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席捲天下II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六十七章 不可大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六十七章 不可大意

何太後聽著張讓他們的哭訴,她看著她兒子劉辯,她將藏在自己背後的兒子扶正,她也有自己的想法,道:吾兒,從今以後,你就是大漢的皇帝了。她就對九常侍道:汝等勿憂,哀家當保汝等。

張讓等人聞言,大松一口氣。在漢靈帝駕崩後,他們陰謀奪權不成,好在有蹇碩做擋箭牌,他們終於是又找到了一顆大樹。

殺呀

外面傳來喊殺聲。

張讓等人嚇的渾身哆嗦,對著何太後連連磕頭。

何太後就說道:張常侍,你去請大將軍進來,哀家有話對他說。

這。張讓抹了把白髮下的汗水,道:太后,恐怕大將軍不會信微臣的。

何太後就起身,鳳袖一甩,道:既如此,你們服侍好陛下,哀家親自去。

張讓他們一陣倒著爬,讓出一條路。

何太後鳳步,款款向外走去。

當何太後離開後,九常侍就包圍住了劉辯。他們看著劉辯,彷彿看到了小時候的漢靈帝一樣。只要服侍好劉辯,他們就還有機會。

陛下。張讓露出了諂笑。

另一方面,長秋宮外,大兵已經徹底將長秋宮包圍。

這裡是何進妹妹,當今皇后,將來太后的寢宮。因此何進非但不敢亂來,還十分擔心。

何進急的團團轉,十常侍進去了,難道他們劫持了皇帝和太后

曹袁劉面面相窺,他們感到大事不妙了。

何進沒了主意,就來到秦峰跟前,曹袁劉也沒注意。也圍了過來。緊跟著,皇甫嵩他們也都圍了過來,齊道:子進,怎麼辦

秦峰一咧嘴,何進這些人問他怎麼辦,他那裡知道怎麼辦。但在何進他們的心裡。秦峰從來都是有主張的人,無論任何情況下,只要其他人沒主意了,問秦峰一準有主意,還是好主意。

這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了,而是多少年來形成的慣性思維。

有事找子進,準沒錯。天塌下來,也不怕。

眾人都指望著秦峰,他眉頭一皺。現在這種情況,就如同後世裡綁匪綁票,還有據點的那種。他就按照警署的套路,道:諸位大人先別著急,軍事行動先停一停,先別忙殺太監,先找個宮女,進去看看情況。

於是乎。何進急忙傳令。

命令剛剛傳達下去,就見長秋宮門大開的時候。何太後就走了出來,她便說道:大將軍何在,入哀家宮中,有事情商議。

何進看到妹妹,馬上抬腳就要進宮。

袁紹急忙攔住,道:大將軍。正是誅殺宦官之時,大將軍不可輕易離開大軍,恐有變。

何進現在已經完全自信了起來,道:太后無事,看來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種。十常侍並沒有劫持太后。十常侍的兵馬已經全部誅殺,一個人都沒有了,我還懼何事只有張讓等人,能耐我何

