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逆天換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九十二章 多爾袞的手段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九十二章 多爾袞的手段

榮軍農場還有一個優勢,就是與軍隊的關係十分密切。軍隊的採購,就足以吃下他們頭幾年規模不大、數量也不算多的農副產品。

軍票印出來了,花出去才叫錢,流通起來才稱為貨幣。死水一潭,經濟怎麼搞上去?

毛文龍、陳繼盛等人顯然不是很明白這個道理,對於軍票的印製發行,還是多少存在疑慮,唯恐重蹈歷史上的寶鈔覆轍。

之前是為了解決軍餉,計算著償還能力來發行;現在,在郭大靖看來,完全可以加大投放的規模。

今時不同往日,地盤大了,人口多了,社會經濟總值增加了,軍票當然可以更大量的發行。

至於保證金,肥沃的土地算不算,外購的牛羊馬匹、雞鴨家禽算不算,倉庫裡的糧食算不算?

儘管郭大靖有這樣的分析判斷,並不擔心軍票的增量發行會導致大幅貶值、通貨膨脹,但他也沒有再指手劃腳。

或許會在與毛文龍和陳繼盛的交談中,涉及此事,可也只是點到即止,免得被人誤會啥都插一腳。

畢竟,如果軍票缺乏,造成市場流通不便,民間的反應也會被上面知道,再補救也來得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翻完了最後一壟田地,郭大靖和沈大龍便休息片刻,繼續聊著農場的發展。

這同樣也是郭大靖的一個試驗田,不僅是傷殘軍人,退役軍人日後也能成立類似的組織。

後世有生產建設兵團,郭大靖準備也搞起來,大力開發東北遼闊的黑土地,使東北反哺中原的歷史提早發生。

在郭大靖的設想中,能為他席捲天下提供物資基礎的,只有江南和東北。而最把握、最容易的,則是將成為他的堅實根基的東北。

三年爭取完成一個小目標,那就是平遼滅虜;十年之內爭取遼東大治,至少要有百萬以上的人口,能賑濟千萬人口的糧食物資……

如果條件不具備,郭大靖對於提兵入關是持謹慎的態度。

剿滅起義軍不難,可拿什麼來安撫飢餓的百姓?民亂的根源不除,終將陷東江軍於遍地烽火,疲於奔命之下,敗亡恐怕也在所難免。

所以,郭大靖要穩下心來,盡全力把遼東經營好,並藉此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規範制度,培養出一批新型的管理人才。

“農場有山有林,有耕地有水塘,農林牧副漁正好能全面發展,互相促進。”郭大靖四下瞭望著,憧憬著,“只要規劃得好,這裡就將是樣板農場,成為別人學習的榜樣。”

沈大龍有些開竅了,原來農場不僅是種地,還有這麼多經營的路子。說起來很多,可並不難理解,就是因地制宜,有效利用。

比如山上可以種果樹,可以放養家禽、牛羊;水塘可以養魚,養鴨鵝;土豆不僅能吃,還能釀酒;花生、瓜子能榨油,副產品不僅人能吃,更是牲口的精飼料等等……

思路只要開啟,辦法就會很多。不外乎是吃的、喝的,也都是平常百姓家也會用到的改善生活的手段,可組合起來,成了規模,就大不一樣了。

“大人說的這些,在下都記住了。”沈大龍恭敬又欽佩地拱了拱手,說道:“要是能整理成冊,就更好了。”

郭大靖笑了笑,說道:“這是官府的事情,某也提了建議,他們應該會派人指導百姓,以村鎮為單位,開展農林牧副漁的多種經營。”

對於老百姓,改善生活,增加收入,自然是好事。但各州的情況不同,官府可能會把重點放在金州。

畢竟,金州收復得最早,已經差不多有兩年了,百姓多少有了家底,對新作物的收成也比較有信心。

復州安置的新移民最多,還是以求穩為主。官府也會建議老百姓多種植農作物,先保證溫飽再說。

對於勸農的工作,官府也不算陌生。當初在推廣種植土豆、黑麥、玉米的時候,他們就應該有了經驗。

何況,習慣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老百姓,也都有各自的盤算。在自家的田地中,通常都會少量種植一些經濟作物,以供家用。

