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唐馬王爺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37章 最有資格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237章 最有資格

李道宗說,“軍旅之法,最重糧草軍需,由北往南征戰是有些便當,就如軍士身上之衣,南征只需熱了脫下一件來,而由南往北可就不同了,扔一件衣物,可比運送一件衣物省事的多。”

江夏王說的是實情,除此之外,北方開闊,馬牧發達利集大軍,而南方水網丘巒不利集兵,但卻富稻米。北方攻入南方,僅軍糧一項便可就地籌措,南北對決殊利北方。

皇帝道,“衣糧再足,也要有人願意為朕穿用。”

眾臣聞之,齊齊看向金徽陛下,只有他有這樣的眼界,脫開糧秣軍馬等細務來看待戰陣征伐之事。

“均田之法,以田固民,收取租賦只是其一,而朕則因此,從中看到了朝廷對轄民底數清晰,籌兵、徵役可不致於過重,治安、追逃有跡可循,長此以往,帶來的是民安心定,至於魏徵、房玄齡所倡出師有名,不可黷武,也要有個前提。”

皇帝問,“如國中百姓流離失所,與人為佃、為奴,那麼大唐又有什麼樣的征討,可借義師之名?”

你連自己的百姓都不予尊嚴,又去哪裡組建義師?

又有哪個奴隸,願意為了主人的利益去殊死拼搏?他們可以為了主人的利益去暴力行搶,甚至打死平民也不顧及,但讓奴隸捨命,卻不可能。

“民之趨利,如同水之走低,一步有窪行一步,高山之下遂有深潭。但深潭之於大海,差得太遠!朕與眾位若是隨波逐流,船總有行不下去的時候。”

水一步步流向低處,及有高山相阻,能出則出,不能出則聚之成潭,潭滿則溢流為害。而自古以來,治水者能夠看到大海的,唯大禹是也。

于志寧道,“陛下,微臣與陛下相較,臣是小潭,而陛下堪比大海!”

趙國公、江夏王爺、樊伯山及兩位親王低頭沉思,慢慢體會。

皇帝再慢慢開導,異常的耐心,看得出,他十分在意手下幾位重臣的向背,因而他的話也是由心而發。

如果朝廷在編的均田小農大量出離,成為租佃者,便與南朝時、大量困於賦役的逃亡民戶、投附於權貴們的莊園相類似。

“大批耕農成為佃客,府兵無所出,再有戰事,是要讓朕去募兵?募兵餉錢由哪裡出?日常輪番無以為繼,邊鎮募兵難道要旬月一散?地都沒了,這些兵散去何處?散不了,必然常居一鎮,朝廷無錢供養,蕃鎮便會取利於當地之民,如若外兵尾大不掉,民怨沸騰,列位的榮華便如駭浪中的一葉扁舟!”

趙國公一陣體寒,默不作聲。

金徽皇帝展望的一幕也是長孫無忌不願意看到的。

大唐行至今日,兵強馬壯,戰果輝煌,但養兵卻花錢甚少。

戰事一了,府兵各歸本土,農閒時由各地軍府集中訓練操演,以障軍力,當然是省事、省錢得很。

長孫無忌暗想,看來自己也如同行一步、看一步的溪水了。但,金徽皇帝若是伸手到自己的衣袋中來掏土地,趙國公心疼啊。

皇帝說,南朝詩舞昇平,歷來為人羨慕,但坐擁良田千頃、豪奴萬趾的,必然動用權私逃避兵役、力役,沉租重賦絕非手握三畝薄田的平民能夠擔負。

大唐立國以來,大的戰事多集中於北方,南方則小打小鬧多一些,一旦稍有增賦,南方在富庶的表象之下,民力則一點不高於北方。

皇帝問,“貞觀十八年伐高麗,先皇赦令江南道造船,因輸絹一事,民怨及於劍南,想必列位都記得吧?”

當時,金徽皇帝還剛剛就任西州別駕,半道上便被先皇派去劍南平亂,這個事情在座的誰都記得。

皇帝道,“每有大事,你我君臣依靠的還是在冊的有地農戶,因為底數清楚,組織有據。而那些富者千方百計隱瞞部曲、田畝,只為少出賦役,富而不利國者,於我大唐長遠社稷與萬民何益?”

