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幻想 > 復活之戰鬥在第三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六章 內幕(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三十六章 內幕(上)

“這份供詞看上去很符合邏輯,但是我知道拉穆一定向我隱瞞了一些資訊。”于爾根的眼神裡露出一股自豪。

“我對付過比他狡猾幾百倍的職業罪犯,這種小花招根本就不值一談。他的供詞裡確實沒有一句是謊言,他知道我們能夠辨別出真假,所以他使用了一個小伎倆,想用一個真相,把另一個真相掩蓋起來。而他花盡心思想要遮掩起來的東西,顯然比他供詞裡交代的內容更加重要。究竟是什麼東西,讓他甘願承擔謀殺德國飛行員的罪責,也要想法設法隱瞞的呢?”于爾根看著倫道夫。

“我不知道,少校,但我相信無論他隱瞞的是什麼,現在已經不再是秘密了。”倫道夫神態從容的端起咖啡杯。

“你說的沒錯,倫道夫中校”于爾根看著裝出一副高深模樣的倫道夫,不禁暗自感嘆,真不愧是跟隨在元首身邊的人。

“元首的智慧可是你能夠領會的。”引用元首語錄成功的倫道夫,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如果是在蓋世太保工作那一陣,我絕對不會容忍嫌犯在我面前玩這些花樣。不過現在我歸屬於奧丁之眼指揮,一切都必須嚴格按照規定行事,所以我選擇再給他一次機會。當然一些小小的懲罰是有必要的,我們要維護黨衛隊的榮譽,不能讓隨便什麼傢伙都來踐踏。”于爾根的話語裡透露出一股血腥味,倫道夫則是贊同的點起了頭。

黨衛隊是元首權威的代表,時刻維護黨衛隊的榮譽是每個隊員的義務。至於拉穆的行為和黨衛隊的榮譽怎麼聯絡上的,倫道夫沒能想明白,不過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倫道夫不準備在這上面浪費他寶貴的腦細胞。

“他最後招供了嗎?”黨衛隊中校從玻璃盤裡拿起一塊小餅乾,然後姿態優雅的伸出手指,彈掉了落在衣襟上的碎糖屑。

“是的,他並不是那種擁有堅定意志的人,或許他曾經有過,但也被這些年的享樂生活所消磨掉了。為了避免繼續遭受痛苦,最終他向我和盤托出了他所知道的一切,”于爾根笑著回答到。

“拉穆想掩蓋的秘密就是,謀害霍恩上尉並不是他臨時想出來的主意,他其實只是在遵照命令行事。對方的目的很明顯,就是想要挑起德國和英國之間的矛盾。雖然霍恩少尉的軍銜不高,但是他隸屬於帝國統帥部,韋維爾的戰區司令部願意特意為他下達命令,已經足以證明他的特殊身份。如果霍恩上尉在埃及遇害,那麼必定會引起我方的關注和不滿。”于爾根說到。

“其實從接到命令那刻起,拉穆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無論最終結果如何,他都不可能繼續保住他的身份,可笑他身在局中,卻一直都沒有看清這個事實。”黨衛隊少校端起了他的咖啡。

“那麼是誰給他下達的這個命令。”倫道夫捻起了一顆蜜漬橄欖。

“您聽說過聖城兄弟會這個組織麼?”于爾根伸出手翻開一頁檔案。

“什麼組織?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倫道夫皺起眉頭,舔了舔黏糊糊的手指。

“這並不奇怪,這個組織成立的時間並不長,核心成員全都是信仰堅定的伊赫萬信徒,據說他們的總部位於宗教聖地麥加,所以給組織起名為聖城兄弟會。”于爾根在地圖上點了點。

“拉穆的販毒網路和聖城兄弟會有密切的合作關係,有證據表明這個組織甚至直接參與了走私活動,他們為毒販提供運輸用的駝隊,並且為在他們勢力範圍內的走私活動提供安全保護。這個範圍包括了沙烏地阿拉伯全境,伊拉克南部邊境地區和一部分外約旦和巴勒斯坦領土。而且拉穆證實,這個組織正在準備在埃及境內發展成員,這些人想要做的可不光是普及教義。”于爾根在地圖的阿拉伯半島上畫了個圈。

“拉穆確信,上級給他下達這個命令,背後一定和聖城兄弟會有關係。”

