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唐朝生意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二章 有情道 無情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一十二章 有情道 無情道

李之樂於見到,孫思邈能瞬間從驚駭裡回頓過來,足以說明此位老人家心底的純良至善,不然心內有一絲私念企圖,就不會這麼快醒轉。

他笑著解釋道:“此間存在意義非同小可,您老再是與繼源道長之間熟稔,對於我而言也是陌生人,斷斷不敢將之輕易洩露,只待日後再有深交後再說吧!”

“你這樣做是對的,即使對於我而言,關乎如此重大之事,也需要加數倍小心,畢竟修煉界除了人之本心,還存在著意念搜魂,對於某些強大者來講,探尋一個人的秘密的方式,並非牙關緊咬就能將秘密深藏的。”

孫思邈此番言論不差似苦口良藥,旨在深入提醒,李之能體會出其中的誠摯:“您所講,小子記住了!”

孫思邈這才喜笑顏開,“好了,你去忙吧,我自己到處轉轉!”

李之得令轉身返回那處密室,真力挾裹幾株魔樹,審慎自地底掘採出來,下一刻便重新回到朝元秘境。

具體位置他早選好了,就在一處開闊明朗之地,屬於秘境內最險壯清涼處,兩面險崖絕壁交匯,斜插雲空,如同一座大山被利斧逢中劈開。

透過疏藤密蔓、枝梢葉尖,另有小溪、亂石相隔,這一地方才顯現。

不遠處有瀑布轟鳴,伴以山鳥吟唱,野花點染,怪石崢嶸,算是一溪流峰迴路轉的相對隱秘處,卻氣流迴轉之勢四通八達,為整處秘境內自然氣質最為鮮活位置。

他已經計劃好了,將自然陣也完整搬運過來,兩處位置間天地規則運轉頻率不同,不能保證陣法是否能儲存完好,不過他的目的是借用陣法內的龐然靈氣。

有了這個源源不斷可提供靈氣無限蘊衍存在,就等同如地底深埋靈脈,過不了多久,這裡就會成為相比修真界,也不遑多讓的真正適宜修行之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如此忙碌了一個多時辰,幾百株魔樹均被其有序埋植,之所以講是有序,是他利用俞南的陣法師記憶,將之布成了一個簡單的聚靈陣。

雖說獲得了俞南這一部分記憶與修行感悟,但李之也僅能佈置出相對低階的二品陣法來,自身的陣法修為,需要將修行感悟進一步完善,並於二品等級上操作嫻熟,才會有真正屬於自己的陣法境界。

畢竟得來之物僅屬於俞南的部分記憶,一縷魂念裡能包含著許多,已是極不容易了。

聚靈陣初成,再搬出一塊巨大靈性玉石,也就是取自於斷崖山湖底的極品紫紅玉,紫若雞冠,赤似凝固之血,自我折射出黃、藍、綠、紅、褐等極微弱淺色靈性光線。

這一塊足足有籃球大小,被他精心打造成帶有凹心的底座模樣,並滴入數滴石元液,置於陣法核心處。

大道石一經取出,不僅令四周圍略有萎醃的魔樹們立時氣勢靈泛起來,便是嗅到石元液的大道石,一樣流轉出歡悅猶如人的感知。

不僅那些魔樹需要依附於大道石存活,大道石自身也需要魔樹所凝結出靈氣反哺,不然在毫無靈性天地之氣裡如何生存下去?

不知何時出現在身後的孫思邈,眼望得大道石落位,陣法在一瞬間運轉起來,才出聲說道:“那位原先主人,不一定是在得知即將遷徙時候才自我封閉,不然那般原本密不透風之地,何來大道石所需靈性感應?或許那處密室早有魔樹生得,亦為他平日裡修行場所。”

李之點頭,“應該不止於此,他所屬門派勢力不將其強行帶走的原因,恐怕是並不知此人當時身在何地。除非此人一直緊緊守護大道石的秘密不為人知,否則不異於無窮靈氣泛生的神奇物,此人身份再是高高在上,也無人希望其攜帶它自生自滅,強行掠走幾是必然!”

