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唐朝生意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章 臥薪嚐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章 臥薪嚐膽

別看李旦和李之同歲,不過二十歲年紀,但自小生來聰睿,心性成熟,常與上輩人交流心得。

高宗又視他為最寵愛後代,常常呼他前往上書房侍候伴讀,因而與近年來頻繁出入上書房的臨淮郡王也是熟識。

而如今的四親王豫王,也一直和他保持著密切書信往來,若說臨淮郡王沒有私念那是假話,就因自己也一直把李旦當做今後幾十年裡的最大靠山,對於那人沉穩的做事處世風格,也是極為期待的。

目前二者這種關係,所知之人並不為多,而郡王府更是絕無第二人知曉,李之此子能講出這一番驚世駭俗的大話來,最後引出之人若換作他人或許臨淮郡王或一笑了之,或勃然盛怒,但李旦一名出自於李之之口,就殊顯其中詭異了。

一切皆因此人之言,乍一聽去好似荒誕無經,但他的一番話語落腳點落在了四世子身上,就足以說明前面諸般推斷絕非胡言亂語,因為只有四世子李旦才能給一切臆想中發生或可能發生之事,畫上一個最完美的句號。

高宗共有八子,與武后所衍四字中,也唯有李旦其人最為臨淮郡王所看重,更為關鍵的一點,神醫孫思邈隱世之前,曾屢次指點此人日後當有登基之相,這也是它常年與之密切聯系的幕後推力。

如今神醫口中所言玄機一再被驗證,不由他不將李之看似有意無意之言,視作與其神秘天賦血脈聯絡在一起。

“呵呵,正文吶,你可知你的李之之名曾被視之為與君王犯忌?而音同字不同的名字來歷,缺少有人知曉是高宗聖上欽口諭定?想當年普查李姓賜姓眾人家譜,亦為四世子李旦同年誕生,那一年你正好也出生,因而在奉鄔縣狩獵的高宗聞之此事問起!原來你並非李之之名,而是被老侯爺你定位李夕,笑言:與我兒剛好組就旦夕禍福,禍字為先,福流與他,若我是存心不善,定可以此來問罪於你家!”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那我家老祖還不被驚嚇壞了?”臨淮郡王左顧而言他,李之必知其另有後續,索性順著他笑道。

“還不是怎地!老侯爺撲通一聲就是跪落在地,好在你們李家能夠被賜李姓,是老侯爺早前乃太宗跟前貼身侍衛,與高同一醫輩分,小時候就已相熟,因而高宗完全就是單純的玩笑之語!那時候見老侯爺真的害怕了,也知自己一時口誤,想是生怕你們李家因此而被後代朝廷怪罪下來,才突發奇想:你奉鄔縣李家與我乃是知根知底自家人,我看不如把你孫兒李夕改作李之,我可不認為與自己名諱上犯衝,相反我李治之名因沾染了初生兒喜氣,從此福運齊天也未可知!座下爾等群臣可聽令了,此子為我當朝皇帝親口賜名,曰之李之,乃是想討沾些喜氣富貴,你們可不能因此而記恨此家人等!”

“為何我從沒聽說過此事?”

“只因這名字來有太大了,不等高宗一行人出得奉鄔縣區域,朝廷相關部門就找上了你家老祖,嚴告老侯爺勢必要封鎖此事,不能向外間洩露半點!在我等後來聽說者猜測,那些人也是為你家好,不然到處宣揚,總會引來本可避免的大麻煩!老侯爺想必儘管不情願,但有金口玉言在先,當然不敢輕易做改動,於是李之名號就此留了下來!”

“但我的名字和高宗的確有近似之處,為何二十年間從未有人提起?”

“那是因為幾十年裡從未有人宣揚高宗名諱,便是他老人家久不朝政,也有李旦放出風來念及此事,因為知情不知情者都忌諱莫深,你耳中聽不到相關論調也屬於正常!”

李之萬沒想到,自己的名字來歷,居然和堂堂當朝皇帝牽扯上了關係,儘管此種關聯尚不知禍福,但對於來自於往世的靈魂來講,無疑是個莫大驚奇。

不過他心裡在想,這些和我之前的一番言論有關係嗎?

許是猜測到他的疑問處,臨淮郡王才進一步講述,“我的話裡有個關鍵節點,那就是為何需要李旦出面干涉此事!你可想明白其中道理?”

“您是說,一切都是聖上另有指示?”

