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幻想 > 復活之戰鬥在第三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五章 投降(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五章 投降(終)

張伯倫同意出面組建內閣,德國與英國的談判基礎在此時基本已經建立了起來。剩下的就是雙方在一個得到認可大框架指導下相互扯皮,當然也不是漫無邊際,畢竟戰爭勝負已定,而德國對於涉及到德國國家利益層面的問題上是絕對不會退讓一分的。

英國方面暫時還在召集議員確定新內閣成員的人選,德國人一開始以為那些唯利是圖的政客們一定會退避三舍,因為這個臨時內閣的任務就是和德國政府展開談判簽訂投降協定的,等到他們完成這項工作,按照常規必定會辭職解散,而後還會因為簽訂了那些不體面的條約而被國民詛咒個五六十年。

張伯倫可以無所顧忌,因為他已經時日無多,這位前帝國首相現在一心一意想要在臨死之前完成這項在他認為是上帝賦予他的使命,當年是由他代表大英帝國政府向德國宣戰,所以也只有他最有資格,也最有責任來結束這場血腥慘烈的歐洲大戰。

讓德國人感到吃驚的是,那些英國政客們根本沒有嫌棄這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竟然還對臨時內閣的職位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直到一切都塵埃落定,英國政府日後重新組閣的時候,德國人才發現這些在談判中與德國建立起了良好關係的議員成了內閣中最熱門的人選,這讓德國人不禁感嘆,論起玩弄政治手段方面,英國人確實是經驗豐富名不虛傳。

就在魏爾勒拜訪張伯倫當天的下午,倫敦的英國廣播電臺用她下屬所有的波段向英國全境釋出了一條通知,請求所有收聽到這條廣播的英國公民在下午六點整的時候守候在收音機和有線廣播前,喬治六世陛下要向所有英國公民發表重要的演講。

實際上這時候,英國的民眾基本已經猜的出國王演講的內容,老實講對於這個他們早就已經有了心理準備。這時英國本土的普通民眾,除了一些腦子一時間轉不過彎的,大都放棄了繼續戰鬥下去的想法。

這場戰爭從開始就沒有給英國人民帶來一丁點好處,相反隨著英**隊一次又一次的戰敗。人們在戰爭中收穫得唯有數之不盡的痛苦,敵人是如此的強大,讓人完全看不到有絲毫打贏這場戰爭的希望。德國對南部沿海城鎮的毀滅性空襲更加劇了人們對此的恐懼,隨著數以百萬計的南部沿海難民的北撤。更是將無敵德軍的流言傳播到了英國北部的每一處市鎮村莊。

以至於當大眾獲知多佛爾失守,皇家海軍本土艦隊慘敗,德國陸軍的鐵蹄已經踏上本土的訊息之後,英國國內的失敗主義思想與厭戰情緒開始在民眾中飛速高漲,要求停止這場愚蠢殘酷的戰爭與德國展開談判的呼聲一時間喧囂塵上。雖然各地的英國政府機構動用國家機器努力進行了彈壓。結果只是迫使人們把活動轉移到了地下,等到倫敦被佔領的訊息傳來時,連軍警都開始倒向民眾一邊,覆燼重燃之後反而燒的更旺了。

當從廣播裡聽到通知時,很多人發現自己並沒有因此感到預想中的激動,相反不少人的心情反而變得平靜下來,雖然他們心中帶有一些苦澀與不甘,但是現在只能接受這個事實,不管怎樣,總算是可以放下那副一直壓在心頭的重擔。

德國人的戰火不會再燒到英國的北方。這是蘇格蘭人一直最為關心的事項。當確切的訊息傳來,不少蘇格蘭城市的居民們竟然發起了自發的慶祝活動,民眾是如此的興高采烈,好像戰敗的不是他們一方。

這個下午,整個英國本土都沸騰了,人們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在村鎮街巷奔走相告,士紳們在咖啡館裡呼朋喚友,一邊品嚐著下午茶一邊交換著從各自渠道獲得的訊息,各種亂七八糟或真或假的小道新聞在人群中傳揚,此刻就連一些從未去過倫敦的人也能繪聲繪色的和人談論起德國士兵是如何佔領了倫敦塔。

總體來說。目前英國的主流輿論對德國是有利的,這讓肩負著重要職責的魏爾勒著實松了一口氣。不過他不會因此放鬆對英國媒體的管制,他必須要保證在籤訂協議前,市面上的輿論不會出現太大波動和變化。

為此他召集起了艦隊街上所有的媒體老闆和各大報刊的主編。他與那些戰戰兢兢的無冕之王們達成了一筆交易,只要他們能夠推動民眾緩和對德軍的負面印象與反抗情緒,德國政府將會在德國控制區內給予他們一定的方便與特權,並且不再追究他們之前那些冒犯了德國政府、軍隊以及偉大的元首閣下的言論,要知道這些尖刻惡毒的文字足以把他們送進集中營。

無冕之王們都是識時務的角色,沒有幾個人有骨氣和冰冷的刺刀硬拼。各報的主編們感覺壓力變的很大。因為德國人很露骨的威脅說,哪一家的文章出了問題,首先被逮捕的就是他們。

