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唐朝生意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七十七章 非除不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七十七章 非除不可

彌睿同樣驚立起身,“還真有這種可能!具有那等能力之人,除開李姓皇族,就只有武家人,而且那般堪稱奇跡般地提拔速度,勢必會引起朝中人嚴重關注,蕭家身後人不會不知道這一點。於是,假造皇室成員傳聞,不僅能壓制住某些意圖尋查之人,而且能遮掩住真實來處。”

“若真是如此,此人下得這盤棋可是很大啊!”李之為自己二人的想象很是憂慮。

“豈止是一盤大棋,幾可稱之為恐怖了!李先生,估計我是暫時離不開了,還請先生儘快趕回長安城細查此事。極有可能此事是個巨大陰謀,你我皆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啊!”

“茲事甚大,是怎樣一種謀算,竟是早在至少十年前就開始了?但只要朝廷開始著手調查,就不是我等可以插手的了,不過我會將咱們兩人今晚猜測,及時反饋上去。”

彌睿忽然嘆然一笑,其中苦意明顯:“我怎麼覺得有一絲武后的行事風格?能將一件隱秘事,在至少十年前就開始佈局,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淵謀遠略?拋開對立面影響,稱之以磅礴大氣也不為過吧?李先生,你沒覺得,只有一方霸主,才具有如此獨到眼光與見解,能看到別人不易發現的事物?”

李之大搖其頭,“不會是武后本人,她不屑於這種陰謀詭計,此人既能任用酷吏,肆行誅殺,又能廣招賢良,知人善任,這在二聖臨朝的二十幾年,已盡顯無疑。”

二聖臨朝是指顯慶五年,也就是660年,高宗風疾發作,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於是讓武則天處理朝政。

除了最初幾年,她政治智慧略顯稚嫩之外,在四年後向高宗建議,讓她一起上朝,臨朝聽政,二人合稱“二聖”,武則天的政治經驗和影響力才初現崢嶸。

此女非常聰明,經驗豐富,知識超群,在政治、軍事、制度、經濟、文化等等方面,她都有作為一個英明國家領袖人物的才能、見識、眼光、風度,以及處理問題的方法,並且起了臨朝聽政後積極推動作用。

但其也做過,讓那些道貌岸然的歷史衛道士們大跌眼鏡之事,比如提倡告密,擢用酷吏,濫殺無辜,更在太子的設立上屢動手腳,以致八位皇子的目前僅剩兩人。

“不知彌大人是否關注到一事?在此期間,拋開一系列政情變化,其人宗教心念是佛教在道教之上的。”

李之說過這話,讓彌睿很感突兀,一時間竟不知如何作答。

而李之擁有前世記憶,深知武則天預謀篡位,自己登基坐殿,為讓天下人信服,授意人在洛河製造“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石碑,才藉機登上帝位,最終為自己掃清一切障礙。

但這話他不能明說,只能藉助此人在佛教、道教上的對待差距,用以提醒之意。

因為他已想到,所有陰謀極有可能就是武后在指使,至少是她指派之人,在默默執行此類佈局。

見李之遲遲不提及他的見解,彌睿忍不住問道:“李先生,恕下官愚鈍,實在難堪其中機巧,先生可否明言?”

李之忽而笑道:“彌大人莫再稱下官,我可是不敢當啊!日後你我兄弟相稱如何?”

彌睿自是樂意,他再是比李之大上二十幾歲,在爵位上也無可比性,難得人家如此敢看自己。

“明言兄弟可不敢當,但我就知一點,大唐又稱李唐,皇室姓李,就因唐朝王室自稱為太上老君後裔,自開國後即尊崇道教,規定道教為三教之首。但為李唐皇后,為何轉奉佛教,這裡面僅僅是武后個人信仰上的轉變原因?”

“難道是因她在早年間被迫削髮為尼的那一段經歷?”

“我倒以為,她是在具有篡位登基念想之後,便開始大力地利用佛教,以便自己上位時有個絕佳籍口,並試圖與李唐的道教尊崇鮮明區別開來。具體真實性何如,我不敢妄加猜疑,但不知元忠兄注意到沒有,如此人果然在有意利用佛教,早早將自己的信仰公開,此舉是不是與我們正在討論的巨大陰謀,有很多相似之處?”

彌睿沉吟良久,猛拍大腿道,“還真是如此,同樣是在一、二十年前就開始佈局,巧妙借用了當年被迫削髮為尼的經歷,以便於將來最終成事後,大力利用佛教,將佛教的地位提高到道教之上,藉以殊顯她與李唐的不同。”

李之苦笑道,“不用將來成事後,目前她已經在洛陽城公然支援建寺、造像、度僧,所敕建的大雲寺,已然具有即將遍佈於全國各地的跡象了。所以我才認為,武則天之所以支援佛教,主要是為了她篡權稱帝和政治統治服務的。”

短暫沉默後,彌睿喟嘆道,“正文兄弟,儘管目前我們,將兩件事情形結合起來得有些牽強,但絕不是因主觀臆導,而是明知如此卻缺乏有力證據。不過怎麼說,我個人卓信之前所猜疑陰謀,絕對會與武家有關!”

