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幻想 > 復活之戰鬥在第三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百八十一章 衝鋒隊(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兩百八十一章 衝鋒隊(上)

衝鋒隊(Sturmabteilung?),這個名字起源於一戰中的西線戰場,當時為了破解塹壕戰的困局,德軍發明了小分隊滲透戰術,而執行這種戰術的部隊,被稱作Sturmabteilung。

如果按照字面上的意思,他們應該被叫做“風暴支隊”,後世還有一種更時髦的翻譯,那就是著名的“暴風突擊隊”。

當然現實中的衝鋒隊跟暴風突擊隊完全是兩種概念的單位,前者只是借用了這個在西線戰場上讓協約國士兵聞風喪膽的稱謂。

而當衝鋒隊被希特勒清洗之後,從衝鋒隊裡獨立出來的黨衛隊,沿用了衝鋒隊的編制方式,所以黨衛隊的基本單位,依然稱做暴風突擊隊,不過這已經和原本的衝鋒隊沒有任何關係了。

人們談論起衝鋒隊,總會和納粹上臺前後,那段混亂且又熱血沸騰的日子聯絡在一起。那套褐色的亞麻布制服,見證了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奇蹟般的崛起。很難說清在納粹黨初創年代,這個黨派與衝鋒隊之間的關係,有人會說是納粹黨成就了衝鋒隊,但也有人認為如果把他們之間的關係反過來,看上去會更加的合理。

衝鋒隊脫胎於一戰後在德國境內橫行一時的“自由軍團”,戰敗後的第二帝國陷入了全面蕭條時期,戰爭已經摧毀了德國的經濟,而苛刻的凡爾賽和約更是雪上加霜。社會上各種思想喧囂塵上,底層的普通平民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未來的前進方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戰爭遺留下的退伍老兵,因為缺乏工作技能,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而且其中大部分人已經被戰場磨練成了殺戮機器,完全無法適應普通的社會生活。於是在一些有心人的扶植和組織下,一系列“自由軍團”在德國各地誕生,招收的全都是對戰敗結局感到不滿的退伍官兵,而軍團打擊的目標,就是當時在德國境內異常活躍的左翼黨派和猶太人。

當時德國的左翼黨派和工人團體,試圖在德國複製一場蘇聯式的革命,徹底改變德國的政體。所以他們以東方的同志為榜樣,組織起了一系列工人武裝力量。

而當時那些以嘴炮為主的右翼政黨領袖們,根本沒想過還有無產階級鐵拳這種操作。老實說使用暴力來傳播自己的思想,打擊自己的政治對手,左翼在這方面確實比較內行。

於是在一九一九年,以左翼獨立社會黨和德國共產黨為首的“斯巴達克斯聯盟”,發起了德國歷史上著名的“一月起義”,五十萬失業工人湧入柏林,抗議遊行很快就演變成了一場共產主義革命,工人武裝只花了半天時間,就一舉佔領了柏林市區。

而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德國將成為第二個蘇聯時,起義卻被迅速鎮壓了,新生的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也隨之煙消雲散,前後只存在了一週時間。

起義失敗的原因很多,比如“斯巴達克斯聯盟”內部的爭權奪利,武裝革命派和和平改良派之間的意識形態爭端等等,而最大的失敗原因來自於外部,那就是擁護魏瑪共和國的軍隊以及從各地趕來支援的“自由軍團”。

其中有一支被稱為“巴伐利亞東部邊境自由軍團”或者“艾普自由軍團”的民兵部隊,在鎮壓柏林起義的作戰中非常活躍,在這支部隊裡有一名出生於慕尼黑的三十二歲前陸軍上尉,名叫恩斯特.朱利厄斯.君特.羅姆。

如果單純算資歷的話,羅姆在納粹黨的時間比希特勒還要長,因為在他入黨時,這個黨派還叫做“德國工人黨”。

希特勒看中的是羅姆的政治強硬態度和手中掌握的武裝力量,而羅姆想要的是一個能夠達成他政治理想的領袖,當然如果還能夠滿足他的經濟需求就更好了。

那段時間是希特勒和衝鋒隊的蜜月期,羅姆與希特勒一拍即合,並開始全力為納粹黨的崛起而展開戰鬥。羅姆手下那群心狠手辣的退伍老兵們,喜歡直接從肉體上消滅納粹黨的敵人或者潛在對手,按照他們的話來說,他們是靠椅子腿和酒瓶來進行政治辯論的。