能富貴永久、延於子孫,趙國公長孫無忌這麼聰明的人,絕不會拒絕。

“陛下,微臣一向唯陛下馬首是瞻,微臣對陛下大計體會雖不完整,但只要照做便是了,老臣絕無二心!”趙國公說道。

“陛下無往而不勝,微臣只要篤行,別無他願!”江夏王李道宗說道。

初戰告捷,有這兩位重臣當眾表態,後邊事就好辦了,皇帝大喜。

“就詩書而言,朕的口味這個……一點都趕不上朕的皇后、賢妃、婉妃、殷妃,但朕卻更喜歡北地獷遠的風格,大漠雄關、弓刀臥雪的軍旅吟詠令人心胸澎湃。難道我盛唐之音,除了南朝聲色之外,還能少得了漢魏風骨?”

……

君臣散場時,正是後邊麟德殿罷宴之時。

柳皇后極力挽留寧國夫人和高暢留在大明宮,說晚上要再陪她們觀看長安夜景。

但崔穎已經看出,“感業寺”三個字惹得皇后動了心思,而話卻是自己說出去的,她猜柳玉如接下來有事要做了,因而婉言說不便,因為大小姐甜甜和高舍雞還在永寧坊府上。

皇后與貴妃、德妃等人送女客們出來,到了宣政殿外。

正趕上皇帝與幾位臣子散了場,也在殿外辭行。崔穎暗道,“可不要這個時候頂起牛來,那我就走不動了!辜負了皇帝私底下的託付。”

皇帝見到從後邊行來的這些女子,不等她們開口,便主動道,“怎麼要走?皇后擺了宴,晚上朕仍有宴,將今日沒到的人全要請到,寧國夫人不必走了,省得再跑動。”

崔穎和高暢便去看柳玉如。

皇后笑著,聲音不大、卻無比清晰地對高暢道,“母親可以不回,但大姐必要回去一趟的,大姐不遠千里從鄯州趕來,人未進城,便去感業寺為陛下看望武媚娘,又替陛下出了不少力氣,總得回府中歇歇。”

剛才還極力挽留高暢,轉眼又催她速走。

晉王李治一聽,飛快瞟了皇兄一眼,心頭七上八下,想不出個頭緒。皇兄既然那般痛恨武媚娘,因何又揹著自己使人去看她?

皇帝一愣,發現柳玉如臉上雖然有笑,但在明媚的晴空裡,分明隱著冷冰冰的秋意,知道她的醋罈子可能已經因為感業寺一事打翻了。

在她的心裡,可能認為皇帝無論如何,也不該與這三個字扯到一起。

而且還是瞞著她進行的,這才要命。

皇帝道,“都不要走,晚間再去人將郭大人、待封請來,還有代撫侯一家也要到場,我們再樂一樂。”

晉王李治沉默無語,低頭往外走,皇帝叫住他,吩咐道,“晉王、濮王也要攜王妃一起來,今日議政的幾位一個不能少。”

李治趕緊允喏,但心中已經亂成一團。

因為皇帝有命,崔夫人和高暢就不能再出宮了,只能留下。

待議政的人都走後,皇帝笑著對寧國夫人道:“朕多謝夫人與郭大人的感業寺之行,使朕能夠及早瞭解先皇遺妃們的艱辛,不然便是朕的罪過!”

崔夫人再偷偷看柳玉如,她眼睛不看這邊,耳朵卻聽著。崔夫人暗道皇帝來的快,今天就著這個話頭將事挑出來,以示沒什麼揹人的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恰恰是皇帝此舉,暴露出他在意皇后有些過勁了。

崔夫人笑道,“朕下處置國事許多,還能想著細枝末節,我與孝恪借遊玩之際順便為之,陛下不必言謝。”

再看柳皇后的臉色,已經好多了。

皇帝這才對柳玉如道,“朕已將前期裁下來、富餘的太極宮侍者,及年長宮人派去感業寺一部,讓他們從事打水、劈柴的力役,不知皇后可有什麼看法?”

皇后只對他低聲哼道,“只怕陛下此舉,會使有些人養尊處優、再不須勞乏,那她的夜就更顯的長了!”

皇帝道,“沒事沒事,朕可以再給這些人派些事情做,等晚宴時晉王等人到了,我們再議,皇后一定多給朕參祥參祥。”

……

興祿坊高府接到皇帝御旨,召代撫侯高審行與夫人劉青萍,進大明宮參加晚宴。這可是從未有過的殊榮,在整座高府引發了強烈轟動。

自崔穎離開高府,這可是從沒有過的事了,與會的除了親王便是重臣,請一位國子監新任的祭酒,這是要鬧哪樣?