“就是如此!實際上早在李旦與你你出生之前的兩年前,聖上已經經常頭暈目眩,影響處理政務。武后乘機插手政治,開始參與國家大事。近些年,隨著聖上聖體愈加不堪,她便加快了手下動作,一方面排除異己,掃清政治道路上的障礙;一方面又組織力量,培植私人勢力,為自己進一步掌權做準備。洛陽這兩年都在大修宮殿、佛寺,她的野心掩藏的並不成功,或者說她根本沒打算瞞過他人。”

郡王話說到一半,就止住了話語,望向李之,顯然在等著他出言接續。

“您老的意思是說,聖上我主也是心知肚明,已經在有意無意的培養他的最寵愛么子?”

郡主讚許地點點頭,“你只猜對了一半,並非僅僅是在培養世子李旦,同時也是在保護他!如你一樣,四世子年方二十,就是心性再是成熟,名義上總會給人以幼稚之感。若立他為繼位者,武后會延續明目張膽的干政行為是其一,尋機推翻繼位者,四世子的難度相對更難一些為其二,因為她知道,當今聖上的大部分效忠臣子資源都在此人手中!此時武后所生四子裡,大世子李弘猝逝,二世子前年因謀逆罪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三世子李賢被廢后,李顯被立為皇太子,此人一直有庸弱無能傳聞,朝內早有廢黜太子呼聲,若你是武后,會選擇誰來繼位?”

“當然是三世子李顯了,他對武后的威脅最小!”

高宗李治共八子,非武後所生前四位世子,除了庶長子李忠早被高宗賜死之外,另三人也接連被武后貶廢,實際上目前僅有李顯、李旦二位世子有繼位可能。

“孺子可教也!當今聖上刻意凸顯李旦世子的目的,就是將他推向被武后深深忌憚境地,這樣他才能擁有個人勢力發展壯大一說!聖上其人幼而聰慧,寬厚仁慈,和睦兄弟,就因他極念舊情。關注你這個小小的九品鄉下人,也僅是因為名字是他賜予的原因,因為需他暗自照料的老臣舊部太多了,絕大多數便是四世子也不清楚。在你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我主聖上的寬仁之處,你可要念著他的好!”

“李叔教誨的是,我一定會不會忘了聖上隆恩降施!”

“那你可曾理順清楚李旦其人在今後的潛在作用?”他不斷詢問李之,未嘗沒有著意教化之念。

“在我想來,聖上此舉意義深遠,已在謀求李旦今後十幾甚至幾十年後的繼位可能!”

“是,這就是近兩年,他老人家頻繁找我入宮的談論話題。此乃絕密,我想你會心內有數!不止是我這個勉強算得他嫡系的更外圍人選,據我所知,親王級別的某一派系,早在數年前就被聖上暗自召見入京,囑咐我的目的僅僅是安慰而已,因為我被遣派遠離長安城,幾乎是不可避免之事,如何臥薪嚐膽才是老人家的用心良苦!”

“所以小子我之前的一番妄自推斷,恰好契合了您老心中打算?”

“正是如此!關鍵之處在於,你能很明確的提出來四世子李旦一事,這就說明你已經在用心解讀當前局勢。不得不承認,你於此方面有天賦,看待問題直插核心所在!不然換做旁人,我早就拂袖而去了!”

李之心下暗自慚愧,他哪裡是有甚天賦,只不過上學時候的歷史課記得多一些而已。

兩世為人的資訊獲得,再不知下一步如何行進,為免也太過愚笨了。

“儘管如此,我還是要提醒你,既然無心仕途,往後任何朝廷內之事你千萬不要摻和!哪怕事關李叔我將來生死大事,你和清綺也要及時劃清界限,這一點你可能做到?”

“父親,這怎麼可以?”清綺郡主被郡王的話嚇到了,此時忍不住驚叫,“哪怕放棄手中已有一切,也不能眼看著您出事情!”

女兒的急切態度,郡王看在眼裡,喜在心裡,“清綺,你且聽你的正文哥哥如何解讀!”

李之笑笑,“清綺妹妹,李叔的臥薪嚐膽,可不是我們不顧一切救助能夠解決得了的,再是於商業上的強大,還能與朝廷公然起衝突?”

“這可是我親生父親!你總不能要我束手旁觀吧?”

“你先別著急!我現在也算是臨淮郡王府一份子,怎麼能放任不理?救助不是拼命就得以解決的,最正確的辦法就是從現在開始的自我救贖,而非臨時抱佛腳的慌亂無措!”

“吆呵,倒是說說看,你李叔應該如何事先自我救贖?”郡王興趣大起,頗有興致的望向李之。

“還是老話,我言語中若有唐突之處,您來可不許生氣!”

“但說無妨!”臨淮郡王絲毫不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