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幻想 > 復活之戰鬥在第三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章對德態度(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章對德態度(下)

“我認為南進計劃,目前還有商榷的餘地,畢竟時局已經出現了變化。”東條英機說完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鏡。

參謀本部的那群參謀們怎麼想他並不在乎,作為陸軍大臣的東條對於南進始終保留著個人的看法。

最早提出南進這個概念的,其實是海軍的一部分軍官,而陸軍當時最流行的觀點是北進,攻擊蘇聯佔領廣闊的西伯利亞與庫頁島,這片區域內蘊藏著豐富的礦產,還有日本急需要的石油資源。

但是如此一來,這場戰爭就沒海軍什麼事了,他們所能做的也就是派出些驅逐艦為陸軍運輸船隊護個航什麼的。

蘇聯紅海軍的太平洋艦隊實力薄弱,根本就不是聯合艦隊的對手,所以一旦北方戰爭爆發,如同日俄戰爭初期那樣,所有的戰略資源都將向陸軍傾斜,為了保證陸軍在戰場上獲勝,甚至可能要分割走海軍份額下的資源,這是章魚們絕對不能容忍的。

海軍軍官們決定爭鋒相對,搞出一場以海軍作為主角的戰爭,南進計劃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臺的。這個計劃原本就是用來給陸軍下絆子的,連制定者都沒想過會真的透過。因為誰都清楚這項計劃將會造成的後果,日本不光要與三個歐洲列強開戰,同時還可能要對抗強大的美國。

日本海軍中有一大群在英美擔任過武官的高階軍官,他們是真正用眼睛看過這個世界的,很清楚美國究竟是個怎樣的國家,也明白英法荷等列強並不是可以隨意拿來揉搓的西紅柿。

提出南進的是海軍,同樣最強的反對聲音也是來自於海軍,日本海軍內部其實也有派系爭鬥,其殘酷程度不亞於與陸軍之爭。早期日本海軍內部就有薩摩和長洲以及親幕派之間的相互絞殺,後期因為理念上的差異,還出現了艦隊派與條約派之分,現在則出現了親英美派與親德派,去年為了三國聯盟條約的問題,還在擔任海軍省次長山本中將差一點就挨了子彈。

日本海軍裡不乏思路清醒的聰明人,他們很清楚南進將會引發一場毀滅國家的戰爭。美國國力之強,何止日本的百倍,無論是造船、飛機、汽車還是鋼鐵與石油,日本都只有對方一個零頭。

而且日本現在與中國的戰爭,幾乎就是靠美國提供的石油與鋼鐵才勉強維持著,一旦日本失去這些材料來源,國內儲備只夠堅持半年。所以日本海軍高層普遍缺乏與美國作戰的信心,不到萬不得已他們絕對不會同意冒險南進。

但是時局變換莫測,日本人的小算盤一次又一次落空。原本的德意日三國聯盟談的好好的,因為海軍方面擔心破壞日美關係,一直都不願意點頭,結果德國人回頭就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一盆冷水澆在了決意北進的日本陸軍腦袋上頭。

隨後德國就發起了歐洲戰爭,直接與英法荷正面懟了起來,隨即如同開了掛一般連著拿下了丹麥、比利時和荷蘭,兵鋒直指塞納河畔,眼見著法蘭西那就要玩完。

頓時日本國內與德國聯盟的呼聲再次高漲了起來,日本內閣也第一次把南進計劃提到了議程表上。

日本人的計劃是與德國結成軍事聯盟,提前與德國劃分好勢力範圍,這樣在日本接手英法荷在亞洲的殖民地時,德國也就沒有理由加以干涉了。

歷史上日本成功的利用了德國,希特勒當時也沒想的太多,亞洲對於德國來說是個過於遙遠的目標,他也確實需要一個政治盟友,可以在遠東牽制蘇聯。

但是這個時空中,德國並沒有和日本聯盟,日本把德國勢力堵在亞洲之外的打算,首先就已經落空了。更讓日本感到頭疼的是,一堆歐洲列強竟然全都被德國打服了,現在已經成為了德國的附庸,所謂打狗還要看主人,更何況這個主人還強的驚人。

照道理日本早該拋棄掉這個不切實際的南進計劃,奈何日本軍方的思路和平常人總是有些不同。日本人的想法是,德國的實力雖然很強大,但主要戰力都是在陸地上,況且地處遙遠的歐洲,並且缺乏能與日本對抗的海軍力量。如果日本尋找到一個機會,在德國做出反應之前,將生米煮成熟飯的話,鞭長莫及之下,德國人有很大的可能會與日本妥協。

大不了到時候給予德國一些特權作為補償,同時儘量不侵犯到德國在亞洲的利益,相信那位元首會對皇國的苦衷有所體諒的。

當然這一切都必須有一個出發點,那就是德國和日本的關係至少要達到親密程度,至少要保證德國對日本放鬆警惕,這樣當日本發起東亞攻略時,才能做到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噹之勢,將南亞諸國一舉拿到手中。