那一陣子在德國各地發生了多樁血案,大部分都和衝鋒隊有關。這時候衝鋒隊的成員成分已經出現了變化,大量鄉下失地農民和市井無業流氓加入了這個團體,前者動起手來完全不知道輕重,而後者因為常年與警察系統周旋,知道該如何去消滅證據。

納粹黨就是靠著最原始的暴力和蠱惑人心的宣傳,漸漸從德國的黨派亂鬥中脫穎而出,而隨著納粹的崛起,衝鋒隊的規模也迅速擴張,發展到最高峰時德國全國的衝鋒隊人數超過了三百萬,是當時總兵力被控制在十萬的德國國防軍的三十倍。

當納粹黨掌握德國政權之後,希特勒不再需要上街與敵對黨派鬥毆了,他有了更多手段去炮製自己的對手。此時希特勒更需要在德國人中間樹立起一種健康向上的形象,所以必須要改變衝鋒隊以往那種脫鏈猛犬般的風格,並且向遵守日耳曼秩序和傳統的方向靠攏。

希特勒首先收回了之前他交予衝鋒隊的一系列特權,希特勒想要把衝鋒隊收編成為德國國家機器的一部分,定位為警察系統的輔助部門。

這顯然不是羅姆所想要看到的結果,而急速擴大的衝鋒隊組織,也讓他產生了盲目的自信,他甚至開始籌劃用他的衝鋒隊,替換掉已經“腐朽”的德國國防軍。

羅姆一直都自視甚高,心底裡並不怎麼看得起希特勒這個前陸軍下士,所以每次當兩個人的理念出現衝突時,他從來不會去顧及後者的面子。羅姆開始對外宣稱,他準備發起第二次革命,完成納粹黨二十五條黨綱裡那些對德國人民的約定,他要求把那些大企業、大托拉斯的資本收歸國有,把那些資本家的財富分潤給每一個德國民眾。

實際上明眼人都明白,羅姆的矛頭指向的其實是希特勒,因為對方已經和德國國內的資本勢力達成了妥協,一旦羅姆所說的二次革命開始,希特勒如果表示反對,必定會失去民眾的擁護。

羅姆的狂妄挑釁,終於耗光了希特勒的耐心,在明確得到軍隊和資本勢力的支援之後,他果斷啟動了“長刀之夜”。而負責這場血腥清洗的主力,就是他特意扶植起來對抗衝鋒隊的生力軍,只忠於他個人的黨衛隊。

長刀之夜之後,黨衛隊也很快就替換下了衝鋒隊扮演的角色,成為了納粹黨最鋒利的刀刃。而衝鋒隊在這場內訌中遭到重創,全國至少有兩千多名高中層指揮官遭到逮捕,除了當時就處決掉的兩百多人之外,剩下的人也都相繼死在各地的集中營中。

從那次清洗之後,衝鋒隊完全退出了德國的政治前臺,徹底淪為了希特勒計劃裡的那種輔助單位。但是衝鋒隊畢竟已經在德國存在了十多年,希特勒也無法抹去這個團體在民眾中的影響力,更別提把它取締掉了。他只能盡量減少衝鋒隊的社會活動,不再三天兩頭的在街頭組織旗幟遊行。

同時他還把大量衝鋒隊的骨幹力量,收編進了正在擴張的德國國防軍,這一招釜底抽薪相當管用,失去了這些活躍分子,衝鋒隊很快就失去了原本的活力,人數也迅速減少到可以控制的程度,而且大都是年齡或者身體條件不符合服役標準的老弱。

如今大腹便便在街頭騎著腳踏車的衝鋒隊老兵,或者一臉稚氣未脫還帶著希特勒青年團領巾的菜鳥,逐漸替換下了納粹早期宣傳裡衝鋒隊員高舉黨旗的英武形象。到了一九四零年時,衝鋒隊只能負責一些治安巡邏以及預備新兵訓練的任務,再也不復往日呼嘯街頭叱吒風雲的舊觀。

“向元首致敬!嗨!萊因哈特!”在領頭的衝鋒隊一級小隊長的帶領下,新一代的衝鋒隊員向著新一代的帝國元首,毅然宣示著自己的忠誠。

元首高高站在桌子上,俯視著這群年輕的面孔,抬起手翻了翻手腕。“嗨...”

PS:謝謝大家的支援,作者還會繼續努力。

明天有課,暫停一天,後天繼續,希望大家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