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明末當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8章:漕運改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8章:漕運改革

漕運這個東西,肯定是要治理的。如今每年朝廷有四百萬石的漕糧北運,一般情況下只夠兩百萬石左右,剩下的只能折色或者被損耗掉了。

損耗高,漕丁負擔大。漕丁也要生存啊!官員也要弄錢啊!所以上下其手,大家一起來。官員吃拿卡要,漕丁也私自夾帶,或是中途偷糧,然後上報成損耗什麼的。漕運船隻返回南方時,還能運一船鹽回去。

漕運如何治理,海運如何具體操作,朱由校給袁可立寫了封信,和袁可立商討了一番。畢竟此時袁可立總督登萊,漕運改走海路肯定是要袁可立主持的。

袁可立很快給朱由校回了封信,並未正常上奏摺。畢竟這是君臣私下商議,上奏摺就會經過內閣。

“老臣以為,海運甚是便利,無河道堵塞之憂,也不似河運之艱辛,即可減少損耗,又可節省民力,甚是可行。然河運畢竟維持多年,一時之間全部廢除恐生事端。應先採取河海並行之策,如今年漕運四百萬石之漕糧,陛下可裁剪河運一半份額,分於海路起運。由淮河入海,風險最低。若明年,則可分三百萬石漕糧於海路起運,逐年遞減則較為妥當。”

看到這裡,朱由校不由點了點頭,還是袁可立這樣的老臣有經驗啊!他原本還想直接把河運廢了了事,並未太深入的思考漕運的利益問題。

漕運損耗確實大,但同樣也養活了很多人。

漕丁儘管有負擔,但漕丁同樣也有灰色收入,因而確實是可以維持的。相當於是國家這種損耗,提供了不少就業崗位。

那些貪官什麼的,自然無需考慮他們的利益,但是漕丁方面卻是得考慮一下。

突然間廢掉了河運,一些專業漕丁豈不是失業了?

袁可立建議的逐年遞減,確實是很有道理的。反正河運漕糧就400萬石定額,每年減少一點,給漕丁轉業什麼的,留個緩衝的時間,也就不會出什麼亂子了。

最後河運不再運輸漕糧的時候,那些官員、商人愛怎麼折騰河運就怎麼折騰去,想要搭國家的順風船,做春秋大夢去吧!

到時候漕丁們弄不到漕糧,卻是影響收入。不過國家也不需要他們承擔運費,同樣也減少了負擔。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到時候京杭大運河等河道轉為民用,這些漕丁依然也還有就業崗位。到時候國家沒有糧食從河運過,也沒人能挖得了國家的牆角。至於河道哪裡堵塞了,也不需要朝廷花錢去疏通。頂多五六年,河運就要廢掉大半。

到時候漕運全部走海陸,海上不需要折騰來折騰去的,也沒地方可以倒騰船上的糧食,只要不發生什麼海難,基本上是沒有損耗,商人也別想利用漕運夾帶私貨了。

袁可立在信件後面繼續寫道:“而海船方面,宜用大船,不懼尋常風浪,亦不容易淹死兵丁。再則三千料之大船,一次可運糧6500石,且航速較之小船猶快,所需船丁且少。若自淮河入海,一月之內便可將漕糧運達天津等地。則每年朝廷可無需承擔漕運之損耗,又可自南方調運更多糧食,可謂一舉多得,利國利民只舉。”

朱由校算是明白了,這海運的便利性,實際上大家都知道的。只是海運無法挖國家牆角,所以那些臣工們都建議發展河運。

河運撐死能有什麼發展,海運才是這年頭最有發展前途的運輸方式啊!

要知道科學實驗證明,船隻的排水量每增加倍,所需的推進力僅增加1.5倍,所以船隻造得越大,動力裝置所佔空間比例就可以越小,同時燃料也可以攜帶更少,從而騰出更大的空間來儲存貨物。

這年頭的船隻是用風帆,雖然不用燃料,但也是一個道理的。因為大船可以使用更大的風帆,相同船型的帆船,只要排水量更大,航速就能更快。

而且船隻越大,抗風浪能力越強。

有了具體方案,朱由校便直接命令李朝慶擬旨。

“傳朕旨意,命登萊總督袁可立主持開海運糧,河運漕糧定額減至兩百萬石,所減兩百萬石漕糧,皆由淮河入海。”

