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幻想 > 復活之戰鬥在第三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百二十九 聲吶、 魚雷(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兩百二十九 聲吶、 魚雷(上)

探測裝備並不存在,這當然是睜眼說的瞎話,就在幾十分鍾之前,U106還被人用主動聲吶在艇殼上“呯”了一發。最早的主動聲吶,也就是水下回聲定位裝置,由英國氣象學家劉易斯.理查森在1912年發明的,當時發生了著名的【泰坦尼克】號海難,於是這位專家決定發明一種裝置,用以探測藏匿在水中的冰山。

理查森的發明如果從用途上來講,應該說是完全失敗了,當時的技術條件制約了回聲定位的探測距離,博士的冰山探測器毫無實用性。到了1913年,德國物理學家亞歷山大.貝姆,同樣利用回聲定位的原理,發明了回聲探測儀,用以測量船舶下方海底的深度,並且獲得了相關專利,回聲定位系統這才第一次進入了軍方的視野。

一戰末期,因為深感德國潛艇的威脅,英美等國都開啟了關於反潛探測裝備的專案,各國都在海水聲學研究上投入了相當的力度,水聽器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並在戰後成為了水面反潛艦艇的標準配置。

而主動回聲探測裝置,在當時只有英國皇家海軍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並且被英國海軍視為最高等級的機密,與這些技術相關的資料,就算是專業性的科學雜志也不允許刊登。

英國海軍在二十年代初期就已經在一條F級驅逐艦上實驗了主動聲吶裝置,不過當時的主動聲吶效能還很原始,只能探測到潛艇所在的深度,卻無法精確測出潛艇的方位、航向和速度,所以只能作為對潛攻擊時的一種輔助瞄準裝置來使用。當時在整個世界範圍內,只有法國海軍研製出了一套類似的主動聲吶系統,據說效能並不比英國皇家海軍的落後多少。

主動聲吶技術被英國人視為最高機密,除了知情的海軍高層,所有相關的作業人員都被下達了嚴厲的封口令,這項技術的保密工作可以說非常成功,以至於英國的盟友們對此也毫不知情。

美國的聲吶技術發展的也很早,但是因為一系列原因,比如世界性經濟危機、軍費縮減、保守派上臺,海軍上層漠不關心等等等等,美國人的主動聲吶研製程序不但異常緩慢,在技術上還走歪了,結果早期的美國海軍的聲吶效能非常拙劣,以至於水聽器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美國海軍裝備的唯一有效的反潛探測裝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歷史上要等到英國皇家海軍在二戰初期,向美國無償轉讓他們的聲吶技術,在英國海軍的技術基礎之上,美國才終於趕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研發出了效能可靠的主動聲吶系統,並且在戰爭中後期開始裝備部隊,結果就是日本海軍潛艇部隊的損失,在四三年之後開始飛速上升。

而現在,這種主動回聲探測系統的名字還不叫聲吶(SONAR Sound navigati)而是叫“潛艇探測器”(ASDITI-Submarine Division),聲吶這種叫法是二戰中美國參戰之後,英國人為了迎合美國方面的命名而改的,那時大英帝國為了打贏這場戰爭,已經完全不講什麼節操了。

現在世界歷史已經改變,歐洲戰爭已經結束,所以也就沒有什麼無償轉讓聲吶技術這件事了,這時英國皇家海軍的主動聲吶依舊叫潛艇探測器,聲吶的存在仍然是國家的最高機密。

藤木大尉不知道從哪裡聽到了這種裝備存在的傳聞,或許他的心裡也有些吃不準,所以想要在德國人這裡探探口風,要是德國人一口咬定有這種東西,那麼接下去就該輪到海軍的情報部門去頭疼了。

日本海軍此時並不知道有主動聲吶這種裝備存在,老實講就算他們拿到了這方面的情報,說不定會像羅賓所說的那樣,當成是英米鬼畜用來迷惑己方的謠言。日本目前裝備的九三式水下聽音機,還是德國產水下聽音機的仿製品,以日本國內目前所掌握的水下探測技術水準,此時就連主動聲吶的原理都不知道,更別提進行什麼相關的研究了。

