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逆天換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三章 兵指建州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一十三章 兵指建州衛

遼南的軍事牽制也按時進行,毛文龍率前協、後協及樊化臨的騎兵營,從蓋州向海州河推進。

水師一部由沉志祥率領,沿三岔河朔流而上,進入遼河,並突破海州河河口,進入海州河,與陸軍一起,形成了進攻海城的態勢。

而此時,建虜統治區的秋收剛剛開始。因為還是種植的傳統作物,比東江鎮這邊晚了差不多半個多月。

建虜對於海城的防禦也早在數月前便進行了加強,三千裝備火槍火炮的漢兵,三千建虜,還要加上兩千蒙古兵。

即便如此,在得到東江軍兵壓海城的情報後,多爾袞還是派出了阿濟格為主帥、杜度為副的一個機動兵團,前往海州衛城增援。

海城、鞍山驛、遼陽、沉陽,在遼南這一條兵鋒線上,建虜的核心統治區遼沉,只剩下了海州和鞍山驛兩道屏障。

而從城池的大小和堅固程度上,鞍山驛只佔著地利,卻是遠不如海州衛城,也就是海城。

海州衛南通旅順和山東,北達遼西和京師,戰略位置相當重要。明初,朝鮮使臣前往南京,便要路經這裡再南下旅順。

海州城位於海城河北,玉皇山下,江山險固,人口眾多,經濟繁盛,和遼陽一樣,歷來是東北南部的經濟中心。

萬曆三十八年,鄭士信路經海州時,描述道:“夕到海州衛,其雄盛殷富略不下遼東,而雉堞樓櫓城塹待變之具,則嚴整修飭,大勝於遼城遠甚矣……“

從各方的記載來看,在萬曆年間,海州的經濟繁盛,與遼陽幾乎是不相上下。

而據《遼東志》記載:“海州城,舊為土城,後包砌以磚。周圍六裡五十三步三尺,高三丈四尺。池深一丈二尺,闊三丈五尺……”

在城池的高大和堅固程度上,海州城也與遼陽相差無幾,更不用說小小的鞍山驛了。

海州城南還有海州河作為屏障,相當於一道天然的護城河。東江軍想要攻打海城,就面臨著更多的困難。

即便有水師助戰,寬闊的河面也不是一路坦途,登陸作戰依然會暴露出破綻,會讓建虜騎兵有更多反攻襲擊的機會。

在多爾袞看來,皇太極繞道入關前的戰略收縮,不過是權宜之計,並且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後果。

按目前的兵力,雖然不足以將放棄的地盤再佔回來,但在一些戰略要點上,卻要盡力支撐,使遼沉地區有較大的戰略緩衝。

對於東江軍可能採取的行動,多爾袞也有所預料。遼南地區重兵集結,水陸並進的策略已經昭然若揭。

“此時發動進攻,敵人的目的很明顯,一是佔領海州,進逼遼陽;二是破壞秋收,使我大金的糧草物資繼續貴乏。”

多爾袞掃視著下面的議政大臣,年輕的臉龐顯出與年齡不相稱的成熟,沉聲說道:“今年是最困難的一年,秋收之後才能有所緩解,容不得敵人破壞。”

今年年景不錯,但秋收之前餓死了多少人,多爾袞可能知道,但他並不在乎。只要收穫到大量的糧食,大金就又緩了過來,有了發動的物資基礎。

東江軍的壓力雖大,多爾袞依然要出動數千精騎,遠襲察哈爾,將討厭的虎墩兔趕跑。

為了維持歸附的蒙古諸部對大金的忠誠,多爾袞認為這是必要的行動。

同時,遵化慘敗對大金造成的打擊和影響,也要透過一場勝利來扭轉。

大金內部人心浮動,蒙古諸部也在搖擺,多爾袞等人都是看在眼裡,心知肚明的。

幾年來,隨著東江軍的崛起,建虜的形勢是愈發惡化,皇太極左擊察哈爾,右伐朝鮮,好不容易改善的狀況,已經蕩然無存。

甚至於,建虜面臨著最為危難的處境。搶沒處搶,人口的大量逃離和死亡,又使得勞動力嚴重不足,耕地數量銳減,糧食物資難以支撐。

東江鎮不用說了,建虜對於攻打倚堅防禦的東江軍已經失去了信心,對犀利的火器更是充滿了恐懼。

遼鎮的收縮,也使建虜失去了劫掠自肥的機會。朝鮮的地形地勢,以及東江軍在遼東的存在,也不是建虜能夠靠閃擊戰快速擊敗的。

那就只剩下了察哈爾部一個目標,且要出動精銳,速戰速決。或許能搶到牛羊牲畜,以及部分人口,也籠絡歸附的蒙古諸部。

“東江軍水陸發動,已經進逼至海城,從剛收到的情報,敵人的兵力有數萬之眾,光騎兵就有五六千之多。”