李之忽然間呵呵樂了起來,“若事關後者,我們無能為力,因為武后將一切都做在了明處,這就是我前面所講,此人不屑於那種陰謀詭計的原因,還因為她是位極典型的女權主義者。但也同時存在著,她需要某種力量將之直接推上神壇的打算,因而側面透過引導、指使他人,來配合自己的同時,也為萬一存在的失敗可能,預伏暗手,這等暗手可能就是我們窺出一縷蹤跡的陰謀所在。”

“你是說,她有她的陽謀堂而皇之,也有暗留後路的陰謀後手,我們察覺到的,就是陰謀後手一角敗露?”

“高宗尚在時,可稱其為敗露,武后繼位或繼位在即,陰謀就變為了陽謀,敗露也就成了天機初顯。所以,目前最大問題是,如何將此時所發現陰謀,既能當做意圖謀反之事施以徹底根除,又不能將武后一方牽扯進來。”

“出於我方的日後自保?為何不轉換個思路,將之驚擾,繼而知難而退,豈不是令武後更滿意?”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元忠兄,不能令她滿意了,長安城目前所打造經濟特區是為了什麼?強壯國力僅為其一,儘可能保護皇室李姓才是根本!像是長安城蕭家家主,就給我們提了個醒,如今已有多少十幾二十年前就潛伏下來之人?不將如此懷有異心徹底根除,將來長安城再有堅實外殼,也難保內部不生變。樹爛先爛根,人壞先壞心,陽奉陰違的兩面人,對於將來的長安城,為最大禍害,非除不可!”

“難道如此狠絕之事,不怕招引來武后日後更兇殘報復?”

“所以要講究個策略,令其有苦說不出。未來長安城的特區性質打造,就是為提防兇殘報復,再退一步說,即使沒有我們的事先打壓行為,他就能從此放過了長安城?放過了皇室李姓?”

“是這麼個理,我無話可說,但你需要儘快將自己的理念抓緊上報,儘快統一思想,方會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統一行事。”

二人間未在深談,原因是有人前來相請,臨時做就的晚飯上桌了。

用過了飯,李之也就叫上繼源離去,並無幾人知道他們的目的何在。

貝家,廣州商業大家,世家望族,盡掩在城北側越秀山的雄峻峰巒秀美裡,古藤纏繞出曲徑通幽,貝家大院就在盡頭處。

越秀山在東晉時即為道教名山,建有道觀三元宮,宮內有求龍仙井,傳說即晉時鮑姑井。

鮑姑是東晉南海太守鮑靚之女、名道葛洪之妻,善針灸,為世人稱道,此井即為紀念她而得名。

李之早有前往一觀的打算,但顯然此時不是時候,因為自己二人剛剛繞過幾叢樹木繁茂,翠竹成陰之地,貝滿山就自一排曲欄前現出身來。

“因有人惦記著李先生即將到來,引更多人久久不去,其中不乏別有用意之人,在彌大人還未動手之前,我們也不好此時出手。”

他的話,李之瞬間就明白過來,這些人裡潛有與刺史府密切的那十幾個世家中人,自然身份另有遮掩。

“看來貝家主頗動了番心思,連隱藏之人也查了出來!”李之笑道。

“也是無法,事情過於緊要,不容有失!好在有那幾人在,經由家主等人配合著演戲,倒是穩住了一些人慾將逃離的心思。”

“滿山兄在這裡等候,是不是前來阻止我入內?”

“正是如此,那五十幾名高手正自分散開來,於暗中等候李先生的到來,先生原本就不需進入府中面見任何人,他們只需聽候召集令,就可立馬上路。只是其中有一人,顯然屬於混跡其中,他的目的在於向裡通報先生的來到。那些人雖不至於對先生造成滯留影響,但你是否確實出現,就會是個引起關注之處,我打算將五十幾人悄悄帶出來,只是需要迅速出手,方能瞬間制住那位混跡之人。”

李之有些不太明白,貝滿山為何這般嚴防此人,“他自通報他的,我等轉身就走,一樣受不到有人的試圖阻攔吧?”

貝滿山苦笑道,“那人不簡單,不僅是廣州城頂尖高手之一,還格外擅長一種氣味跟蹤術,家主是怕他果真心有他念,因此而誤了李先生的大事。也就是說,此人其實不用親自跟著我們,僅需將一縷氣息放置在哪一人身上,再遠遠尾隨來,我們的具體行程不就徹底暴露了?”

李之恍然大悟,對於貝家家主的防微慮遠大感佩服。

而且他自己顯然忽略了此方面可能出現的漏洞,不禁心底暗自警醒。

“說實話,我還真沒考慮到此點,看來高人自在民間啊,那等跟蹤術足可登大雅之堂,堪稱神奇倒不至於,出人預料卻是無從質疑。好吧,此人就交給我,一名三級大師而已!”

貝滿山小心地提醒,“此人絕非普通三級大師,據說已是大圓滿境界。”

李之笑著擺擺手,一級宗師境,也在他這位二級宗師面前捱不過幾個回合,因自己另擁有同階無敵的實力,與三級宗師都能鬥上一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