“這些人為什麼要針對我們德國人呢?這片區域並不是我們的勢力範圍。”倫道夫疑惑的看著地圖。

“這些人針對的不是我們,中校,他們針對的是英國人,謀害德國軍官的目的是為了給英國人找麻煩。”于爾根耐心的解釋到。

“他們和英國人有矛盾嗎?這個聖城兄弟會。”倫道夫提起咖啡壺搖了搖,隨後對著站在一邊的勤務兵示意。

“再送一壺咖啡來。”中校吩咐到。

“請稍等,中校。”勤務兵轉身走出了辦公室。

“這個,如果我判斷的沒錯,這個組織背後一定有沙特王國的支援。”于爾根回答到。

“沙特阿拉伯王國?我記得他們和英國是盟友關係吧。”倫道夫歪著頭回憶著。

“這種關係在二十年前就已經結束了,現在兩邊的關係可以說相當糟糕。”于爾根回答到。

沙特和大英帝國之間的關係,完全可以作為“各懷鬼胎”這個詞語的現實註解。在沙特起家的早期,他千方百計的想要與強大的大英帝國搭上關係,曾經三番五次派遣使者求見英國在中東的外交官員,請求獲得大英帝國的庇護。伊本沙特當時表現出的態度卑微且恭敬,感動了所有見過他的英國外交官,他們也向英國內閣建議與沙特建交,收下這個看上去異常聽話的小弟。

但是前後整整十年時間,英國政府都換了兩屆,和沙特建交的提議卻沒有一次被議會透過。原因很簡單,當時的阿拉伯半島物產貧瘠,沙特的勢力剛剛起步,手裡只控制著一城之地,撐死也就是個大號的部落酋長角色,怎麼會被高高在上的英國議員們放在眼裡。

另一點就是波斯灣地區並不是當時英國的勢力範圍,他們只關注著通往印度的陸地交通線,沙特控制的納季德地區身處阿拉伯半島腹地,在英國眼裡毫無戰略價值,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英國擔心在波斯灣地區隨便接收小弟,會刺激到奧斯曼土耳其。

但是事態隨著一戰的爆發發生了改變,沙特在英國的眼裡不再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中東小國,他成為了打破中東力量平衡的重要角色。為了避免沙特因為壓力而倒向土耳其,英國和沙特簽訂了《林達條約》,把沙特正式納入大英帝國的保護範圍,開始從經濟和軍事上向沙特提供全面的支援。

英國人的算盤打得很精,他們想要沙特在中東打擊奧斯曼帝國的勢力,甚至領導起一場阿拉伯民族大起義,徹底動搖土耳其在中東地區的統治。

沙特在一戰進行的四年時間裡,從英國手裡獲得了大量的物資和經濟支援,拉起了一支現代化武器武裝起來的精銳部隊,卻只給土耳其造成了輕微的麻煩。

等到血腥的一戰結束,大英帝國在戰爭中大傷元氣,日不落帝國的榮光逐漸褪色,為了修養國力,英國在外交上開始實施收縮政策。趁著大英帝國在中東影響力的減弱,受到英國援助而變得兵強馬壯的沙烏地阿拉伯,把槍口轉向自己的周邊鄰國,發起了一連串的擴張戰爭。

被現代化武器和宗教信仰武裝起來的沙特部隊,在半島地區連戰連勝,很快就把大半個阿拉伯半島納入手中。這當然引起了英國的警覺,他們對沙特肆意打破中東和平的做法感到不滿,於是開始從各方面壓制沙特的發展,試圖遏制這個國家瘋狂的擴張勢頭。

沙特卻一直把英國的警告視為示弱的表現,絲毫都沒有把大英帝國放在眼中,最終迫使英國直接出兵,驅逐了逼近麥加地區的沙特民兵部隊。

從那時起,曾經的盟友變的反目成仇。雖然英國極力壓制沙特的崛起,但是大英帝國國力已經不如從前,而沙特利用宗教的力量,在中東地區如日中天,接連戰翻了幾大世仇,佔領了大片的領土,當他把麥加拿到手中之後,英國知道他的遏制計劃已經破產,沙特成為地區性力量的結果已經呈現在面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此時沙特也自認為羽翼已豐,再也不需要大英帝國的庇護,在一九二七年,英沙兩國簽訂了《吉達條約》,沙特不再受到英國保護,獲得了在國際上的獨立地位。

PS:第一章奉上,抱歉晚了一點,吃完飯碼加更的章節,感謝大家的支援和鼓勵。

距離型別第四位的差距只有十多張月票了,作者需要大家的支援。

衷心感謝大家在這幾天的支援,作者正在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