同時日本也在考慮,是不是能夠加入德國在歐洲確立的新經濟體系,此時日本已經被西方世界孤立挺長時間了,除了幾個拉美國家,幾乎沒有正常的貿易夥伴。日本當時頭頂山寨王國桂冠,商品大都是歐美產品的翻版,加上缺乏生產原料,所有材料幾乎都需要從國外進口,只能靠廉價的人工來節約成本,但問題是當時西方的人工也一樣廉價,而且技術也普遍比日本人好,無論是質量還是價格,當時的日本貨都缺乏競爭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日本的生產工藝還很落後,只能製造質量低劣的廉價日用品,靠數量衝擊中國市場,但是戰爭爆發之後,中國市場也出現了疲軟,本國的消費量又十分有限,所以此時日本除了和軍工有關的,幾乎所有產業都出現了倒退,依靠亞洲市場已經很難再創造出什麼利潤。

日本多年的積蓄幾乎快被美國吸乾,只能靠大量印鈔來穩定市面,要說日本國內早就應該通貨膨脹了,但是日本在國內實行了食物與日用品配給制,同時政府鼓勵市民把日常收入拿去買愛國債券,所以那些超發的錢幣轉了一圈又回到了銀行賬面上。國民手持一堆債券,勉強維持著溫飽,市面上也沒有多少閒錢,日用品還算充足,政府的信用還未破產,國民對打贏戰爭依舊還抱著希望。

日本的經濟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衰退,特別是德國開始向重慶輸血之後,對於日本朝野上下的心理打擊不可謂不沉重,戰爭結束變得遙遙無期。可以預計到日本將在一場漫長的消耗戰中熬幹最後一滴鮮血,這顯然是讓人無法接受的。

“帝國的唯一希望,就在於南進計劃能獲得成功,而南進計劃成功的前提,那就是必須要做到德日親善。我們要保證在局勢繼續惡化之前,帝國還有奮力一搏的機會。目前看來這個機會不在於南方,而在於北面。

《最新時局處理綱要》要重新修訂,要把這些問題全都考慮進去。但是總體的戰略是不能變化的,我們既然已經起步,就不能再回頭,這一點希望諸位能夠深刻的理解,並加以實行。”近衛文麿掃了一眼東條,對方恭敬的點頭以示同意。

“為了讓獨國相信帝國的誠意,我們可以和獨國簽訂一攬子貿易協定,同時也能讓日本本國的產品打入歐洲的市場,我們可以向獨國提供我們的農產品,比如大豆和生絲。獨國和歐洲需要勞動力,完全可以從我們的佔領區獲取嘛,支那、滿洲、朝鮮,想要多少勞工就有多少勞工。

我們完全可以把這筆買賣從重慶那裡搶過來,我們完全可以給出比重慶更好的條件,如果他們有要求的話,哪怕是需要抽調海軍的戰艦,運送這些勞工去歐洲,我們也完全可以答應下來。

重慶有的,日本全都有,重慶沒有的,日本也都有。獨國人需要什麼,全都可以商談。務必要讓獨國人感受到大日本帝國的親善誠意。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獨國那裡購買到強大的武器,比如他們的戰車和重炮,還有先進的戰鬥機。

獨國空軍的戰鬥機在重慶上空很輕易的就擊落了海軍最新型的戰鬥機,這實在不得不讓人感到憂心啊,海軍究竟把經費用到哪裡去了。難道要讓陛下忠勇的將士,開著這種劣等貨去與強大的美國人作戰,海軍到現在都沒有拿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出來,這件事情必須要檢討,為什麼在獨國戰鬥機面前,海軍花了大筆資金研發的戰鬥機會如此不堪一擊,是不是其中有舞弊行為。”說著說著,近衛文麿突然就跑題了。

“這個問題,我們正在聯合研發部門進行討論,因為只有三名倖存飛行員的報告,目前還無法拿出準確的結論。”海軍大臣的頭上冒出了冷汗,特別當他發現裕仁的眼神也向著自己瞥了過來後,整個人都突然矮了半截。

“如果獨國人願意賣給我們這樣的飛機,你們是不是能夠找到答案。”

“如果獨國人願意給予詳細的資料的話。”

“說這種話實在太蠢了,你把獨國人當成什麼了。”東條撇著嘴說起了風涼話,說起來重慶空戰的結果傳來,笑的最開心就是陸軍了,海軍一直在吹噓的最新戰鬥機竟然全軍覆沒,連一架都沒有能夠逃回來。

“如果日獨兩國恢復到半年前的親善程度,這並不是沒有可能,我們此前不是已經獲得獨國不少先進技術了嗎?如果外交努力能夠成功的話,我們說不定就能夠搞到那種獨國戰鬥機。再不行,我們也可以用我們的技術去和德國交換,他們缺乏海軍造艦方面的...”及川掏出手絹擦了擦額頭上的汗。

“他們已經獲得了英國人的造艦技術,這方面應該已經跑到了我們的前頭。”東條打斷了海軍大臣的發言。

“這個....這個,只要外交成功,總能想出其他的辦法。”海軍大臣定了定神,發覺自己似乎不用對東條低聲下氣,他不禁重新拔高了聲線。

“好了,既然目前大家已經對我的提議沒有異議,那麼就御前表決吧,同意的請舉手。”近衛文麿發話打斷了陸海軍的慣例性鬥嘴,首相準備趁熱打鐵達成決議。

沒有任何意外,所有人都舉手表示贊同,在得到裕仁最終的首肯之後,日本的對德方針,就在此次御前會議上確定了下來。

PS:第二章奉上,謝謝大家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