“所以說,大道石存在意義,還要遠遠重於此間秘境。對了,此間可有名謂?”

“這裡叫做朝元秘境,實乃它本來名諱!”

“朝元者,寓意事物歸一集中,道家亦謂之五臟之氣匯聚於天元,天元即是指五?懦??辰紜m?背??磧興曖??跡?履暌潦賈?猓?較嶠岷希?煌夂躋恢中翁?趕頡u?模?倚哪諭簧?宋潁?憒聳苯?櫧??肫渲校?徽??銑指?釒諍?磕?譴思湓緹妥6ㄎ?闥?校看蟮朗?胱ひ燦性ざ希俊?/p>

李之呵呵輕樂,“老爺子,您知道咱兩人間最大區別嗎?”

對於這般突如其來的莫名奇妙問題,孫思邈顯然神情一怔,“這與原話題相關嗎?”

“當然有關!朝元二字對您老而言,有道法方面專行解讀,但在我看來就是個寄身之地而已!當然了,這處朝元秘境自有它隱秘、神奇、修行之特殊功用,但我絕不會疲心竭慮它的如何產生與具體來處,換句話說,我本心除對於修行執著之外,更在意他身邊親人,以及如何透過財物來換取更多修煉資源。您老說說,這不是我二人間最大不同麼?”

“好小子,你這是在拐著彎罵我呢!但我有我的明辨事物準則,絕非單純處心積慮與未知事物的探索。實際上修行本身就是種追根溯源行為,講求對於自然天地至理追尋,僅從修煉行為方面來說,下一境界永遠是修飾本人的未知,不抱有拳拳追念之心,何以成就得成?”

“我不否認您的理論正確性,但這種修行上的追根溯源,與我的財物獲取修煉資源也不相悖啊!所以我認為,凡事沒必要非得尋個來源去處。先民們將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河嶽,皆視為有神主宰,因而產生敬畏感,乃對之頂禮膜拜,上古時期的自然崇拜才會發展到信仰道法與天命上,但不同信仰中,一樣存在著將從事溝通鬼神,和人類的宗教職業者視為牛鬼蛇神的一類現象存在,難道說我東土大地上的道、佛、儒三教就應該將那種宗教視為天地所不容?所謂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還是極有道理的。”

孫思邈哈哈大笑道:“沒想到我二人一老一少,竟然在此討論些信仰上的禪論道理!我有些明白你將要表達的主題思想了,無外乎世間萬物皆有它存在理由,好吧,分歧之處暫時封存,僅將共識發揚光大就是了。我們日後再做辯論,眼下還有人在外用功,還是早一些返回為好!”

他活了這把年紀,很明白若再糾纏不清下去,根本只會空誤時間,正像道法中所言,因萬物有靈而產生自然崇拜,繼而宗教,若針對於靈之來處扳纏不絕,實無真正意義。

實際上他還是小看了李之,李之提出來這般爭議話題,有他更深用意,其意就在於提醒面前老人,日後應該有自己的修行之道。

因為無論道佛,最終教義裡均有個有情道、無情道之別。

從佛教來說,有情就是眾生,無情就是如山川河流石頭樹木等存在;道家的註解是太上而忘情,忘情不是無情,而是感情的昇華。

自發現與感知大道石之初,李之已經意識到此物的天大機緣內藏,有此物存在,不敢說因此而擁有了最終成就大道的希望,至少在修行上幫助重大。

孫思邈卻並非單純信奉道教,而是於東土三教教義上均有極深道行,不然集萃不出《千金方》這一類的曠世奇書。

隨著自身修為越來越高,之前還不彰顯的博各家之所長,就會逐漸出現本源性質上的過於駁雜,因為僅僅是佛教的無情道,與道教的有情道就存在著教義上巨大衝突之處。

雖說成就大道為重歸萬源之始,有情或無情,最終都會殊途同歸,但過程中的教義根基不明,就會直接導致個人修行境界博而不純,修為質地虛浮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