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唐朝生意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零五十章 尚方劍的生殺決斷大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百零五十章 尚方劍的生殺決斷大權

在先天府也就待了不足半日,李之給楊家留出足夠生活必需品,這才繼續他的路程。

第二天午後,他趕至洛陽城外,將幾位夫人與相關人等引出來,分乘數輛改制精良的輜重車,進入東城門,。

正清文綺堂分店內外依舊人潮擁擠,將車馬停留在附近的酒坊,眾人才進入店內。

不出意外,太平公主就在店內,很快就在段清文的引領下,在地下庫房與眾人相見。

那裡已開闢出單獨的會客區域,有官兵內外看護,倒也聽不到幾分外面的嘈雜。

必要的寒暄過後,便是由段清文匯報近段時間的賬目,有太平公主一旁解釋著,理順起來也極通暢。

沒多久,由幾名官兵引領,眾人趕往忠義王府,李之則與太平趕往宮內覲見皇上。

給高宗查探過身體,明知命不久矣的高宗當然知道他們趕來的目的,好在幾十年的病患折磨,再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他早看開了生死。

這段時間,他也在刻意擺出一副精神日漸萎靡的表象,故而大內近段時間來防護格外森嚴,氣氛早已驟然緊張起來。

所以入得那處院落,內外可聞得見濃郁的草藥氣味,當然這是兩位知情的御醫院御醫的傑作,配方則來自李之,想透過藥香氣來分辨出何種藥物,那是不可能的。

儲君李顯每日裡都會來此長坐,或許高宗並不會與其交流,但父子之間血脈上的情牽繫掛,還是能清晰感覺到的。

今日裡李之就在房內,之前在很小聲地給父親讀些擺在案頭的《群書治要》。

這是唐初,唐王李世民任命魏徵,於世南,褚遂良等人,收集六經,四史,哲學家和各大權謀學說的精華部分。

這本書是“上始五帝,下迄晉年”,能夠“偃武修文”、“治國安邦”。

簡單來說,本書是堯舜禹至唐初這段時間,所有智慧和權謀的精髓所在。

其中,有選擇《周易》,《尚書》等思路,還有選擇《歷史》,《漢書》等歷史,還有《老子》,《孫子》和其他主要教派的學說。

因為唐王李世民和皇帝的後代要學習,所以它必須扮演“偃武修文”、“治國安邦”的角色。

因此,這本書無論選擇哪本書借鑑,本書都充滿了陰謀詭計,用人治人的方法。

本書內容豐富,但書不長,讀完這本書後,幾乎瞭解了唐代以前所有思想學說的精華部分,可以從中明白不一樣的道理和智慧。

畢竟,這本書是中國古代的國王,國家統治的大成,國家的智慧,思想,方法,經驗和成就,是經過幾千年的考驗積累,是寶藏的結晶。

“你的商貿城不錯!”這是高宗在李之、太平來到後的第一次開口。

“運糧的最大弊端還是容易出在縣衙及鄉官層面!”這是半個多時辰後的第二句,針對的物件顯然是李顯。

“入冬前,坊州軒轅黃帝陵闕置廟,四時享祭,列於祀典,並御製祝文碑!責成坊州地方官員,發動黎民百姓,廣與種植柏樹,同時抽調三戶人家,免除一切搖役斌稅,專門在橋山看護和種植柏樹。其後三年一大祭,派專員致祭,儀式宜為隆,規模彰顯。常祀之外,又於新帝登基、太后壽辰、水旱災害、五穀豐登、弭除邊患之際,更增特祭。”

李之正感百無聊賴之際,高宗說出了第三句,依然是針對李顯而言。

緊接著第四句吐露:“月兒,去你母后那裡,將詳情稟報,囑以即刻擬旨宣下,並詔布全天下民眾廣知。”

太平口中稱誦遵旨,望向李之,見其微微點頭認可,隨退身出外,轉身而去。

過得片刻,高宗猛地裡坐起:“嘶,半仰得久了,肩頸有些酸澀,正文,給我調理下!”

嘴裡說著,面上也有了笑意:“有些事月兒少知些為妙!”

因心裡敬重、感懷交織,李之不曾對高宗動用探知力,此時方知這一切均是在太平公主面前做戲。

走上前去,兩手未及搭上去,他心裡就馬上頓會過來。

高宗心裡近段時間,顯然一直在為接下來至少十幾年的,一系列女性當權的窘境深思熟慮,即使親生女也在他重點防護意識之內。

閉目享受了好一會兒李之的真調理,高宗仍垂著眼簾,但嘴裡卻問向李顯:“太子可知朕命使祭祀黃帝陵有何深意?”