多爾袞的眼中閃過幾分嚴峻之色,說道:“從明國國內傳來的情報,東江鎮正在接納大批的災民。要安置災民,便要有足夠的土地。東江鎮此次發動,應該是意在海州,並對遼陽形成壓力。”

“稟奏汗王,東江軍在遼東也有異動,連山關和鴉鶻關的守軍報告,敵人的偵察愈發頻繁。”李永芳在下面躬身奏道:“不知是牽制,還是在尋找可趁之機?”

阿敏撇了撇嘴,說道:“自然是牽制無疑。東江軍的兵力,不足以發動兩線進攻。”

豪格張了張嘴,卻沒有發表意見。管它呢,由多爾袞做出判斷,對錯也皆是他的責任。

“雖說如此,也不得不防。”多爾袞沉吟著說道:“本汗擬派滿達海率三千人馬前往本溪,兼顧到連山關和鴉鶻關。”

停頓了一下,他又繼續說道:“作為海城的後盾,遼陽也要增兵,並由戰陣經驗豐富的大將坐鎮。”

轉頭看向阿敏,多爾袞微笑著說道:“二貝勒身經百戰,足堪此重任。”

阿敏垂下眼簾想了想,勉強拱了拱手,說道:“汗王有命,某自會遵從。”

“那好。”多爾袞笑得愈發親近,說道:“那便有勞二貝勒帶一萬人馬駐防遼陽,並作好增援海城的準備。”

秋收在即,勞力的缺乏,使得多爾袞也難以抽調足夠人馬。他只希望海城的防禦能夠多堅持些時間,使他有調兵援戰的緩衝。

兵力相當緊張,多爾袞坐鎮沉陽,除了濟爾哈朗所率領的另一個機動兵團,就剩下不到一萬的人馬守城。其餘的兵力,則分散在各地,不能夠馬上進行動員。

這還是他的謹慎的決定,手中握有近萬的機動兵力,以便應對突發的出乎意料的敵情。

在多爾袞看來,以目前的人馬,佔據的地盤還是太大了。東江軍在遼南、遼東形成了攻擊大金首尾的態勢,讓他很是為難。

遼沉、建州衛,多爾袞現在並不能放棄其中的一個。這便導致兵力有些分散,守衛也有強有弱。

而郭大靖正是抓住了建虜防禦佈署的弱點,開始了襲攻建州衛的大行動。

從郭大靖的角度,用後世的辭彙,來形容遼沉和建州衛對於建虜的意義,也不複雜,很好理解。

遼沉繁華,相當於在大城市買的別墅;建州衛荒僻,卻相當於鄉下的祖墳所在。

這兩個要地都是建虜難以輕言放棄的,但距離之遠,兵力之不足,使得建虜對於兩地的防禦實力,卻又是不平等的。

大別墅暫時讓你住著,祖墳嘛,待我先去刨了它!

隨著李維鸞率兩個步兵營、一千槍騎兵,以及劉奇士的騎兵營到位,襲攻建州衛的行動終於拉開了帷幕。

第一批次的部隊是一個步兵營、一千槍騎兵、特戰營一部,以及劉興祚的騎兵營。這也是為了迷惑建虜,使其難以判斷攻入建州衛的敵人的數量。

在當時的通訊條件下,難以迅速地獲得實時情報,建虜判斷失誤之後,想再作出調整,很可能已經晚了,已經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損失。

在先頭部隊乘船朔江而上,在滿浦附近的江面停靠,登陸後第二天,大批的主力部隊又趕來登岸,深入建州衛。

同時,上百條兩三百石的船隻,載著一千火槍兵,押運著大量彈藥物資,沿著內河航道,向通化航行而去。

一天的時間差,足以令建虜產生誤判。一天的時間,也足以令先鋒和主力,保持安全的距離,並及時保持較為順暢的通訊聯系。

山林、丘陵,通化地區的地形地勢,步兵行進都不容易,更不適合騎兵馳騁。二百多裡的路程,四五天才能到達。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再從通化到赫圖阿拉,又是兩三百裡路,部隊到達那裡,又要五六天左右的時間。