比如幾乎家家都留的蔬菜地,並不考慮售賣。自家夠吃,冬天還能儲存一些,也就不會多種。

再比如越來越多養殖家禽的百姓,也不會養很多。圖的就是偶爾能吃個雞蛋,逢年過節能燉上一隻全家打打牙祭。

要形成產業,要上規模,在郭大靖看來,目前也只有軍隊,以及象榮軍農場這樣的大機構。

當然,老百姓也有必須要購買的生產用品。象食鹽、調料,以及生活水平提高之後的糖酒,甚至是茶葉。

總的來說,要使經濟更繁榮,商品流通更豐富,還需要些時間,需要老百姓先積攢家底,手中有了閒錢。

從大明北方和江南的經濟和社會差距,便能很透徹地瞭解其中的關竅。

“大人,家裡去吃飯吧,我讓杏子準備了魚和雞。”沈大龍恭敬又期待地向郭大靖發出了邀請。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點了點頭,笑著說道:“不好讓你破費,給錢又太外道。這樣,某買幾隻老母雞送給農場。雞生蛋,蛋生雞,以後,某常來吃。”

“大人能常來農場,是在下的榮幸,別人盼都盼不到的福氣。”沈大龍笑著牽上牛,引著郭大靖向村子的方向走去。

………………

相比於東江鎮治下的欣欣向榮,建虜統治區內,卻是蕭條得很。

雖然建虜也知道春耕的重要,但繞道入關的慘敗,更加重了大饑荒的嚴重程度。想要耕種,連種子都捉襟見肘。

經歷了一番軟硬兼施的交鋒,多爾袞如願成為汗王,他做出的妥協,便是恢復了老奴時期的八旗旗主和諸貝勒共議國政的制度。

同時,為了擺平阿敏和豪格,多爾袞不得不象皇太極那樣,接受四大貝勒共面南坐的建議。

為了制衡阿敏和豪格,四大貝勒中,多爾袞為兄長阿濟格爭取到了一個位置。

如果刀兵相見的話,多爾袞兄弟的兩白旗,再加上代善之子巴喇瑪和滿達海的兩紅旗,以及莽古爾泰之子邁達禮的正藍旗,完全能夠擊敗阿敏和豪格手中的三旗人馬。

但多爾袞深知,值此困難時期,內訌將使後金更加衰弱,徹底喪失與東江軍抗衡的實力。

掃視著下面的議政大臣,眼角的餘光也瞟到坐在自己身邊的新三大貝勒,多爾袞感覺到了與皇太極同樣的無奈。

爭汗王,雖然如願以償,但那種束手束腳的感覺,也著實令人煩躁鬱悶。令出如山,唯我獨尊,身處這個位置的多爾袞,同樣給自己定下了目標。

“啟奏汗王,哈喇沁部有十餘家逃至廣寧,欲在此牧放休養。”李永芳上面奏報了最新的情報。

虎墩兔在確定皇太極已死,後金遭到重創,連帶著隨其入關劫掠的蒙古諸部也損失很大後,終於又蹦躂起來。

加上明廷在喜峰口外設馬市的誘餌,虎墩兔率部東返,先是在西拉木倫河搶奪了已降金的阿魯科爾沁達賚楚琥爾的牧地,合併了塞稜阿巴海的部眾。

隨後,他又率部攻打薊鎮外的三十六家,以秋風掃葉之勢,將反對他的和降金的蒙古諸部全部擊敗。

三十六家或降或逃,薊鎮外的廣大草原,被虎墩兔盡數收入治下。

在遭到虎墩兔攻擊時,三十六家也派人向後金求助。但那時後金內部正為爭奪汗王之位而劍拔弩張,哪有心思管他們的死活。

“既是不肯降於虎墩兔,也未歸降大明,便應收攏,日後為我所用。”多爾袞緩緩說道:“你們以為如何?”

阿敏、豪格等人紛紛贊同,這不算什麼大事,反正廣寧也荒著。何況,未能派兵援助,已經令蒙古諸部失望。現在接納,也算是個補救。

多爾袞處理完此事,又開口問道:“籌借糧食的事情,可有什麼進展?”

