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茅山小道李雲龍最新章節列表 > 97章,海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97章,海神

97章,海神

在李雲龍、蠱真人、瑟西女巫以及貝多分三人一狽離開泉州時,“悅來樓”掌櫃孔一茗曾拜託蠱真人幫她辦件事。那孔一茗交給蠱真人一盞孔明燈,請他儘量幫自己用那永恆之火點燃此燈,然後將此孔明燈放飛即可。

蠱真人與孔門有很深的淵源,對這如同孫女般的茗兒的請求,哪裡會拒絕啊?他收起那孔明燈,帶著李雲龍、瑟西女巫、貝多分離開了。

出了泉州城,李雲龍問那道長說道:

“道長啊,如今才七月中旬,依照那龑皇龍在天等人的計劃,八月末九月初才能將那‘火神號’驅趕至南海七連嶼附近。期間這一個來月,咱們去哪啊?”

蠱真人頭也不回,說了句,先去廣州。

從泉州到廣州,無論是陸路還是還海路,均有將近兩千裡的路程。江南多有河流密佈,路人出行乘船反而方便了許多,故而才有“北人騎馬,南人乘船”一說。蠱真人一行此次去廣州,選擇的是走海路。

走海路也有它的好處,看似繞的路遠一些,可沿途少了陸地上那些高低起伏的丘陵、縱橫交錯的河流等阻隔,反倒是方便了許多。相對來說,走海路反倒更快一些。

李雲龍等人搭乘的是返航的番邦商船,那商船倒也不大,是艘十四五丈的婆羅門舶。聽船上的人說,這商船竟然是從淮南道海港揚州城遠航而來,船上載著大唐上等瓷器、茶葉、絲綢等商品,也算收穫不小。

普通商販為的就是錢財,只要有足夠的金銀珠寶,天下雖大,沒有到不了的地方;萬般珍奇,沒有買不到的東西。那婆羅門舶的船主聽蠱真人說是去廣州,也算是順路,就象徵性的收了些船資讓他們上了船。

沿海路上,李雲龍總算體會了一回真正的航海生活。他在茅山宗時所遊的溪流小潭那還叫水嗎?平日裡捕魚時所劃的小舟那還叫船嗎?七月的南海多有風浪,航船那個顛簸啊,任他李雲龍也算“魚丹”有成的道士,肚中無論吃多少東西,都能多吐出三兩來!

過了數日,李雲龍總算慢慢適應了海上的生活,那婆羅門舶也慢慢往北入港,到了廣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商船入港靠岸後,蠱真人帶著李雲龍、瑟西女巫以及貝多分,下船後並未繼續往北去哪廣州內城,而是去了海神廟。

那海神廟就建在黃木之灣扶胥海港岸邊,廟宇雄偉壯觀,入口處是座大石碑坊,三間四柱,均為大理石砌就。坊中有一石碑,雋刻著蒼勁有力四個大字“海不揚波”。由此可見,平安是航海人最大的心願。

蠱真人一行進了那海神廟大門,穿過中門到了前殿,那殿中神像威嚴,不可直視。蠱真人帶著李雲龍、瑟西女巫二人(拜神可不帶貝多分)上香拜了幾拜,算是為接下來海上生活求個平安。只是,那眼尖的小賊忽然發現,神像前的供牌上竟然寫著“南海神祝融之位”!

這這這,這怎麼可能?李雲龍悄悄的拉了拉蠱真人的衣袍,悄聲道:

“道長,這南海神怎麼也叫祝融?若非神仙也有重名?”

蠱真人並未搭理那無禮的小賊,他恭恭敬敬的拜祭完畢,這才拉著那李雲龍退出大殿,笑道:

“不是重名,他們本來就是兩位一體。”

那蠱真人說道,據曹魏星象家石申《石氏星經》中雲:

“南方赤帝,其精朱鳥,為七宿,司夏,司火,司南嶽,司南海,司南方是也。司火而兼司水,蓋天地之道。火之本在水,水足於中,而後火生於外。火非水無以為命。水非火無以為性,水與火分而不分,故祝融兼而為水火之帝也。其都南嶽,故南嶽主峰名為祝融,其離宮在扶胥……四海以南為尊,以天之陽在焉……”

這些話涉及到五行相生,倒也說的玄之又玄,不過李雲龍也曾讀過些太極五行之類的經書,倒也能聽懂“火非水無以為命。水非火無以為性,水與火分而不分”等話的意思。待蠱真人說完後,李雲龍點了點頭,笑道:

“道長啊,咱先不管他是火神還是南海神,只是你這明明要去打劫人家的‘火神號’,卻又不辭遠路三千來人家廟中裝模作樣祭拜一番。我就不懂你們這些當神仙的,先說道長你吧,你是真心祭拜呢?還是來向火神下戰書的?”

“再說這祝融大神,他是該保佑你呢?還是讓你出海便遇風浪,早早翻船了事呢?”

蠱真人聞言哭笑不得,他一揮手,拂塵疾若閃電,“啪”的敲了李雲龍一下。那道長嘆了口氣,說道:

“你這小賊話可真多,當心被那大神聽到,將你烤個外焦裡嫩!貧道祭拜這大神,是敬他司守一方,如今四海昇平,也是祝融大神護佑有方,合該受我一拜。至於以後海上會遇到什麼事,那是大道所趨,跟大神有什麼關係呢?”

說來也是,這蠱真人雖說是個道士,可行事卻有俠義之風,做事只求對錯,對那仙魔之分看得並不是很重。好比說與他同行的紅衣女巫瑟西,倒是來自魔界。可那美夫人言談舉止,飲食習慣跟常人一模一樣,哪裡有傳說中兇殘暴虐魔王的樣子呢!

不光是這瑟西女巫,李雲龍在海市蜃樓中所看到的那些怪物,除了模樣古怪之外,行為舉止都與人無異啊。甚至那萬寶城的老熊貓人、好事多嘴的龍騎士火燒雲,都比李雲龍在茅山宗所遇到的狼子張昌更有人情味啊。

李雲龍並沒有發現,跟那化外奇人蠱真人待久了,他也逐漸有了些變化,什麼仙什麼魔,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是非和對錯。好比說那行雲布雨的四海龍王,普降甘霖廣濟萬民時自然該受萬民敬仰;可他們為報私仇,在茅山腳下釋放水怪擾民,那也是正確的嗎?

拜了南海神後,蠱真人一行站在那鐫刻著“海不揚波”的石碑前,凝望遠方,都不知道在想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