡賓特洛甫的要求是,赫魯曉夫他們可以用50萬戰俘交易換取德軍後退50公里。

另外,這個交易還有兩個附加要求。

第一,50萬戰俘一個不能少。因為在萊因哈特的計劃裡,德國需要這麼多人來充入新建的勞動營裡的勞動建設兵團。波蘭戰役已經開始收尾工作,德軍即將開始新一輪的資源整合,武器生產**。當下德國需要的勞動力,決定不會嫌多。

第二,50公里是德國能做出的最大讓步,一寸都不能在多了,哪怕赫魯曉夫能湊出更多的勞工,這一點也絕對不能讓步。畢竟,德國也需要對蘇軍事緩衝區,而且越多越好。

當然,萊因哈特計劃中還對這後退的50公里做了點小手腳。

首先,德軍並沒不會均勻的退後這50公里,而是會保留一點不明顯的弧度,也就是在兩翼稍稍少退5到6公里的距離。

如此一來,未來德軍與蘇軍打起仗來,就可以利用這稍微前突的兩翼出動裝甲部隊,更容易的實施包圍作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再者,蘇軍看上去是贏得了更多的緩衝空間,實際上卻把西北面連線維斯瓦河與布格河的優勢防禦地段,前移到了平原地帶,更不利與未來抵禦德軍的裝甲部隊。

這一點隱秘的小手腳,是萊因哈特向老資歷的國防軍參謀長凱特爾詢問,確定可行後才做出的決定。別說赫魯曉夫和葉若夫兩個政客,就算是被他們兩人稱為蘇聯名將的鐵木辛哥上將也沒能看出端倪。

雖然被算計了,但是赫魯曉夫他們卻毫無察覺。他們不但沒有花費半點心思去細想,反而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怎麼湊夠這整整50萬的戰俘身上。

東線蘇軍其實打的並沒有他們向斯大林彙報的那麼好。不僅損失慘重,而且還遠沒有達到別人德軍十分之一的戰績。要不是鐵木辛哥還有點真材實料,及時抓住了波軍良將費利波維茨率部離開的戰機,蘇軍可能還得在邊境線上多掙扎幾天。

打是打贏了,但俘虜震沒多少。

即便湊上那些被波軍拉來湊數的民兵,滿打滿算也不過30萬人,離50萬戰俘的目標還差整整20萬!

如今戰爭已經結束,上哪補上這20萬呢?

赫魯曉夫和葉若夫不愧是搞政治的行家,各種骯髒的手段那是信手拈來,奇思妙想層出不窮。

他們合計了一下,既然波軍戰俘湊不出來,那就用波蘭平民來湊。在蘇軍控制下的波蘭戰領區裡抓抓壯丁,硬說成是民兵不就行了。

反正德國人要的也就是年輕力壯的勞工而已,抓丁的時候按這個要求抓就是了。

至於良心上的內疚嘛......一將功成萬骨枯,他們並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對!

本來政客就都不是一般人能當的,政界裡面的彎彎腸子,就沒幾個拿得上檯面。況且能在蘇聯政壇裡混到現在這個位置,赫魯曉夫和葉若夫自認為都不是什麼好人。

在他們眼裡,趕在東線的朱可夫打出大好成績以前,儘可能好一點的結束西線戰爭,這才是最重要的!

只要能在總書記面前交差,能打贏,能多佔哪怕一寸土地,其他的都無所謂!

雖然對於赫魯曉夫和葉若夫這種昧著良心做事的手段感到厭惡,但鐵木辛哥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沒有多管這件事。

說起來,那兩人對於他已經夠客氣了。波蘭一戰,更是把他們三人變成了系在一根繩上的螞蚱。

再說要是拿著這90公里不到的戰績回去交差,他回頭也不會向斯大林解釋。難道他還能承認,自己的確不如德國那些將領們,就是一個泛泛之輩而已。

放在任何一個將領身上,承認這種事都是為將者的奇恥大辱。況且放在蘇聯,這種將領說不定還會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去建設社會主義工程。

從這一點來看,遠東作戰的朱可夫就要顯得幸運許多。

第一,他的身邊沒有赫魯曉夫和葉若夫這種噁心人的高層政客。那位派來“協助”朱可夫政委,雖然愚蠢,但是也還能忽悠過去,沒有影響到他的軍事計劃。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朱可夫本人也有著不遜於德軍將領那樣的優秀軍事素養,對付起關東軍那位荻洲立兵中將,綽綽有餘。

在10月10日,這個德軍剛剛攻下華沙城,一局定勝負的日子。朱可夫也為了即將到來的決勝之舉,召開了最後一輪最強反擊戰前的,最後一次戰前會議。

“日軍指揮官已經把能收縮的部隊都收回去了,他會這麼做,只可能是為了籌劃最強力量的進攻!”會議室內,朱可夫背著手,自信的為麾下將軍們講解道。

要做的準備早就做好了,在這場最後的戰前會議中,朱可夫和他麾下的將軍們甚至不需要對照地圖,就能順利的梳理出接下來的作戰任務。

看著手下這些早就準備充分的將領們,朱可夫滿意的點了點:“日軍和我們,都在準備一場決勝之戰,現在要比的,就是誰更快一點而已。”

“大家做好準備了嗎?”朱可夫大聲吼道。

“時刻準備著!”

回應朱可夫的,是同樣自信滿滿的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