得到羅賓肯定的回答之後,藤木顯得有些抑鬱,顯然德國人的答案,並不是這位上尉想要聽到的。說起來很容易理解,要是這種探測裝備真的存在,那麼試探到情報的藤木大尉,就立下了大功一件,就算不夠拿來晉升,至少能拿上一個上級感狀(獎狀),大尉的前途也將會一片明亮。但現在證實了這種裝備只是謠言,那麼藤木的功勞至少要縮水一半,感狀是想都別想了,最多拿到個司令官評語,該軍官頭腦靈活,是一個外交人才。

羅賓拍了拍藤木的肩膀以示安慰,隨後轉過頭對著貴島說到:“上校,我們去下一個艙室吧。”

“哦,沒問題,上尉,請這邊走。”貴島快步走上前來,一肩膀把藤木擠到了後面。

“前面就是艏部魚雷艙了。”貴島一邊領著路一邊殷勤的介紹到。

海大III型潛艇的艙室頂部高度達到了三米多,所以士兵艙全都是三層臥鋪,相比之下德國潛艇的內部空間就狹小的多了,哪怕是U106這種大型遠洋潛艇,也全都是雙層鋪位。此時伊60號上的日本水兵,除了在崗位值班的人員,其餘的都透過後部出入口上了甲板,專門留出了艙內的空間讓友邦人士參觀。

艙內過道的寬度差不多是一米半左右,地板下有一個儲物空間,用來堆放大米餅乾等補給品,這裡同時是艇上士兵的餐廳,用餐時他們就在過道裡搭起折疊桌,收起中上兩層吊床,隨後士兵面對面坐在兩邊的底層鋪位上,享用屬於自己的三菜一湯。

日本軍隊習慣採用分食制,用餐時每個人都有一份相同的飯菜,這要比當時國府軍隊採用的大盆菜方式衛生的多。每個水兵分隊配有一個公用水壺,就是通常用來燒水的那種大鋁壺,裡面裝的是麥茶,這是日本海軍吃飯時少不了的飲料,僅次於美餐必有的海帶味增湯。

貴島在交換的補給品裡,就有兩樽吳港海軍食品加工廠生產的特製味增,還有一小樽特供海軍的精製濃縮醬油(在日語裡把裝食物的小木桶稱為樽)。

味增是由中國唐代傳入日本,而此時卻已經為日本獨有的一種調味料,將蒸煮過的大豆加上鹽和酒麴,經過發酵後製作而成的,加上水與其他食材蒸煮之後,就成了味道濃郁的味增湯。像這樣十五公斤一樽的味增,煮成味增湯之後,足以提供一個排步兵一週的需求。

濃縮醬油更是日本特有的發明,他們把醬油與海帶以及鰹魚幹混合熬製,煉製出味道鮮美濃郁的高鹽醬汁,在煮食大鍋菜時只需要幾十克這種醬汁調味,對比原本的普通醬油,這種濃縮醬汁大大減輕了後勤單位的負擔。

其實日本海軍潛水艦部隊還配備了更為濃縮的味增粉和醬油粉,就是上兩種調料經過脫水之後的產物,使用前只需要加水進行融化,就能正常的進行烹飪了。在長途航行中這種調味粉可以節省更多艙內的空間,只是因為這次的航程時間不長,人員裡又有不少寶貴的海軍學員,所以就選用了常規的補給品。

拍了拍堆放在隔艙壁旁,用白木製成外面箍著麻繩的味增樽,羅賓跟隨著貴島進入了伊60號的艏部魚雷艙。

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整齊擺放在魚雷艙地板上的白色米包,其次就是一條擺放在備用雷架上的龐大魚雷,在艙頂日光燈的照耀下,金屬原色的魚雷殼體閃耀著逼人的寒光。

“九五式氧氣魚雷。”羅賓上尉想到,隨後德國海軍上尉雙手抱臂,卓有興味的觀賞起面前這條日本帝國海軍的“極高機密”起來。

PS:明天要去醫院,具體更新要看情況了,我明天會發通知的。

謝謝大家的支援,作者還會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