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幻想 > 復活之戰鬥在第三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六章 歐亞的現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七十六章 歐亞的現狀

日本方面最早發現情況不對的是駐守鎮南關的日軍,隸屬步兵四十一聯隊的第二大隊第五中隊。這也是參加過崑崙關戰役的部隊,損失比較嚴重,因為補充了太多新兵,所以被調到關口上守備。順便由大隊的下副官特務曹長親自指導對部隊進行特別集訓。訓練任務是對於大型築壘炮臺的攻擊,因為附近的有中營、馬鞍山等好幾座清代末期建造的西洋式炮臺,有些上面還保留了當年滿清政府購買的克虜伯要塞炮,雖然因為氣候原因外加缺乏保養,火炮早就朽壞不堪使用,但從粗長的炮管還能看出當年的凌然雄風。

四十一聯隊就以這些炮臺為標準,對步兵進行著山地要塞攻堅的作戰訓練,目標很明顯就是同登和諒山一代的法軍築壘防線。照理說日本陸軍上層已經熄滅了動用武力之心,參謀本部並不是睜眼瞎,看不出法屬印度支那的變化,只能說日本軍內陽奉陰違,各自打著小算盤的風氣實在太盛了,看到第五師團下屬部隊的這些表現,再看看森本中佐的獨走,那就一點都不會感到奇怪了。

歐洲的戰局已經結束,最終的勝利者不出所料是強大的大德意志帝國。德國領導整個歐洲的勢頭已經無法阻擋,一個強大的世界霸權正在人們的眼前誕生。日本政府上下對這個訊息的反應是又驚又喜,還外帶一絲慶幸。

驚的是讓日本極端崇拜的日不落帝國竟然轟然倒地,速度快的讓所有人都來不及做出反應,等到有些國家想要下手搜屍撿便宜的時候,卻發現英德之間竟然正在準備簽訂軍事同盟協定,因為法國與德國也有類似盟約,所以說對其中任何一個國家出手將要面對大半個歐洲的反擊。訊息傳來驚掉了一堆外交和政治家的眼鏡,實在太讓人無法理解,感覺這些歐洲人似乎把國家關係當成了過家家遊戲。

這場戰爭席捲了大半個歐洲,捲入的國家有七個之多,導致了十幾萬士兵的傷亡。直接損失就達到了兩萬萬英鎊,無數的平民流離失所,更多的家庭家破人亡,成千上萬的歐洲百姓失去了所有的家當。英國沿海更有不少有上百年歷史的古老村鎮就此消失在了這個世界上。

此刻相互亡命搏殺的敵人竟然成了盟軍,仇視了差不多半個世紀的人們站在一起高唱友誼地久天長,一個月前還在痛罵獨裁侵略者的政治家高舉右臂讚頌萊因哈特,血紅的萬字旗飄揚在了盧浮宮外和維多利亞塔上。這畫面實在是太美,簡直讓人不忍目睹。

其實解釋起來一點都不難。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歐洲大國的領導人都不是笨蛋,同樣看出了此時歐洲之外危機四伏。大西洋對岸一直對歐洲垂涎三尺的親戚,還有納列夫河對岸的紅色巨熊,因為戰爭而變得虛弱的歐洲諸國,即將面對的挑戰比任何時候都要嚴重。

戰爭或許更那位使徒說的那樣真的只是剛剛開始,遠遠沒有結束。政客們在國家利益面前都選擇了妥協,在個人權益面前更是扔掉了節操和尊嚴。德國人絕對不會放棄自己應得的戰利品,法國和英國更不想被旁觀的漁翁再揭去一層皮,三個列強一拍即合。於是出臺了這部讓人無言的互助與共同防禦協定。

作為戰敗國,英法對德國在聯盟中的領導權表示了承認,並願意為了建立以德國為首的歐洲新秩序,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德國的回報是,保留其中幾個國家的政體,不會進行吞併,同時無條件釋放大部分戰俘,並且對各國的戰後重建工作給予全面的協助,另外還對體系內的所有國家提供軍事上的保護。

讓日本政府感到高興的是,德國和日本一直以來保持著良好的友誼。他們相信在德國領導的歐洲新秩序下,會有更多的歐洲國家支援他們的侵華戰爭。甚至他們還夢想,德國會給予日本這個老朋友一些好處,比如託管幾個歐洲各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之類的。再不行就在資源的出口上向日本稍微傾斜一下,再掐死對中國的物資輸送,那麼日本目前的一切問題都將引刃而解,天皇的八紘一宇夢想必定能很快實現。而讓日本感到慶幸的則是,上次的刺殺事件沒有給德日友誼造成太大的影響,幸虧那幾個蠢貨沒能成功得手。否則現在德日兩國的關係必定是不死不休。

日本陸軍方面得到訊息後更是興奮異常,他們似乎從德國的勝利中看到了自己成功的希望,英仏鬼畜並不足懼,只要獨國站在日本一邊,東亞就等於掌握在了大日本帝國的手中。這也是推動森本獨走的一個原因,他認為日本陸軍的準備已經足夠,面對朽木般的仏國殖民地,根本不用瞻前顧後,軍部和政府裡那群尸位素餐之輩,如果有獨國元首一半的眼光和勇氣,早就佔領整個亞洲了。

日本海軍方面的想法比較實際,他們認為獨國此時在歐洲的威勢如日中天,堪比當年的拿破崙帝國,世界上已經鮮有敵手,日本的勢力只是佔據了亞洲一角,已經沒有資格和對方平起平坐,雙方平等合作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德國的勢力必定會延伸到亞洲,這裡擁有著無數資源和財富、龐大的市場和幾乎無窮的人力,日本如果不付出能讓對方滿意的代價,憑什麼要把這塊肥肉留給日本,要知道雙方到現在還未簽訂任何協議,根本就不是盟友。

