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漢末之英靈亂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二章 書房問對(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二章 書房問對(一)

巳時將過,初春和煦溫暖的陽光穿透窗戶,灑在鍍金的器皿、青銅器與書籍上,對映著整個書房內絢爛多彩,伴隨著嫋嫋飄蕩的薰香,更顯神秘。

劉昶看著端坐面前,面容俊逸,擁有春秋知名謀士范蠡英魂的新任管家範理,認真的聆聽其對封王之事的見解,當說到封王只會方便地方豪強與世家之時,不由出言詢問,“咦?宗親牧守各州,本是代天子守禦四方,不應該是增強了皇室麼?為何會是方便了世族與豪強呢?”

範理見劉昶劉昶詢問,略做思索,也不給答案,僅僅反問道:“不知王爺對陛下所封的這些王爺有甚瞭解?”

“這……”,劉昶皺了皺眉,舉起手中茶杯,一飲而盡,心念電轉。

漢靈帝這一次共計封分了十四個王,除自己留任京畿之外,其餘十三王全部外放牧守大漢十三州。

其中自己熟知的有七人,分別是蜀王劉焉、楚王劉表、韓王劉岱、吳王劉繇、燕王劉虞、越王劉馥以及被封為雍王的皇子劉協,以上七人之中又以劉焉、劉表、劉岱、劉繇和劉虞都與歷史一樣去了相同的地方,想來日後的成就與歷史上也相去不會太遠,以五人之能或許會做的更好。至於劉馥,此人在原歷史中僅僅是曹操麾下一太守,如今也封王成了一州之主,想來也會有所作為。至於皇子劉協,恐怕短時間內不會被外放,畢竟有何皇后在,那樣雍州實際上是無主之地。

而剩下的齊王劉毅、魏王劉寔、魯王劉渙、宋王劉陶、趙王劉凱、涼王劉放,對於劉昶來說就有些懵圈了。似乎僅有魯王劉渙有些印象,這還是因為他有個擁有接近一流謀士能力,且改良投石車為霹靂車的弟弟劉曄。

當下劉昶便將心中所思經過一番整理後欲說:“本王,……”然而甫一開口,就覺得自己被範理陰了一下,頗有些惱怒的埋怨,“哎,好你個範理,一口一個王爺的,害我真當那麼回事了呢!”

“哈哈,王爺這有好惱的,如今詔書以下,您便已經坐實了靖王這一身份,”範理見得劉昶似乎有些反感這一稱呼,略帶調笑的說道,“反正從今往後,全天下的人都要這樣稱呼您呢,我的王爺!”

“……”劉昶滿臉黑線,突然想到,既然如今我是王,而他範理乃是白身且是自己的謀士,那這分析他人的活應該由他來,順便也好看看這數百年難遇的智囊是如何看待那些宗親的,不由正色而道,“好了,咱們說正事。你剛剛所問,本王常年經商,對於這些人所知並不多,僅知曉燕王劉虞為人清正,素有賢名,然而此人過於優柔,倘若有強勢的屬官極有可能被反噬;楚王劉表,文採斐然、儀表不俗,時有‘八俊’的美譽,然此人雖有文韜卻無進取之心,冢中枯骨爾;蜀王劉焉為官多年政績不俗,然年歲已長,半支朽木罷了;至於韓王劉岱與吳王劉繇乃是兄弟,俱以儒學聞名海內,若讓此二人專研儒學或許可成儒學大家,然要此二人統御州郡恐難有善終。至於其他諸王,則不太知曉。不知陶朱賢弟可有瞭解?”

範理有些詫異的看著劉昶:“想不到王爺竟然對這五王瞭解的如此透徹。”

“哈哈,本王奔走江湖之時,這五人既已出名,天下鮮有人不知吧?”劉昶憨笑一下,心說:小樣兒,我能告訴你我是穿越來的嘛,要知道自己穿越前可沒少玩三國系列遊戲,也沒少看相關小說和資料,至於這幾個曾牧守一方的漢室宗親也是多有關注。

“呵呵,劉虞、劉表、劉繇、劉岱、劉焉這五王雖說天下皆知,然多數人只知其名,而很少有如王爺這番精闢的論斷。”範理搖了搖頭,皺眉而道。

“哦?少有人嗎?那陶朱賢弟對諸王有何高論?”說著抬起陶製的茶壺給範理手中已經空了的茶杯斟滿。

範理晃動著手中茶杯,緩緩而道:“燕王劉虞,賢明仁德,然過於優柔,正如王爺所說,其若有強勢僚屬倘若利益不均時,必遭反噬。依在下所知,那幽州有一公孫世族,其中遼東玄菟公孫度與遼西令支公孫瓚皆是族中翹楚,燕王若與其中一人相處不和,他日必遭其所擒;楚王劉表,其賢名不在燕王之下,然其所處之地卻尤為複雜,荊襄之地世族豪強林立,王爺曾為商賈應當知曉荊州大族吧?”

