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絕境中的第三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零六章 會成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零六章 會成功

“這次刺殺行動,沒有什麼意外的話,應該是會成功。一切都考慮到位了,刺殺的位置與時間也是精心準備的。就算有什麼意外,也阻止不了整個計劃的進行。”少校相當自信的拍著胸口保證道。

“你確定沒有問題,對吧?”有些謹慎的齊亞諾,第5次問道。

在義大利,針對墨索里尼的刺殺,隨著國王的默許也拉開的序幕。

不得不說,萊因哈特與墨索里尼這對表面兄弟,到最後居然還成了難兄難弟,在同一時間段內雙雙被算計在刺殺計劃中,這也是很可怕的巧合。

當然,如果說兩次刺殺都成功的話,那接下來的戰事也就沒有任何懸念了。

同盟國中,正真負擔主要兵力供給的,就是德國與義大利這隊鋼鐵同盟國家。

而新重建起來的國際聯盟中,也只由德國與義大利主要支撐,維希法國,西班牙等“準大國”協助出力,這才有聲有色的辦了起來。

如果德國與義大利同時失去領袖,先不考慮輿論與士氣上的打擊,光是最高權力陷入真空期的這段時間,就足夠讓兩國前線的軍隊崩盤了。

最先出問題的肯定是德軍。

因為沒有統帥部的指揮,哪怕重新建立起以陸海空三軍總司令部為中樞的指揮系統,那也得花費大量的緩衝時間。

而瞬息萬變的戰場,根本不會給他們這個時間。

英國戰場還好說,最多攻勢停滯而已,不會危及第三帝國本土。

可東線已經大打出手的蘇軍,根本不會給德軍重新恢復指揮系統的機會。

已經磨刀霍霍,全力以赴的朱可夫等蘇聯名將,現在還眾力支撐著全線攻勢。雖然德軍靠著預設的二線防禦攻勢加上天然的地理防禦地段,成功的攔住了蘇軍氣勢洶洶的進攻。

但是,已經在萊因哈特支援下,趕往東部南線準備發起大規模反擊作戰計劃的保盧斯,莫德爾等國防軍與黨衛軍將領,在失去了元首這一後盾以後,能否順利發動進攻也確實會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在東線的中部與北部,諸如古德裡安與曼施坦因等萊因哈特親信將領們,也或多或少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挫折。

特別是史蒂夫麾下那些一直瘋狂效忠元首的黨衛軍,羅斯領導下那些暗中為元首奉獻自己的蓋世太保,德國那些一直把元首當做救世主崇拜的民眾......

太多的德意志人都會陷入悲傷,影響,混亂,甚至惶恐!

依靠傳奇般的經歷與不可思議的政績,萊因哈特已經受到德國各地,甚至歐洲其他國家一些人的瘋狂崇拜。

這些人中,有工人、農民、國防軍士兵、知識分子、政府公務員,還有中小學生。

每一天寄往元首府邸表達崇敬之情的信件都絡繹不絕。而來信的內容也是五花八門,參差錯綜。

“萊因哈特·海德裡希,我們相信你,沒有你,我們就是一盤散沙,有了你,我們就是一個民族!”

“敬愛的元首,在您的帶領下,德意志人民,完全學會了用自己的勤勞、智慧、冷靜、勇敢來克服一切困難!德意志的未來,一定會充滿光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二十年前,我對祖國未來感到惶恐和不敢相信。二十年後的今天,我期待著每一個明天,還有伴隨而來的捷報。”

......

類似的信件,還有很多。

但無一例外,每一封來信都表明了一個事實,德意志人大多都沉浸在崇高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之中,一心認為要跟隨偉大元首投身到無比壯麗的革命洪流中,去創造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神聖事業。

在這種時候,一旦施陶芬貝格真的刺殺了萊因哈特,哪怕保守估計,全德國也會有5成以上的人唾棄施陶芬貝格這個混蛋。

剩下的5成中,大部分人屬於想要直接殺了施陶芬貝格的那一類。

說到底,萊因哈特還沒有輸過。

蘇軍的突然襲擊是有些唐突,但是這也被元首提前準備防範到了。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萊因哈特從沒有發動一場真正意義上為侵略而發動的戰爭。

德奧合併,是人民的選擇。

德匈合併,也是人民的選擇。

德國與捷克斯洛伐克合併,是因為要從虎視眈眈的波蘭大軍手上保下這塊土地上的民眾(至少當時的表面理由是用的這個。)

波蘭戰役,是因為但澤走廊被侵佔而發動的報復。

挪威戰役,更是為了保衛挪威人民的自由與安定,出兵替他們趕走英法侵略者。

法國戰役,英國戰役就更不必說了。

早在波蘭戰役的時候,這兩個國家就對德國主動宣戰了。人就都放話要打你了,能不打他們嗎?

蘇德戰役......這是真坑,蘇軍純粹的搞了一場偷襲,德軍還真是地地道道的奮起自衛。

這種情況下,萊因哈特從來都沒有提出過土地擴張理論(心裡怎麼想不重要,至少就是沒有說過),理論上還真不算一個戰爭狂人。

刺殺這樣的元首,而且還是一位帶領德國從崩潰邊緣一路走向強大,合併了當年脾斯麥都沒能合併的奧地利。打敗了周邊所有欺負過自己的國家,除了大快人心的事外,元首真的沒有做錯什麼。

關於施陶芬貝格刺殺元首的態度,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會毫不猶豫的反對。

另一方面,義大利就好得多了。

在意大利人那裡,墨索里尼的威信與成績都不太令人滿意。要是真沒了......那就算了吧。

所以,義大利那邊的刺殺計劃,對整個同盟國來說也不像德國元首被刺那麼不可接受。

只要義大利的新領導人還能站在新國聯的立場,站在同盟國的陣營,那麼差別就基本不大。

或許正是料到了這一點,準備刺殺墨索里尼的齊亞諾,連就任首相後宣佈義大利不會退出同盟國與新國際聯盟的宣告都擬定好了。

反正他現階段要做的也只是把墨索里尼趕下臺,別的方面,循序漸進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