黃帝陵,即為東土大漢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亦為歷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黃帝的場所,地處坊州中部縣橋山,黃帝陵因山而得名橋陵。

黃帝陵古柏群,是東土最古老、覆蓋面積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古柏群,共數萬餘株,千年以上就近五成,其中黃帝手植柏距大唐已有四千餘年,相傳為黃帝親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

所謂御製祝文,就是皇帝親自頒發的祭文,代表的是國家級祭祀。

李顯一直在讀誦《群書治要》,此時才敢放下書冊,起身垂手回道:“阿耶是要將祭祀觀念和祭祀禮儀從此一代代傳承下去,體現民族認同、國家統一、和諧振興的中華民族精神,並將這種精神的主旨傳承至今,綿延不絕。”

嘴裡輕“嗯”一聲,顯然對李顯的答覆極為滿意,“切記日後作為一國之君,絕不可無一點容人之量、妄自尊大、目無祖先,任期間修築的任何性質祭祀臺絕不可高過黃帝陵。更需謹記不論作什麼事情,都不能過頭,不管你是一朝天子,還是平民百姓,做過了頭都不會得到寬恕的。”

李顯依舊恭謹垂首聆聽,眼角卻已噙了淚水,顯然他已經感知出來,自己父皇的語氣裡,已有臨終囑託的意義了。

雖明知他壽限餘下不多,內心也極渴望自己繼位那一日,但事到臨頭,心中的悲痛也是深徹入骨的。

似乎並未察覺李顯的神情變化,高宗已在對李之說道:

“正文,女性當權問題的弊端,我已與太子有過深談,知你不願干涉政務,但我已有遺詔之外的相關頒佈令,其一便是將你的尚方劍許可權,提升為除在朝天子以及天后二者之外的生殺決斷大權,尤其是針對於女性當權一事擁有獨斷專權!”

李之心下暗自點頭,這就是高宗開始公開他的明招暗手裡的明招第一式,正式頒佈之時,便是內亂泛生之際。

歷史上,永淳二年十二月四日,五十六歲的唐高宗病逝於洛陽貞觀殿。

唐高宗死了,太子李顯笑了,因為按照慣例,先皇的離去之日,便是自己君臨天下之時。

事實上,他也的確具備這個資格,目前也在行使儲君權,唐高宗在臨終前留下的《大帝遺詔》對他來說便是“尚方寶劍”。

遺詔雖短,但“天下至大,宗社至重,執契承祧,不可暫曠。皇太子可於柩前即皇位,其服紀輕重,宜依漢制。”這幾句話已經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給了太子李哲合法繼承皇位的權力。

手握這樣一份尚方寶劍,苦盡甘來的李顯能不露出欣慰的笑容麼。然而,事實證明,他笑的太早了,他完成忘了自己腳下還有絆腳石。

這塊絆腳石不是別人,而是他的母后武則天。武則天手中本來就有權,這個“攝政”的權力,她已經擁有二十多年了。現在突然要被李顯奪去,雖然他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但武則天顯然是不願意的。

接下來,該是母子之間進行殘酷的皇權爭奪的時候了,和權臣之間長期的爭鬥和漫長的壓制不同的是,武則天和李哲之間的戰鬥只有一個月的期限。

原來,在唐朝有這樣不成文的規定,父親死了,當兒子的要服喪守孝三年,但這三年並不是整三年,是27個月。

但是這一條對於皇帝來說不可能因為守孝而誤國誤民,為此唐高宗在遺詔中做出這樣的特殊說明:皇太子可於柩前即皇帝位,其服紀輕重,宜依漢制;以日易月,於事為宜。

這段話對新皇帝的服喪作出了明確說明,新皇帝可以依照漢朝的制度,服喪可以用一天來代替一個月,主要還是要以國家大事為重,不能因“孝”失大。

按這個“以日易月”來推算,李顯給唐高宗服喪的時間就變成了27天了,而這27天恰恰是武則天對於權力逆襲的絕佳時機。

為此,武則天沒有遲疑,她選擇了主動出擊,選擇的策略是狐假虎威。

老狐狸武則天很快為自己找到一隻“虎”作為靠山和後盾,這只“虎”便是唐高宗的託孤大臣裴炎。

做為託孤大臣,裴炎這只大“虎”在朝中的份量之重可想而知了,也正是因為這樣,武則天這才決定上演狐假虎威的好戲,走強強聯合之路。

裴炎是個厚道人,也是個聰明人,更是一個識時務的人,面對武則天的主動“示愛”,他選擇順水推舟般的投懷送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接下來便是託孤大臣裴炎一展才幹的時候了,他很快就為自己的“新主子”武則天獻上了一份大禮一張沉甸甸的奏摺。

奏摺的中心內容是:請求天后臨政聽朝,處理朝中大事。理由是新皇帝還在服喪守孝期,還沒有正式受封臨朝,在這個時期由天後代掌朝政是理所當然、天經地儀的事。

裴炎是先皇唯一指定的顧命大臣,他的金玉良言一出口,群臣都只有默許的份。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也正是因為這樣,狐虎的強強聯手,武則天得到了“代掌朝政”的權力清單。但她並不是一個小富即安的人,她很快趁熱打鐵,來了個“四步走”。

第一步走,施恩,透過“轉方式”的策略來施恩唐室宗情。武則天很快以“攝政皇”為由下了一份詔書,加封皇室李家子孫。結果武則天的施恩之舉,效果是看得見的,成功地穩住了皇室宗親,為其達到不可告人的政治野心贏得了寶貴時間。

第二步走,懷柔,透過“調結構”的舉措來調整宰相集團。她的懷柔分為三管齊下,一是把丞相集團中的元老級人物劉仁軌調離京城,架空他,讓他空有爵位毫無實權;二是重用和她打的正火熱的裴炎,千方百計地把他打造成丞相集團中的“一號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