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貞觀大名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兩個問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兩個問題

于志寧被氣暈了!

當于志寧倒在地上,腦袋像皮球一樣在地上反彈了一下,大臣們才紛紛反應過來,他是真的暈了,而且……還沒人去扶他!直到他倒在地上沒動靜了,才有人反應過來,要喊太醫來救治。

很快,于志寧就被抬下去了。而陳飛罵倒了于志寧,站在朝班前的身姿是那麼的孤傲,一時之間,頗有一種一人喝退百萬雄軍的氣場,霸氣的不要不要的,根本沒有人敢在這時候說話。

李治看到于志寧被人抬了下去,差點沒跳起來慶祝,礙於身份,忍住了。

以往的朝會于志寧一直和李治抬槓,李治是一國之君,自然不能像陳飛一樣說那些粗鄙的話,所以今天陳飛的這番言論,自然是讓他感到很解氣。至於于志寧被氣暈了,他只能……悄悄的對陳飛豎起大拇指,並在心裡默唸一句‘幹得漂亮!’

“咳咳!”陳飛見無人說話,站到面前,繼續向李治請求出兵攻打流求。

李治也挺想看到大唐水師無敵於天下的場景,所以樂呵呵的就想答應……

“慢著!”有人打斷了李治的說話,陳飛微微皺起眉頭,這個聲音……很熟,因該是長孫無忌的!他用眼角的餘光掃了一下,發現走上前的人果然是長孫無忌。微微嘆了口氣,就知道于志寧倒下後,長孫無忌不會這麼輕易善罷甘休的。

“長孫大人可有何高見?”陳飛轉身,笑著問道。

長孫無忌也報以和善的笑容,“高見倒是算不上,只是有幾個小問題,還請陳大人能夠解答。”

“哦?”陳飛眼中露出莫名的光彩,“長孫大人請說。”

“陳大人,老夫想問一句,這攻打流求,是開始?還是結束?組織戰事的將領又該是誰?需要投入多少兵力?攻下流求後又該如何處置這塊地盤?這些東西,陳大人可有想過?”

陳飛微微一笑,從懷裡掏出一本冊子,讓太監交給李治。“陛下,長孫大人,關於此,臣早有對策。這本是魏徵大人編寫的《隋書》中曾詳細提到過此地,且在此之前,隋煬帝已經替我們鋪過路了。從哪裡出兵,出兵多少,路途距離,島上的風土人情,都記載的很清楚。目前船廠已經建造戰船十五艘,馬船十二艘,淡水船三艘,糧船三艘,小號寶船一艘,再過一兩個月,還有一艘小號寶船,一艘中號寶船完工,大約可以容納五千到一萬餘人,臣這一次打算將讓老兵帶領新兵,約一萬人左右,遣派去攻打流求島。我們有先進的武器,儘量的裝備,攻下此地不成問題。至於攻打下以後,自然是從內陸運送軍隊來此常駐,且派遣官員穩定混亂的局面。同時,我們也當將我們的文化傳到流求,就像當初的北庭都護府一般,開放科舉制,收攏人心,以便能長久統治。”

“嗯,不錯。”李治聽了頻頻點頭,他覺得陳飛說的很有道理,而且這會是他征服的第一塊地盤,所以……更加的興奮了。

李治覺得不錯,但是長孫無忌顯然不是這麼想的,其中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從目前國力物力的考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看來陳大人心中早已又了規劃,那些問題倒是下乘了。不過老夫還有兩個問題,希望陳大人能夠賜教。第一,流求與我們並沒有往來,發動戰爭是為不義,戰爭一旦發起,你教天下大義如何?教周圍的藩國如何看待我等?聖賢道義,在你這兒卻成了笑話,讓我泱泱大國,如何立足?

第二,征討流求國是否只是開始?陳大人今後可還會征討其他國家?難不成過一段時間就要對外發動一次戰爭?陳大人難道不知道前朝是怎樣滅亡的嘛?”

長孫無忌的兩個問題很尖銳,且獲得了身後文官的支援,大家七嘴八舌,將問題拋給了陳飛。

這些問題,陳飛不是沒有考慮過,他早已經想好了怎麼應答,不過,如果在這裡應答,那就等於徹底和長孫無忌撕破臉皮了啊。他現在……還不是很想和長孫無忌撕破臉皮,但是眼下這種情況,又不得不讓他和長孫無忌正面硬鋼。

唉,真是頭疼啊。陳飛無奈的笑了笑。算了,既然已經和于志寧結下樑子了,和長孫無忌鬧掰了就鬧掰了吧。

“長孫大人的兩個問題……容下官冒昧的問一句,聖人之道……可以當飯吃嘛?”

“嘶!”此話一出,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震驚的看著陳飛。就連李治,許敬宗也覺得陳飛這是瘋了。

這……這傢伙是腦袋被門夾了還是怎麼滴?他說這話等於和天下的讀書人為敵啊!從古至今,誰敢這麼說話?瘋了不成?

當然,陳飛敢說這句話,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現在是唐朝,並非明朝。相對明朝,唐朝的文化還是比較包容的,所以就算陳飛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也只是讓他們震驚了,並沒有人叫囂著要把陳飛捆了,押出去點天燈。

“陳飛,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嘛?”長孫無忌皺眉提醒道。

陳飛微笑點頭:“知道,而且下官非常清楚。不過下官的意思可能和大家理解的有些誤解。因為聖人之道,確實不能當飯吃啊,難不成,有人靠這個就能吃到飯?誰不服氣大可以去試一試。”

眾大臣……靠!你丫真能說!

所有人在心底給鄙視陳飛,但是從字面意思,卻是沒人能反駁。

“陛下,諸位大臣,國家之間沒有仁義,只有強弱。強者攻打弱者,弱者抵抗強者,這就是千百年來國與國之間的規則,說句直白點,所謂聖人之道,也是建立在弱肉強食的基礎上,諸位大臣在說著滿口仁義的時候,難道就沒有吃過肉食嘛?難道這就不是弱小,就可以隨意吞食了嗎?如果有,那麼國與國之間也是如此,強國吞併小國,這是歷史規律,也是必然事件。所以仁義批判並不存在。而那些叫囂的藩國……如果他們不想被清算的話,那就任憑他們叫喊罷了。”

說完,陳飛微微眯了一下眼,又道:“至於會不會步入前朝後塵這個問題……諸位大人,先帝在時征戰無數,可有見得國家越來越衰弱?反而越來越繁榮了不是嘛?有多大的實力,做多大的事,征伐只要不過度,國內實行仁政,大唐,必然越來越昌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