最近,整座高府因為高審行一驚一乍的舉動,已經跟著他上上下下顛簸了不定多少回了。

有一階段,這個人幾乎就將高府拽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一位想當然的、當朝首位執宰的兒子,愣是讓他給鼓搗成了大唐的天子。

一位放到哪裡都亮的五夫人崔穎,愣是讓他給擠兌出門,跑到郭府去了。

那麼今晚的御宴,又吹出了什麼風呢?

高審行喜不自勝,他猜測,皇帝陛下其實,一直對自己都有情面的,別的不說,皇帝上位之後,西州大都督高岷、大哥高履行的刺史之位,一直沒有挪動,兩人還照常的穩坐著。

他興沖沖地要夫人劉青萍趕緊收拾,特意叮囑她,妝容萬不可蓋過了大明宮那些後、妃們,這是禮節。

劉青萍說,“老爺你想多了,你讓我蓋,我也得蓋得過!”

晉王府,李治最先回到府中,這是路近的好處。

他將晚宴的事告訴了晉王妃,讓她速作準備,“把最好的給本王務必裝扮起來,哼!本王就不信你會差過誰!真正無醋少酸的正經女子,夫人你最有資格!”

……

在大明宮御宴上,有自認為這輩子、都不會坐在一起吃飯的人,又坐在了一起。為國捐軀的原安西大都護郭孝恪,一本正經地攜夫人崔穎出席,受到了皇帝一家的出奇禮遇。

國子監祭酒,代撫侯高審行與原來的夫人坐了面對面,兩人禮貌地打過招呼,而他的身邊坐著侯爺夫人劉青萍。

趙國公和江夏王說到了請郭孝恪復出,皇帝還未說話,崔夫人出言反對。趙國公道,“陛下發話,崔夫人也不好攔擋。”

崔穎道,“我有女兒做皇后、做著九妃,我怕什麼。”

眾人哈哈一樂,不再提這件事,但都看得出,郭孝恪也無意復出。

有太樂署樂工在兩廓之下動樂,但晉王李治心中不快,想當初皇兄動聲動色,極力貶損自己與武媚娘在一起,為此還親手毀了崇文殿上好的門和書案。

想不到他一上位,便明出大邁地對感業寺表示安撫。

其實從皇后柳玉如的話中他已看出,其實皇帝是意在武媚娘,再看看太妃徐惠,難道敢當堂堂的晉王殿下是傻子?

皇帝抓了個功夫,對眾人道,“先皇遺妃,無不出自於官宦之家,哪一個也都是女子中出類拔萃者……”

晉王暗道,“武才人和徐太妃當然更是!”

皇帝道,“但她們幽居感業寺,砍柴打水,飲食自做,家人又不敢管,更有不法者對其肆意不敬,難道這便是我們對先皇的敬慕?”

晉王道,“皇兄,你待如何?”

皇帝道,“年老嬪妃均已去了昭陵陵宮,那裡有守陵官員,她們當然不必朕多操心,但感業寺的先皇妃嬪年未及老,這就有些大大的不妥了!”

江夏王問,“以陛下之意……”

皇帝道,“這些人多是出自高官之家,琴棋書畫哪個也不是白給,前日寧國夫人去感業寺,對幽居遺妃們的無助生活猶多感憐,已使朕自責幾天了!朕因而想到,皇后所倡於太極宮開辦女學,千秋之計!但教師從哪裡找?每一次都麻煩朝中大臣妻子、夫人以至王妃授課,必不能長久。”

原來,皇帝是想將這些遺妃們請回太極宮,做女學生們常年的老師。

哪一位遺妃、遺嬪都是出自於一定品階之上的官宦人家,而且都不白給,不說舉手投足都有章法,文章詩詞和待人的規矩也非常人可比。

先皇駕崩之後,這些女子的娘家人即便再擔心她們,也不敢做些提攜、滋助的舉動,怕擔是非。

已不知有多少人家暗地裡唉聲嘆氣、而又無計可施了。

不得不說,這個法子再好不過。這麼一來,這些女子的孃家,必會放心一大塊、一定會感念皇帝想的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