眾人一想,張讓他們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也就認可了何進的判斷。

秦峰也是大松一口氣,現在看來,歷史快車在軌道上開的不錯。

於是,何進就進了宮。

曹操就問秦峰,子進,你看後事如何大將軍會如何處置十常侍

秦峰淡淡道:我看,既然蹇碩屍體上的頭已經沒有了,大將軍一定會放過張讓他們的。

這怎麼可能

曹袁劉不相信,皇甫嵩朱儁他們也不相信。

秦峰聳了聳肩,道:靜觀其變吧。

長秋宮內。

九常侍未免礙眼,躲了起來。

何太後就對何進道:我與汝出身寒微,非張讓等焉能享此富貴今蹇碩不仁,既已伏誅,汝何聽信人言,欲盡誅宦官

何進急忙道:太后有所不知,若是留下,將來必定又是禍亂。

何太後不悅,鳳目圓溜溜,道:今以後,我兒你外甥就是皇帝,宮中有陛下和哀家做主,已經不同以往,還能有何禍患難不成,大將軍是不信陛下和哀家,不聽陛下和哀家之言

這。何進急忙拱手一禮,道:臣豈敢不聽陛下和太后的話

何太後聞言鳳袖一揮,道:既如此,你馬上將兵馬退出皇宮,依照漢禮,扶新帝登基。

遵旨。何進退出了長秋宮。

何進一步一嘆氣,就走下了臺階。

曹袁劉他們急忙就何進圍住,問道:大將軍,如何

不管怎麼說,何家贏了,何進的妹妹是太后,何進的外甥是皇帝,何進這大將軍精神抖擻起來。他大氣的說道:蹇碩設謀害我,可族滅其家,其餘不必妄加殘害。

哎呀。眾人吃了一驚,都向秦峰看去。

秦峰一撇嘴,心說你們看我幹什麼。

眾人震驚秦峰精準的判斷力。

袁紹急忙道:大將軍何出此言,若不斬草除根,必為喪身之本。

何進就用何太後的話道:宮中有陛下和太后,還怕什麼十常侍難道汝等不信新帝和太后

這。新帝是何進的外甥,太后是何進的妹妹,他們肯定不會害何進,何進不倒,百官都沒事,袁紹他們也是無言以對。

何進就開始發號一連串的施令,兵馬退出皇宮,把太監和宮女都放出來,馬上打掃宮中各處。馬上叫百姓出門,恢復洛陽城的繁華。要放鞭炮,要敲鑼打鼓,要淨水潑街,迎接新帝登基

雖然已經獲得勝利,但發生了這些事情,新帝還是馬上登基的好。

於是乎,眾人就行動了起來。

子進,真有你的,又被你算中了。曹操臉。

袁紹頭大。子進,你就不能說錯一次。說錯一次,就可以斬草除根了。

皇甫嵩楊彪等官員,皆露出敬佩的目光。秦峰看事太準了,讓他們十分欽佩。

半個時辰後,就在皇宮德陽殿。張讓顫顫巍巍,扶著劉辯登上龍臺,皇位就座。

何進率領百官,山呼萬歲。

秦峰抬眼的時候,就看到13歲的劉辯臉色蒼白,他膽怯中看著跪拜自己的百官,小手抓著張讓的衣角。

秦峰一陣搖頭,他深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邊是張讓這些人。學好不容易。好在,劉辯應該是不會有什麼機會了。

次日,新帝第一次早朝,何太後臨時稱制,也就是後世的垂簾聽政。

古時女人是不能上廳堂的,所以有男主外,女主內的說法。后妃要掌權就要臨朝,后妃掌權之後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級別。於是就叫稱制。臨朝稱制,是由戰國時期秦國的宣太後羋月搞出來的。

何太後稱制。她頒佈誥書,女人不叫詔書,叫誥書。首先劉辯,也就是少帝稱帝後,改中平為光熹元年。加封國舅何進為弘農縣侯,其爵位已經到了人臣的頂峰。

何太後又特別加封四位輔國重臣。太尉袁隗司徒王允司空楊彪前將軍秦峰,皆錄尚書事。

秦峰這就是升官了,擁有了國家政策的制定以及決議的權利。

何太後為了加強宮中的安全,也為了執掌宮禁,就又任命弟弟何苗和秦峰為左右執金吾。其餘等人皆有封賞。

升官了,秦峰應該高興,但他眼皮一陣亂跳。讓他掌握禁軍,他就需要每天都來南宮溜達一圈,太后就可以隨便傳他,這啥意思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退朝後,百官紛紛圍了過來,秦大人,恭喜高升,以後下官就靠您照顧了。

曹操見狀,對袁紹幽怨道:呀哈,咱們的冠軍侯搖身一變,就成了太后面前的紅人了。

袁紹聞言頭大,劉備大耳朵一陣猛扇。

就此,何太後那真是任人唯親,大封效忠她的臣子。

事情傳到後宮裡面,董太後就坐不住了。由於沒有旨意,所以她還不是太皇太后,還是太后的規格。

坐不住的董太後,就秘密找張讓來到她的宮裡,商議道:何進之妹,始初我抬舉他,今日他孩兒即皇帝位,內外臣僚皆其心腹,威權太重,我和我的孫子將如何

董太後生怕何家得權後,針對她和她的孫子皇子協。這來自於按照祖制,皇子辯登基後,皇子協應該封王的。何太後沒有封,這就說明了一些問題。

對於張讓來說,雖然他逃過一劫,但還是怕何進秋後算賬。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張讓也想要搞倒何氏一脈。

張讓久經鬥爭,有經驗,他運用董太後的身份地位,就出了一個主意,道:娘娘可臨朝,垂簾聽政,封皇子協為王,加國舅董重大官,掌握軍權,重用臣等,大事可圖矣。

董太後得了主意,大喜。次日,何太後沒有臨朝,董太後反而設朝。

萬歲萬萬歲。

千歲千千歲。

何進看到董太後臨朝,就有了不祥的預感。

果不其然,張讓拂塵一甩,就開始念誥書,封皇子協為陳留王,董重為驃騎將軍,張讓等共預朝政。

何進他們當時就愣住了。

鬥爭又開始了。

秦峰滿臉無奈,他深知,從此是消停不下來了。

秦峰身在歷史中,本身就是一種變數,多指影響其他人的行為方式,從而導致各種超出歷史範疇的事情發生。在歷史中待得越久,他就越是警惕。歷史絕不會如同想象中那樣順利的進行。一不留神,就是前功盡棄。

所以面對任何歷史事件,他決不能有絲毫大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