過日本海軍內部倒是還有其他的想法,特別是艦政和航空部門一些技術軍官,他們對英國皇家海軍的艦艇技術一直虎視眈眈,他們想要組織起一支專家組奔赴歐洲,請求德國對英國施加壓力,從而使英國向日本開放皇家海軍的資料庫,從中獲得他們夢寐以求的先進海軍技術。對於這種想法,當時的艦政本部長豐田副武中將表示可以去試試看。而去年剛從海軍次官升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的山本中將則認為根本沒有這種可能性,海軍技術放到哪裡都是核心機密,英德都不會答應這種無理要求,這完全是一廂情願,根本是自取其辱。

海軍裡親英美派佔據上風,眼睜睜看著年輕時候的偶像英國皇家海軍檣櫓灰飛煙滅。可想那種心情的複雜實在是無法對人言說。雖然英國皇家海軍已經淪落為了三流海軍,但是瘦死的畢竟是一頭駱駝,剩下的艦隊規模依舊超過世界上七成國家的海軍。何況歐洲戰爭結束,建立起了以德國為主的聯盟。擁有的造船實力遠遠超出現在的日本。只要給歐洲人足夠的時間,很快就能恢復原本的實力,甚至還會更上一層。

這場戰爭正好淘汰掉了歐洲各國一批老舊戰艦,日本聯合艦隊未來面對的可能是一批新銳的巨船,就目前所知道的情報。英法德三國的船塢裡正在製造的就有六條戰列艦,是聯合艦隊現有戰列艦總數的一半,從那位野心勃勃的獨國元首的性格來看,可以想象未來一年之內將會有更多戰艦開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部分日本海軍將領的態度開始向德日同盟方向轉變,在他們看來與強者結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在這種時候只有傻瓜和非國民才會反對這項對日本的未來舉足輕重的提議。此前海軍中的一些人還擔心與德國聯合會激怒強大的英美,現在英國已經戰敗,能夠對抗並壓倒日本帝國海軍的只剩下了太平洋對面的米利堅,只要日歐結盟,米國將不再構成威脅。

同時也要做好德國會拒絕結盟的準備。因為德國此時勢力已成,和蘇聯更是親密盟友,和美國又遠隔重洋,在戰略上根本不需要再來拉攏日本。日本海軍方面對此的建議是,無論花多少力氣,無論怎麼討好都行,必須要讓德國做出肯定,就算不結盟也不會與日本為敵,保證日本在亞洲方面的利益,那麼就算德國在中間保持中立。也能替日本海軍減輕很大一股壓力。

說到底,當時日本的經濟已經出現嚴重的問題,長期的貿易赤字導致大量的資金和外匯外流,國庫裡的黃金只剩下戰前儲備量的百分之一。這個國家已經瀕臨破產邊緣,全靠著前兩年在中國東北掠奪的財富才保持住了外表的光鮮。中國戰場全面開戰以來,國內生活指數開始明顯的出現下降,報紙和廣播拼命宣傳日本陸軍在中國戰場上節節勝利,老百姓卻發覺越來越多的商品被列入了限購商品名單,有的甚至從貨架上就此消失。

日本內閣雖然對打贏中國依舊抱有信心。但是從目前的物資消耗速度來看,日本很可能在打贏這場戰爭之前就被活活耗幹。大部分重要的戰略資源都是靠真金白銀買來的,特別是美國,日本幾乎是靠美國輸入的廢鋼鐵和石油在支撐著這場戰爭,而美國也依靠這些交易幾乎掏空了日本的國庫,從中國掠奪來的財富除了被各家財閥瓜分的,大都被投入了日美貿易這個無底洞。

在看不到短時間勝利的希望之後,日本人只能無奈的接受了自己正在面臨一場消耗戰的現實。諾門坎的失敗讓所有北進的想法全都落空,陸軍和海軍相互妥協之後,雙方都把目光放到了東南亞。這裡擁有大量日本需要的戰略資源,糧食、香料、熱帶水果和藥物,各種稀有和貴重金屬,特別是對日本來講猶如國家血液般重要的石油。

日本國內的石油消耗幾乎九成九需要從國外進口,與美國的石油交易就佔據了貿易總量的九成,美國人只收美元和黃金白銀,光是這幾年從石油上付出的款項,足以日本再建造出一支海軍。但是這些消耗是無法避免的,戰艦需要燃料進行訓練,飛機和卡車也都需要燃油驅動,國內的供熱發電冶金化工各行各業都離不開石油這種原料和能源,每天輸送給中國戰場的軍火物資,以及從中國掠奪到的礦產糧食,這些東西都需要用船舶來運輸。

日本國內多為山地,耕地面積原本就不夠,全國糧食產量只能維持國內八成的需要,剩下的兩成必須從國外進口,副食品之類的更是全都依靠在中國東北生產,比如製造醬油和味增的大豆。

有些船隻可以燒煤炭,但是大部分新型貨輪用的都是燃油鍋爐,這又是一筆巨大的消耗數字。所以到了四零年,日本已經無法避免開始快速走起了下坡路,此時只有從東南亞奪取廉價甚至免費的資源,日本才有可能繼續維繫這個畸形的體系,繼續這場侵略戰爭。

歷史上日本確實這樣幹了,以解放東南亞殖民地人民為理由,發動了一場以掠奪資源為目的的戰爭。不過現在,一切或許會因為一個日本中佐軍官的獨走而發生巨大的改變。

今天有點晚了,家裡有事,抱歉請諒解,月底了,請各位比忘了投出手裡還儲存的月票,謝謝大家的支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