淮河入海因為有島嶼可以避風,小船要安全得多。如果是千噸級大船,那倒是無所謂,可以直接從松江府出海。

當然,大船造價貴。

小船造價比較便宜,而且製造週期也比較短。大明是一個水運十分發達的國家,南方到處都是船,不過大噸位船隻卻並不是太多。

聖旨一下,東林黨頓時有鬧起來了。

此時齊楚浙宣黨都已經被東林黨逐出了朝堂,這漕運的利潤可就是他們的囊中之物了。突然皇帝不搞河運,跑去搞海運了,這豈不是煮熟的鴨子就飛了嗎?到時候他們難道還能跑到海上去倒騰?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海路運送漕糧,中途根本不需要停船。哪像河運,這條河換那條河,中間還要走一段陸路。這個時候隨便倒騰,漕丁賣掉糧食,商人便把私貨塞進去讓漕丁夾帶,運費都是國家出的。

於是就形成奇葩的局面,朝廷讓漕丁出運費,漕丁把朝廷的漕糧賣掉一部分報為損耗,又把商人的私貨帶上,結果成本還是朝廷出的。這些漕丁實際上就是糧戶,他們參與運輸即可不用繳納田賦,但是這成本卻比田賦要高出好幾倍。

除了運輸糧食的船,商人手上還有不少船,直接向北方運輸商品,河運的成本比陸運低,還是非常划算的。

運河是朝廷修的,這些商人要走運河,自然得交過路費的,所裡漕運總督歷來是一個油水豐厚的職務。

東林黨馬仔們在大佬的指揮下,紛紛向皇帝上奏。

各種奇葩的理由一大堆,什麼延期、飄沒、傷亡事故,總之就是全面否定海運,同時絕口不提河運的各種弊端,特別是如今大明的漕運已經收到了黃河的嚴重影響,而開鑿了幾十年的中運河如今依舊還沒有完工。

這條中運河要想完工,還得投入較為龐大的人力物力。楊國瑞本來想建議由皇家銀行出資修建,然後在運河上設卡收稅。不過朱由校感覺成本太高,還不如把修中運河的錢拿來造貨船,這反倒顯得更靠譜。

畢竟中運河修起來,依舊還是讓商人撿了便宜,而且沒有個幾十萬人是修不起來的,太過勞民了。

貨船造出來是自己的,想運什麼就運什麼。海洋那麼寬,什麼地方都能去。商人要想走海路運輸也行,先交運費再說。

海運顯然也是可以壟斷的,特別是大宗商品運輸。至於那些以快速、靈活攬運的中小型商船,倒是可以讓民資發展。而那些運輸大宗商品的大型貨船,運輸路線比較固定,而且不需要什麼靈活性,無腦壟斷也不會讓老百姓感到不便,只要把船造得足夠大,降低大宗商品的運輸成本就行。

海運是很有發展前途的,但這只符合皇室的利益,顯然並不符合東林黨大佬們的利益。

朱由校面對這麼多反對開海運的奏章,突然間又有些惱火。最近他涵養還是不錯的,知道了東林黨什麼尿性,所以一般犯不著和東林黨發火。

可是這次東林黨瞎比比了半天,裁減河運漕糧定額的事情楞是拖著沒辦,一直拖了他將近一個星期,朱由校期間數次責令戶部給事中督促此事,這才把這條政令實施了下去。

政令是下去了,可朱由校卻是被氣得想要直接砍了戶部給事中。於是把魏忠賢找了過來,問道:“齊楚浙宣黨的官員聯絡得如何了?”

魏忠賢欣喜的報告道:“皇上,這段時間已經收編了不少齊楚浙宣黨官員,足有四十多人了。”

“四十多人,嗯!倒是勉強夠用了。”朱由校摸了摸下巴思索起來,這四十多人撒到六部和內閣去,倒也差不多的樣子。再保留部分可堪一用的東林黨,以及一些無黨派官員,朝廷的構架還是能搭起來的。

當然,天下讀書人這麼多,誰來當官也不會比這些整天拿錢不辦事的東林黨更差了,只是朱由校暫時還得一定程度的按照規則來玩。當官最少都要是舉人功名,並不是想讓哪個讀書人來當就哪個讀書人來當的。

看了看魏忠賢,朱由校揮手道:“你先回去吧!繼續收攏一些人,朕隨時有用。”

“是,皇上。”魏忠賢見朱由校依舊坐在那裡思考問題,這段時間魏忠賢已經摸不太清楚皇帝的心思了,也不知道皇帝在想什麼。

不過好在,知道皇帝的目標是什麼。

朱由校的心思確實有些複雜,此時他手上抓著一堆東林黨的罪證,還籠絡了一批齊楚浙宣黨馬仔。

這次東林黨在漕運的問題上把朱由校搞得十分惱火,長久以來壓抑的情緒已經快要徹底爆發出來了。

“到底是一鍋端了,還是分批幹掉呢?”朱由校頭疼的思考著這個讓人糾結的問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