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席捲天下II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六十四章 上京趕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六十四章 上京趕考

漢獻帝原本以為,他遭受過羅馬的苦難,秦峰這邊的苦難一定能夠扛過去。只要能扛過去,就能夠揭發秦峰的醜惡嘴臉,讓天下人知道他就是大國~賊。

然而,黑衣衛只是用到了縮減版的騎木驢,正式版都沒有登場,漢獻帝就不行了。

漢獻帝是真的不行了,就此溫順如小白兔,朝廷之上凡事只看秦峰,只要秦峰一點頭,漢獻帝立刻就准奏。

馬日磾他們沒脾氣了。

當然,秦峰並沒有一直虐待天子,只要天子聽話,好吃好喝供著。漢獻帝明白喝茶的含義後,就再也不喝茶了。

秦峰有後世的經驗,未免出現曹操那時候的不好事情,對宮禁控制更加嚴密。國舅董承等人入宮,都有人一路陪伴,漢獻帝因此沒有辦法道出秦峰的真面目。

秦峰還專門派老賈詡,為漢獻帝上課,多講春秋戰國時候的周室。

漢獻帝得到教導,就以自己年幼無德,明發詔書,百官的升遷賞功罰罪,全部由秦峰來處置。

於是,丞相秦峰開始大刀闊斧在朝廷中安插自己的心腹手下,賈詡任職光祿大夫,荀彧任職尚書令徐庶任職中書令田豐任職御史中丞,沮授任職太中大夫,荀攸任職黃門侍郎。周山為典農中郎將,督辦錢糧。

秦峰又大力提拔一直給與自己大力支持的三位岳丈大人,相信有岳丈們在朝中,一定更加鼎力支持。而秦峰的岳丈蔡邕伏完都是老一輩的名士,進入朝廷順理成章。

伏完任職御史大夫,蔡邕為大鴻臚,甄逸為大司農丞。

陳琳為鄴城令,張燕為幷州刺史,田豫為幽州刺史,閻柔為東北州刺史,趙雲為司隸校尉。

又任命趙雲為安東將軍張遼為安西將軍張郃為安南將軍高順為安北將軍。

朝廷正式成立水師,太史慈和甘寧為正副大都督。

典韋許褚皆為都尉。

地方上,辛毗崔琰毛介荀諶王昶,周倉廖化田楷,單經等皆為州郡別駕郡守,都校尉。

秦峰以丞相開府治事,正式成立軍機處,其編制取代尚書臺,軍師六人組一起坐堂。並又明立黑衣衛情報衛督查百官與地方。自此大權皆歸於秦峰,朝廷事務,先稟報秦峰,在發軍機處建章程,最後才奏天子。

然秦峰又得司隸州,又得朝廷,人手就顯得不夠用了。好在教導漢獻帝一番後,科舉順利實施。

秦峰便想著,這是華夏的第一次科舉,一定有很多英才之士上京趕考,到時候一網打盡,只是不知,都會有誰來趕考。

這一日,五月二十日。

秦峰在丞相官署對軍機處做出了指示,這一次的試題,就由你們六位為主考,負責命題以及一切的考試事項。我這裡只有一點要求,一定要嚴格保密試題,絕對不能舞弊的情況發生。才能為朝廷選拔真正的人才。

對於秦峰提出的科舉制度,軍機處的軍師們由衷欽佩,這可是能夠改變時代的制度。作為第一屆科舉考試的主考,這可是名傳青史的榮耀,荀彧他們十分激動,個個離席拜倒宣誓。

主公開科舉之先河,實為天下讀書人的幸事,真是孔聖教育天下後,最重要的決策。屬下代天下的讀書人,永感主公的大恩大德。老賈詡哭了。出身西北邊陲的他,到了四十多歲,才因為亂世有了出頭之日。他對之前的推舉制度,太深有感受了。

秦峰也是喜悅,相信首開科舉,一定能夠吸引天下很多有才之士的到來,今日就檄文天下,都來鄴都上京趕考,要建立花名冊,到時候先送我這裡一份,本相先看看。

喏。眾人應道。

治世需要文人,打天下不能缺了武將,所以秦峰的這次科舉考試,不單單有文舉還有武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秦峰便任命趙雲為武舉主考,張遼張郃徐晃為副主考,負責武舉考試。

並且,秦峰再次打破常規,額外推行了雜科的科舉考試,任命周山負責雜科的考核。

秦峰指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如今天下百廢待興,我們需要各行各業的狀元們,引領行業的發展。為華夏民族的偉大復興出力。

聖主在世,天下萬民之福老賈詡當時就激動的拜倒在地。其他人更不用說。

於是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話,就此流傳天下。秦峰自己都沒有想到,他這句話,激勵了一代有一代華夏各行業的精英們。而為華夏民族的偉大復興出力,成為各行業精英們的座右銘。

隨著檄文傳於天下,老百姓們歡呼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口號,他們從中體會到丞相秦峰對天下萬民同樣的寬仁愛護。而讀書人沉浸在了為華夏民族的偉大復興出力的話語中,個個收拾行囊,上京趕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檄文傳到青州,袁紹頭大,評價道:秦峰摒棄千百年的祖制,滑天下之大稽。他拋棄了世家大族,定然以失敗告終。然而袁紹額外一陣頭大,因為他突然發現,秦峰從來沒有依靠過士族。對於秦峰能夠崛起,袁紹這位士族領袖,百思不得其解。

檄文傳到小沛,劉備只有一縣之地,他根本就顧不上這個。

檄文傳到徐州,呂布不屑一顧。

檄文傳到曹操那裡,曹操大驚失色,秦子進這是要將天下有志之士一網打盡,那我還有何人所用

曹操欲意效仿,卻是被士族阻撓,不得善果。

江東孫策則是力排眾議,學習師父,從而和江東門閥產生了裂痕。而他的兄弟孫權卻是反其道而行,帶著二弟司馬懿,各府門閥遊走安撫,和各家族門閥形成了特別好的關係。江東各路門閥便感到,孫權就是好,比他哥哥強。

至於荊州,蜀中,當地士族把持權柄,豈容劉表和劉璋有所為。更何況,劉表一心安度晚年,而劉璋小年輕沉迷聲色犬馬。

話說只是十幾天,檄文就傳遍了荊州大地。

襄陽城,一位短濃眉,朝天鼻,大黑臉,面貌古怪的年輕人,拜別了養育自己長大的叔叔龐德公,揹著包袱離開了。荊州的士族看不起他,鄙夷他的相貌,而他,立志上京趕考,追隨以賢取人的丞相,匡扶天下。

士元,不要在意外人的眼光,叔叔相信憑你的才華,一定會被丞相重用。慈眉善目的龐德公諄諄教導。

龐統離開了襄陽城,但他並沒有馬上渡江北上,而是轉道前去一個叫隆中的地方。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