英國的戰時新聞管制辦公室被德軍情報部門全面接管,為了工作方便,德國人沿用了所有原本的僱員,這些人對於英國本土的輿論管制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特別是前內閣新聞大臣庫珀先生出面表示他願意親自監督這項工作,保證不會給未來的兩國協議簽訂增添麻煩。

總的來說,工作都進行的非常順利,魏爾勒花了一個白天的功夫,把原本的一團亂麻基本整理了出來,除了留下明顯對德國有用的一部分,剩下的那些勢力團體的問題全都扔給了張伯倫處理,相信他有的是辦法和上這一攤子稀泥,魏爾勒可沒有那份閒心聽他們在那裡扯皮。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對於英國的處置,這一點在統帥部裡一度引起過不小的爭執。布勞希奇與其代表的一批老國防軍將領們,他們大都親身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少人的親朋好友在那次戰爭中喪生,他們全都是戰後十萬陸軍的成員,目睹過德國遭到的洗劫與破壞,經歷過戰後魏瑪時期的蕭條與悽慘,他們對這一切悲劇的始作俑者協約國各國,特別是其中佔主導地位的英國充滿了厭惡與仇恨。

所以對於英國的處置,老家夥們大都主張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當年英國是怎樣羞辱與打壓德國的,現在德國就應該十倍百倍的加以返還。這些老兵們不但要求徹底解除英國的武裝,還要掠奪這個國家的財富,摧毀這個國家的戰爭潛力。從根基上杜絕一切能讓英國東山再起的機會,最終目標是將她變成一個三流甚至四流國家,令其再也沒有能力在歐洲事務上指手畫腳搞風搞雨。

而另一派則是以約德爾為首的所謂穩健派,他們的意見是以德軍現有的力量根本無法完成以上的那些目標,其中的操作難度並不比目前的任何一場戰役要小。他特別指出了英國還擁有大量的海外領土和附屬國家。除非德軍繼續攻佔下這些區域,否則就談不上摧毀英國的戰爭潛力。他提醒統帥部的同僚,英國還有大量的海外駐軍,皇家海軍還保留有幾支實力不弱的殖民地艦隊,一旦把英國人逼急了,等待德國的就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付出的代價將是德國目前無法承受的。

他認為以現在的局勢來看,德國最好的選擇就是見好就收,或許可以用強硬的態度從英國人手中奪取一大批利益,但是要控制在英國人的心理承受範圍之內。一次性解決看上去挺誘人。但是這頭獵物對於現在的德國來說過於龐大,囫圇吞下只會傷到自己的腸胃。他相信德國以後必定會日益強大,到時候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慢慢蠶食並削弱英國的力量,總有一天可以完成布勞希奇等人的期望。

最終徐峻出面制止了兩派的爭論,他明確的表示,在這個問題上他傾向於穩健派的看法。但是這並不代表他會在對英問題上會手軟,必須要讓英國承擔起戰敗者的責任,該施加的懲罰絕不會因此減輕幾分。

既然元首拍了板,德國政府內部的基本論調就此確定,事後徐峻很是誇獎了提出意見的約德爾一番。他可不會告訴別人。約德爾其實只是他的應聲蟲,他需要有人站出來轉移統帥部將領們的視線,減輕他們對英國處理方案的疑惑與不滿,到時候將軍們只會認為是約德爾從中作梗阻攔了對英國的報復行動。而不會把矛頭指向真正的幕後推手英俊瀟灑的元首大人。

八月二十九日下午六時整,在德軍徹底佔領倫敦二十個小時之後,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在英國廣播電臺向全體國民宣讀了一份詔書。他以上帝賦予他的神聖王權以及英國憲法賦予他的權力,向所有大英帝國子民宣佈,他作為大英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承認英國已經在這場戰爭中戰敗。

同時他宣佈戰時內閣已經完成了歷史賦予他們的使命。他以英國國王的名義宣佈現任議會即刻解散,擇日重新進行選舉,同時他任命張伯倫為首相組建臨時內閣,與德國政府展開和談。

並且他還以大英帝國三軍總司令的名義,命令大英帝國所屬一切武裝力量立即停止所有的軍事行動,結束與德國之間的戰爭狀態。在德國實際控制範圍內的英國武裝部隊和武裝平民立即停止敵對行動,並且向就近的德軍交出武器,或者在駐地自行解除武裝。

喬治六世在演說的結尾向那些在這場戰爭中犧牲的臣民表示了哀悼,並且對無數在這場戰爭中做出無私奉獻的帝國公民們表示了感謝。從這一刻起,這場持續了快一年的歐洲戰爭終於到了終結的時刻,世界將會迎來和平的曙光。

不過,事實真的會如此簡單麼?

月初第一天求月票,請各位把月初獲得的那張保底月票投給本書,上個月的月票戰太複雜詭異,我也不想多做評述了,這個月我希望大家能夠繼續支援本書,獲得更高的排名,同時給我更多創作的動力。

謝謝大家。(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