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席捲天下II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七十一章 亂世的序幕(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七十一章 亂世的序幕(二)

洛陽城,大將軍府,議事廳。

秦峰曹操袁紹,都在廳中等待。

三人心情各不相同,但都帶著熱切。

曹操和袁紹熱切何進終於開始了剷除十常侍的行動。而秦峰熱切歷史的快車,正在高速開往亂世。

還是那句話,讓秦峰開創一個亂世的局面,十分艱難,他必定因此失去名聲和威信。只有歷史的快車按照原有的歷史開往亂世,對秦峰才是最好的局面。

三人等待許久,就有些座不下去了。

曹操起身,就在廳中轉悠了幾圈,最終忍不住問道:子進,你看此事能成嗎

秦峰琢磨了一番,道:我看夠嗆,太后恐怕不會同意進宮殺十常侍那些人。

袁紹頓時頭大,道:不可能吧太后可是大將軍的親妹妹。

秦峰瞭解歷史,因此透徹的很,聞言淡淡道:親兄弟還明算賬,別說兄妹了。

曹操和袁紹不相信會是這樣一個結果,但他們沒有多說。又全部座了下來,開始琢磨若是果真如同秦峰所說,可如何是好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另一方面,何進在南宮御書房,見到了何太後。

何進見禮問安,何太後問了問母親平安,何進說了一番家話後,就說到了正題,道:董太後提拔十常侍統領禁省,參與政務,太后為何不免去他們這些宦官懷有異心,昔先帝之時,就屢次加害百官,不可不除。

何太後一陣冷笑,何進看的有些發毛,他從來沒有見過妹妹這麼陰冷的模樣。

何太後冷道:外面皆說你要謀大事。你是要造反嗎

何進大吃一驚,道:妹妹何出此言,你我骨肉一奶同胞,哥哥豈會造反昔日我家還是平常百姓之時,哥哥起早貪黑,全是為了你們。妹妹竟然如此說,哥哥實在寒心。

何太後面色緩和了一些,她信了大多,但還保留了幾分,就說道:中官統領禁省,是漢家歷代的規矩。先帝新棄天下,爾欲誅殺舊臣,非重宗廟也。既然你沒有如同外面傳言一樣謀求大事,就不要殺十常侍了。你殺了十常侍。還會有八常侍,七常侍,你難道都要殺掉嗎

這。宦官是要有的,果然殺了十常侍還有七常侍八常侍,何進無言以對。好一會後,才道:太后說的那些流言,就是十常侍散播的,若是留他們。早晚必被其所害。

何太後早就從何苗那裡得到了一些資訊,聞言冷笑道:大將軍。你輔佐新君,不行仁慈,專務殺伐,今無端又欲殺十常侍。世人不明就裡,見你要殺陛下近臣,安得不亂想須知周公恐懼流言時。周公時皆有留言。若是大將軍行周公之事,流言不攻自破。

何太後隨後說道:大將軍可以回去了,大將軍應該多想想怎麼實施政務,輔佐陛下開大漢盛世。而陛下身邊,豈能沒有近臣服侍

何進鬱悶不已。唯唯告退。

十常侍馬上就得到了訊息,張讓喜道:太后已經和何進有了間隙,我們有太后做靠山,何進無法奈何我們。我們當養精蓄銳,等待再起的機會。

於是乎十常侍彈冠相慶。

洛陽城,大將軍府。

何進回來後,秦曹袁起身接住。

曹操和袁紹就忙不迭的問事情如何了,他們本以為事情成了,沒想到何進一陣搖頭嘆息,道:太后不同意殺十常侍。他就將太后所說,照搬說給秦曹袁三人聽。

曹操和袁紹吃了一驚,不由欽佩秦峰的眼光獨到,看的透徹。

秦峰便感到一切都在歷史當中,並為沒有影響到歷史,而感到慶幸。但他不知道的是,他拒絕了何太後的交往,已經深深影響了歷史。若是他和何太後交往,作為何太後唯一心愛的男人,何太後就這些事情,一定會找他商議。

那麼他一定會面臨一個兩難的情況,那時候他不同意殺十常侍,立刻遺臭萬年。他若是同意殺十常侍,何太後必定會聽他的,那麼歷史就會大變,何進就死不了了。

看來,冥冥中自有天意,雖然秦峰影響到了歷史,但也是影響歷史向原本的軌跡發展。

早前曹操和袁紹因秦峰所說,也在琢磨太后不同意該怎麼辦。

現在果真是不同意,袁紹一方面服氣秦峰的神機妙算,一方面就提議道:大將軍,可調兵直接進宮殺了十常侍,到時候,也由不得太后。

秦峰啞然,他發現袁紹也夠狠的,有時候比曹操還狠。

何進大搖其頭,道:汝等也要為我考慮一下,沒有太后同意的情況下強攻進去,我將來如何面對太后我也不是造反惹怒了太后,免了我的官職,如何是好

眾人一想,也是這麼回事。何進也不是造反,惹怒了太后,就算不被免官,何進也會失去太后的支援,失去太后的支援,大勢已去。對於何進來說,就是得不償失了。

袁紹,曹操便感到,何進一定不會強攻進宮的。

於是袁紹又出了一個主意,這個主意,是歷史知名的主意,他說道: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來京,盡誅閹豎。如此,就不是大將軍所為,大將軍就可以推脫不知此事,一切都是外兵為了清君側所為,太后那裡就好交代了。

