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貞觀大名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七十七章 沉澱後的爆發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百七十七章 沉澱後的爆發

房子到手,陳飛終於在長安城有了家,也算是了卻了他的一樁心事,正式踏入長安的權貴圈子。

新宅處成,自然是少不了一番宴請,陳飛的人緣不錯,朝中相識的大臣幾乎都來為其新宅落戶慶祝。

幾日之後,陳飛也帶著一家子正式搬進了新的宅院,就是老爹捨不得原來的家,選擇留在了永樂村。

估計讓老爹住到長安城,人生地不熟的也不習慣,陳飛也沒有勉強,讓老爹住在老家,天天能和鄉親們叨嘮叨嘮也挺好。反正永樂村也不遠,經常有空就經常回去看看老爹也挺方便。

日子往前推了幾天,天氣越發炎熱,夏日真的到來,長安城的大街小巷,一種名為“冰淇淋”的甜品在迅速的流行起來。

幾乎掛有陳記的商鋪都有出售冰淇淋,而且有多種口味可以挑選,冰糖的,山楂的,牛奶的,水果的等等,好吃不貴,一口下肚,冰涼到心裡,沒有什麼比夏天吃一口冰淇淋更冰爽的。冰淇淋幾乎成了夏日最受歡迎的小吃。

另一方面,陳飛家更是獨享了一道美食:各種口味小龍蝦!

由於小龍蝦剛剛投入養殖,為了保證它的生長繁殖,陳飛沒有過度捕撈,甚至這道美食都沒有流傳出去,只是在自己家中流行。

讓陳飛感到高興的是,辣椒也迅速的在長安城走紅。其實在紅辣椒正式紮根中國之前,中國的辣椒品種只有西域來的胡椒。大家也多將其當作鹽一類的調味料。

但是辣椒出現以後,大家的味蕾放佛在一夜之間被開啟。儘管一邊嘴裡呼著氣大喊受不了,一邊卻停不下來吃這一些辣椒做的菜,冒著大汗,扇著蒲扇,吃的不亦樂乎。

隨著陳飛一步步的推動,大唐年間的夏天終於變得多姿多彩起來,兩年的沉澱,他之前做的很多事情終於逐漸收穫了成效。

圖書館的教學令許多沒錢讀書的孩子看到了希望,他們在圖書館內的免費課堂學到了識字的方法,對照陳飛編制的字典開始學習寫字。

按照傳統的教育,沒有老師的教導你很難學會一個字,但是在陳飛的這套教學體系下,一個大字不識的人到初步學會認字只需要七天。七天以後完全可以自學剩下的字。

當然,也只是能讓他們認得這個字,如何靈活運用,如何寫文章,這個...還是需要老師來教學的。

即便如此,長安城的學習氛圍也是空前的好,許多年紀到了二十多,三十多,甚至四五十的人也紛紛報名圖書館,想要學習認字。長安城周邊的一些小村鎮更是誇張,聽聞長安城有一個免費教認字的地方,且真的有效果以後,大家像黃蜂似的湧到圖書館門口報名。

幾乎每一天早上圖書館門口都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而且圖書館的附帶產品,比如週刊,週報之類的,銷量也是呈指數上增——大家都學會認字了,總得找點看得懂的東西體驗一下吧?四書五經太難懂,而且租借需要交一筆押金,有點不划算,不如賣一份便宜的週刊,相對來說上面記載的東西有趣的多,又貼近生活,成了這些人主要的娛樂方式。

甚至還能在圖書館內看到許多異族人,他們也在積極的學習大唐的文化,並且對大唐的發展由衷的發出感嘆,在他們國家,更本不可能存在如此便民的東西。

就連李世民都對陳飛創辦的圖書館讚不絕口,並且和陳飛談了談在其他城市開設圖書館的事情。

有了朝廷的幫助,全國各大城市風風火火的掀起了一場“圖書館”運動,幾乎各大城市都在建造圖書館,並且圖書館結業後,繼續深造學習的學堂也在朝廷的扶植下,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世民的這般做法,得到了百姓們的一致認可與叫好,史書上也為此記下了濃厚的一筆。

中國的文化,從這一時期開始井噴式的發展,遠超之前的任何一個朝代,十幾年後甚至超越了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的輝煌年代,誕生了一大批思想家,文化家,政治家,詩人等等,大唐的文化令全世界都為之欽慕。史學家將其稱之為“文化興起”,作為大唐帝國在世界上正式領跑其他帝國的標誌。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陳飛帶來的影響遠遠不僅於此。兩年的時間的積累,在這一段時間開始真正的發酵。

活字印刷術與新造紙術的應用,為圖書館的大力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文化傳播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快。

書本不再是奢侈品,它已經慢慢的平民化,正是在這一條件下,許多優秀的作品才有條件在市面上流行,並廣泛的民間傳播,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下去。

尤其是一些孤本,更是得益於印刷術的應用,免去了消散在歷史中的悲慘命運。

陳記的印刷作坊與造紙作坊規模不斷擴大,到最後,兩家作坊的面積已經可以媲美一座小城鎮,可是依舊無法滿足全國各地的需求,陳飛只好在其他城市周邊無人的郊區開設新的作坊,以填補需求的缺口。

並且作為一個現代人,他還具有超前的環保意識,在大規模伐木,伐竹子造紙的同時,他做了一項規定:每砍伐一棵樹木,就要對應種植一棵樹木幼苗。

千百年後,人們依舊對陳飛當時的這項決定讚不絕口,將其稱之為最早的環境保護者。

另一方面,煤炭的發掘與應用,令大唐的冶鐵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開始,煤炭的挖掘與應用並沒有得到太多的重視,但好的東西總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當大家發現陳記造出來的鐵器不僅速度上快五六倍,質量上更是遠超同行以後,終於認識到了煤炭的好處,各個鐵器行都想法設法的弄一點煤炭,回去嘗試冶鐵,然後...然後就為之瘋狂了!

煤炭,一個暴利行業就這麼在陳飛手上誕生了。幸運的是,大家都不知道如何去探測煤礦,而陳飛手上有一份【世界煤炭分佈圖】,雖然僅僅記載了大唐中部及西北方向的煤礦分佈,不過...這也足夠他受用了!

以上這些還不是最讓陳飛感到高興的,最讓他感到興奮的是,隨著各個工坊的不斷擴招,大唐居然有了一點從農業社會慢慢轉型步入工業社會的跡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