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唐馬王爺最新章節列表 > 第462章 寒酸小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62章 寒酸小縣

高峻三人和李紳、王問臣一同陪著辛老漢父子兩個,抱著熬製出來的第一塊鹽磚往最近的縣城去報備鹽井。

辛老漢的大兒子剛出門時有些不大樂意,再怎麼說這口鹽井是他們辛家苦了二十多年才打成的。雖然有另兩撥兒人同行,他的臉色還是一直陰沉著。樊鶯看到後笑著問,“辛大哥你捨不得呀?”

他說,“捨不得也要舍,省得人家說三道四!”李紳知道姓辛的小子是在暗指自己,他也不在意,就是要在涼州李刺史的小女兒面前有些涵養。

但是他爹辛老漢現在已經不這樣想了,老漢看得出這位高公子是贊同他們去官府報備的。他相信高公子,那他就一定要去。

高公子和他的這兩個女人都不是壞人,兩下裡萍水相逢,人家不但救了人、還挽救了鹽井,而對他們父子在漢江上的事情連提都沒提,這就已經讓辛老漢感動莫名了。

讓辛老漢最後下了決心的,是最近在遼東戰場上的那些事情。為戰勝高麗,大唐從皇帝到百姓都捨出一頭,他有什麼捨不得的。

許多年前隋軍在遼東戰場上的慘敗情景到現在還讓他熱血沸騰。他也是上過戰場的,七尺高的人在顧了自己的同時,稍稍想一想國家也是應該的。他想,再也不能為了多拿幾兩銀子而苟且的活著!

從辛家出來後,要在深山裡七拐八拐地鑽好久才能走上大路。辛老漢當初選擇這麼一個三不管的地方棲身,原打算是要少受些官府的干擾。

從他家往西南是黔州地界、東南是郎州地界,而往北就歸荊州管轄。三州的邊界在這裡都各止於一座高山,而辛家就在三山之間的山坳裡。此地本來就是深山、路遠、人稀,二十多年來幾乎沒有官府的人來過。但是鹽井報備了之後,這裡就該熱鬧起來了。

在龍陽縣衙,縣令聽說有人來報備鹽井,一開始他說什麼都不信。本縣唯一的一條大街上一年到頭、連頭像樣子的驢都沒有人騎過。縣界之內除了每年長些柑子之外更不要說有什麼值錢的特產,哪會有鹽井這麼奢侈的東西,別逗了。

整個郎州武陵郡,說起來也腆著臉叫做一個郡,長官也是刺史。但是全郡只有武陵、龍陽兩個小縣。本來武陵郡是在長江以南,按理是該劃到江南道的,但是人家江南道根本就看不上這塊地方,硬塞給了山南道。

江南道是江夏王李道宗的地盤,別處就不說了,僅僅鄂州就有七座大縣,一望二緊、剩下的四縣也都是中上縣規模,區內有鐵礦、銅礦、銀礦多座,這可都是來錢的買賣。

對於郎州這片貧脊之地,江南道當然看不上眼了。不然,西面的黔州離著大老遠的,為什麼隔著郎州就劃給了江南道?還不是因為黔州有鹽井!

今天陪同兩位縣民來的李、王兩位大人,據說是雅州和西川院的官員,龍陽縣令不知道哪陣風把他們給吹來了。再有一位氣度不凡的白袍男子,領著晃瞎人眼睛的兩名美貌女子,龍陽縣這位從七品上階的縣令齊大人,一開始以為他們找錯了地方。

但是,當辛老漢和他的兒子放下肩上的包裹,在桌子上一層層開啟之後,齊縣令見了那塊方方正正的鹽磚,就岔著聲兒地對手下衙役喊道,“快快,去把其他幾位大人叫過來商量大事!”

龍陽縣丞、主薄、縣尉幾大官員聽說了一個鹽字,都一溜小跑地過來。這是龍陽縣多少年未遇的大事,比前兩天發生的日食都重要。

龍陽縣的主薄何大海,從九品上階。他本來正在接待同屬本郡的臨縣——武陵縣的主薄劉大人,兩人正在商量著如何統一口徑,將日食的情況寫入各自的縣誌裡。聽說縣令大人有請,何大海扔下劉主薄就跑了出來。

劉主薄見龍陽縣的衙役跑過來,神神秘秘地與何大人咬耳朵,然後何大人就不說日食的事撒腳就跑,連官體也不顧了,他很好奇,悄悄尾隨著跟過來看。

齊縣令問辛家父子,“你們確信是本縣縣民?確認是要報備鹽井?你們好好想想,不要亂說話,官無戲言!”

樊鶯接過來道,“鹽就在這裡擺著還能有假?我們有西川院和雅州的兩位大人在這裡呢,你怎麼不信?”

辛老漢道,“大人,反正我們一家已經在那個地方住了二十年了,你要不承認我是龍陽縣民,那我們就去別的縣報備。”說著伸手到桌上,要把鹽磚裹起來。

齊縣令一俯身子撲到鹽磚上,“放肆,本縣的話還沒、沒說完呢你就要走。”正說著,主薄和縣尉兩人一步跨進來。

縣令大聲對他們道,“何大人,馬上核察辛氏一家的戶籍,務必將他們劃入在本縣之內……王大人,你速速帶齊了人手,到辛家住址所在處堪驗縣界,務必要將鹽井牢牢劃到龍陽縣轄區之內,不得有誤!”

二人聽了,一人撲向辛老漢,詢問家中幾人、幾男幾女、年齡幾何,最初是由哪裡遷來的,直接把問到的寫入案卷;一人撲向辛老漢的大兒子,讓他帶路去劃界。

把人都安頓下去了,齊縣令才想起來招待陪著來的這些人。待兩邊一一見過了禮,高峻這才問道,“齊大人,在下真是大開眼界,貴縣能有這樣高的辦公效率,真是讓在下刮目相看!”

齊縣令有些不好意思,“都是窮出來的見識!連鳥從龍陽縣上邊飛過去,都要忍著把糞丟到江南道去。真想不到幾位貴客一到,本縣就來了這樣的好事!本官的官聲也要在縣誌上重重地寫上一筆了。”

他說,不要說鹽井了,龍陽縣連像樣子、能種些糧食的好地都不見幾塊。按著大唐之令法,劃地要以步數計量。地寬一步、長二百四十步為一畝,一百畝為一頃。凡是唐民,剛生下的為黃兒、四歲後為小兒,十六歲後改稱中人、二十一歲稱作丁、六十歲為老。

而按授田之制,每丁要分田一頃,其中二十畝是永業田、八十畝是口分田,老人可分四十畝、寡婦也可分三十畝。

齊縣令道,“可是龍陽縣哪有那麼多的地可分啊!不要說二百四十步了,看看,我這堂堂的龍陽縣大街都沒有二百四十步!我們這裡是窄鄉呀!”

樊鶯問道,“何為窄鄉?”

“縣內土地多、足夠給縣民來分派的,就是寬鄉。地不夠分的是窄鄉。按律,窄鄉可按寬鄉的一半授田。但是我一半都不夠分!很多的山坡地方連樹都長不直溜兒、柑子都長不開,就別說長糧食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