當袁紹說出這些話的時候,秦峰渾身一個激靈,他也就知道,亂世的序幕,終於是開始了。

這一次,殿上,誰能舉印,這一次,殿下跪拜的千百人中都會有誰

是秦峰終結亂世,還是曹袁劉中有人崛起。亦或是秦曹袁劉含恨收場,在謎底揭開前,誰也無法說的清楚。

曹操聞言臉色大變,就要開口。秦峰一把就把曹操拉住了,道:稍安勿躁。且聽大將軍怎麼說。

何進露出十分贊同的模樣,拍案而起道:此計大妙。陳琳,陳琳呢

少頃,大將軍府的主薄陳琳來到。

何進就喜悅的說道:陳主薄,消滅十常侍就在近日,如此如此這般這般。你馬上寫一篇絕佳的檄文,我好派人發檄至各鎮,召赴京師。

秦峰瞅了一眼陳琳,這位文采橫溢的人物,看來就是天生寫檄文的。一篇檄文天下大亂,一篇檄文北方一統。

陳琳聽說要消滅十常侍,原本十分高興,隨後聽到是召集外兵進京殺十常侍,頓時大驚失色。

現在的外兵形勢。已經不是以前。

以前,地方兵都是中央招募訓練,軍官也是朝廷任命的。但各地叛亂不斷後,兵力缺口很大,朝廷的效率有限,無法快速有效的募兵訓練,再派遣各地鎮壓各地叛亂,朝廷因此迫於奔命。

所以就實行了州牧制度。州牧制度後,地方兵都是地方上招募的。地方上訓練的,軍官也是州牧任命的。雖然快速有效的鎮壓了各地叛亂,但中央也失去了對地方兵的控制力。

陳琳不單單只是會寫檄文,他立刻勸說道:此時不可,俗語雲: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家大事乎今將軍仗皇威,掌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誅宦官,如鼓洪爐燎毛發耳。但當速發雷霆。行權立斷,則天人順之。如今卻反外檄大臣,臨犯京闕,英雄帶雄兵聚會京都,難保有懷有異心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亂矣。

陳琳的意思,簡單點說,就是何進掌握中央的兵權,總覽朝綱,殺十常侍只需要下定決心,就易如反掌。若是外兵進京進宮,宮禁和城防就會易手他人,若是人家反戈一擊,就會取代何進。

曹操呼應道:此忠言爾。

袁紹大怒,合著他說的就是讒言了他氣紅臉道:大將軍執掌天下兵馬,誰敢放肆

其實,到了現在,敢放肆的人太多了。就連袁紹都敢勸說何進強行闖入皇宮,這就是造反,其他人還有什麼不敢的

只不過,許多人對於一些事情看不透,這才有了各種各樣的離奇事情發生。當然,看透的人認為離奇,看不透的人認為本來就應該如此。歷史會作出評價,這也是這句至理名言的由來。

何進聽完陳琳的話後,哈哈大笑起來,道:此懦夫之見也。我是大將軍,豈會怕外兵,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可也。

袁紹急忙道:就是就是。

曹操臉黑,他一把推開秦峰拉住他的手,出來說道:宦官之禍,古今皆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於此。若欲治罪,當除元惡,但付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兵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料必敗也。

何進大怒,道:孟德亦懷私意耶

曹操的意見和陳琳一樣,就是何進自己把這事給辦了。只要帶幾個獄卒進宮,就能抓住張讓,何須這麼多事。

而何進大罵曹操懷有私心。

雙方的對答,和歷史上一模一樣,一個字都不帶錯的。

何進怒道:如此就是忤逆了太后,孟德你有私心

何進糾結就糾結在忤逆太后這裡了,事情若是按照曹操說的來辦,何進就是忤逆太后,他就要面對太后的怒火。他就會因此失勢,沒有一點翻身的機會。而曹操不會面對這樣的怒火。

所以,何進認為曹操有私心,而袁紹說的才是體己的主意。

曹操看到何進態度堅決,他沒有再多說什麼。但是曹操看到秦峰的時候,彷彿看到了救命稻草,立刻道:大將軍,何不聽聽子進怎麼說

秦峰原本置身事外挺愜意的,沒成想曹操要拉他下水。這決定亂世來臨的歷史事件,可不是一件好事。若是參與進去,一個搞不好就會遺臭萬年,名臣良將都是很看重名節的,對於將來爭霸就會極其不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