濟爾哈朗苦笑了一下,說道:“朝鮮說去年災荒,十庫九空,實在是拿不出糧食來接濟。”

朝鮮的態度變了,這應該是可以預料的事情。儘管朝鮮說的災荒確實嚴重,但還不至於一粒糧也拿不出。

沒有撕毀盟約,已經是朝鮮能忍的最大限度。隨著後金現出頹勢,以及鎮江地區為東江軍所佔,朝鮮也不太害怕後金再來征伐。

阿敏哼了一聲,冷笑道:“看來,朝鮮是忘了被征討之痛。上次打的就不夠狠,應該直打到江華島,抓住其國王,迫其徹底俯首稱臣,或直滅其國才是。”

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阿敏又拿出來說。一是炫耀自己的戰功,二是有埋怨皇太極之意。

杜度看了阿敏一眼,心說:你這個蠢貨,在朝鮮損失還不夠大嘛?還想著在朝鮮自立的心思?

豪格撇了撇嘴,說道:“朝鮮地瘠民窮,佔之無益。我大金兵力有限,若陷於朝鮮,正中東江軍下懷。”

多爾袞擺了擺手,說道:“朝鮮確實也鬧了災荒,待其恢復一年,若再不恭順,便出兵征討。”

這是壓制阿敏和豪格的針鋒相對,對朝鮮,多爾袞已經沒有再進攻的慾望。憑現在的兵力,對付東江軍都顯得吃力,又哪有能騰出手腳?

“從科爾沁等部,以及新來的十幾家蒙古小部,倒是用綢帛到了百餘石糧,應該勉強夠今年春耕使用。”濟爾哈朗看了下多爾袞,又補充道。

多爾袞稍微松了口氣,沉聲說道:“我滿人以騎射立國,漁獵本是祖傳之技。只要渡過這最困難的時期,有了糧草,我軍便能適時發動。不管是西擊虎墩兔,還是東征朝鮮,抑或是抗衡東江軍,扭轉形勢也不困難。”

事到如今,也只能先說漂亮話,撐起頹迷的人心,振奮起士氣。沒有擄掠所得,建虜已經喪失了大舉發動的物資基礎。

說到漁獵,確實是生存的手段,但也僅此而已。連蒙古人都半耕半牧,才能勉強維持生計。建虜若退回到漁獵時代,也就沒有了發展。

“春耕至關重要,除必要的警戒部隊外,軍民人等都要全力以赴,耕種儘可能多的田地。”多爾袞說道:“能不能重振國勢,便在今年的春耕秋收,望諸位同心協力、共度難關,使我大金屹立不倒。”

阿濟格用力點頭,朗聲道:“皮之不存,毛將焉在?大金是我們的根,強盛是我等之福,衰敗則是大禍臨頭。現在不能精誠團結,難道要退回到苦寒之地,朝不保夕才後悔嗎?”

濟爾哈朗附和道:“現在我大金可謂是四方皆敵,形勢之惡,前所未有。如果還只想著個人和本旗的利益,我大金若敗亡,誰又能獨存?”

杜度、邁達禮等人紛紛出言贊同,連阿敏和豪格也無話可說。憑他們的實力,要是火併內訌,後金固然會衰敗難挽,他們也得不了好。

多爾袞微笑頜首,說道:“本汗王有意抽調各旗精銳,每旗先出兩千人馬,組成兩支機動部隊。若有戰事,便即刻出動,不須再進行動員,也不必再抽調某一旗。”

掃視著眾人,多爾袞繼續說道:“有這兩支機動部隊,其他人馬便可放心軍屯耕種。兩支部隊分由阿濟格和濟爾哈朗統領,杜度、圖爾格為副,你們以為如何?”

從根本上削弱八旗的獨立性,使其成為後金的國家軍隊,這和皇太極的設想是一樣的。

但多爾袞的這招兒,要比皇太極的更溫和,也更容易讓各旗主妥協同意。

阿濟格不用說了,濟爾哈朗是阿敏的弟弟,圖爾格則是兩黃旗的戰將,位列八大臣。

多爾袞如此安排,也是儘量照顧到了其他三大貝勒的利益。但在實際上,卻等於削弱了各旗的實力,並向軍隊國家化邁出了一大步。

豪格有些猶豫,一時沒有出聲。若他爭取機動部隊的統領,兩黃旗交給誰才能放心?帶兵征戰在外,對兩黃旗的掌握很可能就會出現問題。

為了兩千人馬,卻丟棄手中的兩黃旗,傻子才去幹呢!豪格想通了,卻不輕易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