“嗯!”劉昶點了點頭,“這荊襄之地大族有三,其為黃氏、蔡氏和蒯氏,另有龐氏、張氏等頗有分量的小家族。”

“不錯!”範理附和,“據在下所知素有‘江東猛虎’之稱的孫堅因討伐黃巾有功,已被封為長沙太守。藉助江東孫氏的輔助,新晉為荊襄豪強。”

“絲……”劉昶聞言不由大感造化弄人。

這孫堅被封為長沙太守那是要等到西涼之亂平定之後,經過皇甫嵩等人的保舉才出任的。而如今卻提前了。劉表孫堅這對冤家依舊如斯,再加上之前範理所說的公孫瓚與公孫度,看來,這天下大勢依舊未變。

似乎是發覺到劉昶的異樣,範理又丟擲了一個問題,“不知王爺覺得像那劉景升之輩遇到如此境遇,該當如何處之?”

“當然是聯結一方,壓制另一方。”劉昶得問,不假思索的回答到。他知道歷史上劉表就是這麼幹的。

“那依王爺之意是聯結哪方為妙?”範理追問。

劉昶稍一愣神,疑惑的道:“你說的是我,還是那劉景升?”

範理微微一笑:“倘若是王爺身處那境遇,會如何選擇呢?”

劉昶握緊了手中茶杯,輕輕晃動了幾下,沉聲說道:“若是我,必當聯結孫堅已制荊襄世族。”

“哦,這是為何?”這一回答,讓範理倒是吃驚不小。

“選擇孫堅,其原因有三。”看到範理吃驚的樣子,劉昶索性把理由一起說了,“其一,我與孫堅俱是以軍功成名,這在世族眼中不值稱道;其二,我與孫堅同為外鄉人,且曾同壕而戰,自然親近些;其三,他孫堅有江東孫氏為後盾,而我亦有自家產業為基石,皆可拋卻當地世族之資源而自給。僅此三條,便可讓某選擇孫堅而拋棄世族。”

“啪啪啪!”範理聞言,不由拍手而道,“王爺果然英明!那不知劉景升會作何選擇呢?”

“哼……就那腐儒,定會選擇世家而制衡孫堅。”劉昶冷哼一聲,果斷的說到。

範理不由一愣,旋即嘴角揚起,微笑而道:“曾聞朱儁將軍讚許王爺乃張良再世,陳平復生,今日所聞,果真讓在下佩服!”

“呵呵,謬讚了!”劉昶頗有些不好意思笑笑,心說:要不是穿越來的,哪能知道這些,比起你丫的智力98的怪胎,這都是些小巫了。

二人以茶代酒互敬一番後,範理繼續說道:“倘若楚王選擇了世家,那麼這些世家必當擁有楚地至高的權力,長此以往必會架空楚王之權,待到楚王年老立衰之時,恐難以把持。”

“嗯!這就是你所說的方便世家?”劉昶知道歷史上的劉表集團就是在最後被世家賣了。

“再來說說蜀王劉焉,”範理頓了頓,似乎在整理思緒,“蜀王雖然混跡官場多年,牧守一地當不成問題。然而此人頗有野心,如今又封了王,朝廷恐難對其有約束。”

劉昶聽到此處,連連點頭,心中感慨:不愧是智力98的猛人吶,竟然分析的如此明白。

“再說韓王與吳王,誠如王爺所言,此二人皆為當世大儒。然統御州郡恐難有作為。倘若天下承平,這二人則可保無虞,但若天下有變,怕是難以善終。”

劉昶看到範理將他自己熟知的五人經由他口分析了一通後,大讚而道:“陶朱賢弟的分析鞭辟入裡,縱使汝祖范蠡復生也不過如斯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多謝王爺!”範理對於劉昶的稱讚拱手施禮,繼續說道,“其餘諸王中除皇子劉協外,均是著述立作之儒生,恐難以掌控州郡政務。齊王治下的青州,如今雖說承平,然仍有盜匪出沒,據傳言,太平道張寶的一名弟子名喚管亥,曾裹挾數萬黃巾逃至青州而不見了蹤影,所圖不明;越王劉馥此去交州,怕是有去無回,如今的交州已被當地豪強士家把持,隱隱有獨立之像;魏王所屬冀州乃是四世三公袁氏的天下,州郡內一眾官吏,皆與袁家有舊,若天下承平則無虞,如若不然,性命堪憂;涼王與趙王之屬地涼州與幷州皆是戰亂之地,然此二人不通軍事,能否立足,尚有疑慮;而今似乎唯有魯王劉渙稍顯好些。”

“嗯?”劉昶不懂了,論名聲,前面幾個要比這劉渙高一些,為何說劉渙的處境是這些人中稍好的呢?

見到劉昶的疑惑,範理也不隱藏了,說到:“如今的徐州刺史,乃同是儒生出生的陶謙,陶恭祖。此二人曾經一同論過道,本欲同朝為官,奈何劉渙不願與閹豎沆瀣一氣,因而賦閒在家。此外,其尚有一兄弟,名曰劉曄,此人不僅精通文韜,更懂得機關之術,可謂奇才。因而,劉渙有其弟輔佐,更兼與陶謙乃是故交,其魯王之位當是頗為穩當。”(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