這次行動又是一次長途奔襲,具體的行動目標卻還要看形勢的變化。攻克赫圖阿拉是最好的結果,退而求其次,也要攪得建虜不得好生。

“在通化、赫圖阿拉,建虜遷徒了很多遼民,認為這樣會阻遏遼民的逃亡。”特戰營副指揮王前陪在郭大靖旁邊,一邊乘馬行進,一邊介紹著情況。

郭大靖微微頜首,建州衛已經算是窮山僻壤,足夠深入,確實給遼民的逃亡製造了很大的困難。

“但在餓死和逃亡的選擇中,很多遼民還是選擇了前者。”王前繼續說道:“還是有人或翻山越嶺到達寬甸,或逃到鴨綠江邊,再順江而下……”

郭大靖無聲地嘆了口氣,沉聲說道:“特戰營做得不錯,能透過這些逃亡的遼民,探出寬甸到建州衛的道路。儘管還不能馬上為我軍所用,但下次攻襲,卻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從寬甸潛入建州衛,經桓仁,多是崇山峻嶺、山林河流,更加不適合大軍行動,但卻不失為出奇制勝的秘路,可直達赫圖阿拉,距離只有六百多裡。

而且,經過不斷拓展,在沿途建立物資補給點,將很大程度上改變道路狀況,使其具備實用的價值。

如果能夠完成這個任務,鴉鶻關便形同虛設,再也阻擋不了東江軍在遼東的攻襲之路。

既然建州衛是建虜防禦的弱點,利用其首尾難顧的缺陷,郭大靖就準備逮住了狠揍。

“此番大軍出動,力求謹慎。下一次就輕車熟路,讓建虜繼續流血。”郭大靖眯了下眼睛,說道:“本帥已經交代了馮西建,遼東作戰,將來要以你們特戰營為主,調來的部隊作為輔助。”

王前用力點了點頭,瘦削的臉上顯出振奮,眼角的傷疤也動了幾下。

到底還是要委以重任,特戰營作為郭帥親手訓練且最信重的部隊,果然是沒有錯的。

“冬季作戰是建虜的擅長,但從今冬開始,本帥要看到特戰營的戰績。”郭大靖笑了笑,緩緩說道:“滑雪,是特戰營的必學專案,再造一批雪橇,助力你們在雪原馳騁殺敵。”

王前笑了起來,帶著十足的自信,說道:“郭帥放心,我們特戰營定不負您所望,在今冬取得令您滿意的戰果。”

郭大靖點了點頭,說道:“皮島駐軍會減少到一個營,各協輪流派出,歸你們直接指揮。朝鮮方面,已經答應會出動至少三千人,也由你們訓練調遣……”

朝鮮林慶業和崔孝一都是鐵桿的忠明派,很多朝鮮義兵也對建虜有著深仇大恨,只要東江軍這邊提供裝備和訓練,再經過實戰的鍛鍊,也能夠成為善戰之軍。

“一千飛騎,一千槍騎,作為特戰營的機動兵力,爭取明年擴編成特戰協,在遼東獨立作戰……”

加強遼東的軍事力量,建立獨立作戰的特戰協,不斷地向建州衛潛透,建立根據地,展開持續性地襲擾。

從建虜的角度來分析判斷,他們要麼不斷地增兵投入,不斷地流血;要麼就放棄建州衛,龜縮遼沉地區。

建虜越集中,對於平遼最有利,這是郭大靖的想法。

真正的決戰打響的時候,他希望透過一兩場大規模的會戰重建立虜,從而完成平遼滅虜的大部分目標。

今天佔一城,明天奪一地,時間拖得太久,就勢必要分兵守衛,演變成郭大靖所不願處於的境地。

就象現在的建虜,雖然還佔據著大半遼東,卻已經是處處設防,卻又處處虛弱的不利局勢。

反觀東江鎮,兵力與建虜已經基本相當,但只需把遼南三州之地保護得鐵桶一般,就已經沒有了其它負擔。

實力與地盤是一種匹配的關係,通俗地講,有多大的胃口,就吃幾碗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