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仙界歸來的黑科技最新章節列表 > 五十七 製造機器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五十七 製造機器人

儘管這樣做出來的人造肌肉,效能早已經超標了,但是這樣有停止力啊,不然一拳打出去,手臂能順著關節繞起圈,或是被手臂後面的肌肉拉住,算是自相殘殺,真以為能量無限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從網上訂購了碳纖維的骨架,還有適合運用在關節上的各種直徑的球形軸承,把它們都經過靈氣的浸潤,以達到改善材質,增加壽命的目的。

在洪荒混了這麼久,真就是手笨得像腳丫子一樣的人,也都被生存調教得變成了動手達人,更別說楊青本來就有一定的基礎了。

楊青需要的是人形機器人,難度顯然要比普通的輪滑機器人大得多,各個骨架之間的關節,都被軸承代替了,各個軸承口都要重新加工,人身上有二百多塊骨骼,差不多有一百多處的活動關節,都要用上軸承。

不過類似手指腳趾的部分,他是用一種柔性材料製作的,一是這地方活動餘地較小,一般就只有一個運動方向,另外還是因為,沒有這麼小的軸承。

不過這種柔性材料的效能也相當不錯,可以承受數百萬次的彎折,而不會損壞,所以楊青乾脆把它也當成脊椎的填充物,讓脊椎也達到了人類自身的運動能力,並且還不會因為長期的固定姿態導致腰間盤突出。

儘管只有一個人,但是楊青的工作速度並不慢,一天的時間,他就已經把一具人形機器人的骨架,給做出來了。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速度,完全是因為楊青的車間內,有一臺加工中心,在連上網以後,大多數的軸承口切削,形狀矯正,都是由小嬡遙控,加工中心工作的模式做出來的。

在小嬡繼續加工另外一具骨架的時候,楊青開始了自己的組裝工作。

拿著小錘,把軸承敲進軸承口的外緣,然後再把半球形的端蓋蓋上,再把另一端,如手臂骨或是大腿骨一端的軸承口,塞進軸承的裡口,擰上堵頭,防止它從軸承口裡面脫出,就算是完成了關節的安裝。

因為已經被靈氣浸潤過的緣故,軸承的珠粒都得到了很大的強化,表面更光滑了,因此在這裡面加潤滑油完全是一種浪費,還會汙染裡面的環境,所以這些軸承除了內部有一點點的潤滑脂防灰以外,就沒有潤滑劑的存在了,以後除非出現進水生鏽等特殊現象,不然是不用保養的。

楊青組完了身體的軀幹和四肢,才是手腳和頭顱。

比起手腳,腦袋就簡單得太多了,一個帶著下頜的球體,除了幾個窟窿以外,就沒有任何的活動部件了。

把柔性材料塞進指骨之間,然後用膠牢牢粘住,中間留出了一定的間隙,指骨就擁有了九十度左右的活動範圍。

不過這裡就跟人手不一樣了,因為這裡會有小塊的人造肌肉,用來控制手指的運動,而不像人類一樣,完全靠小臂上的筋來操縱手指。

主要是因為,人類是有機體,活動起來,出現損傷,會自然修復,但是機器人卻是根本沒有生命,時間長了,不是手臂的骨架還有肌肉出現磨損,就是筋脈磨損,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都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為了避免未來某個時刻,機器人出現抓不住東西,導致物品損壞的現象,楊青乾脆捨棄了仿形,而是增加了肌肉,反正人造肌肉的收縮力量遠比真正的肌肉強得多,只需要一點,就能實現強大的效果。

然後是穿線,所有的人造肌肉都是由電流控制,因此整機的線路很多也很複雜,尤其以通向雙臂的線纜數量最多,一條手臂上就有三十二塊肌肉,需要線纜的接入。

幸好機器人的藍圖早就已經做好了,各個穿線的孔位,接頭,都已經做得明明白白,楊青只需要拿著市面上能買到的最柔軟的線纜,往骨架中間的空洞裡面穿就可以了。

也幸虧人造肌肉根本用不到太大的電流,一般只有幾毫安,使用強力模式的時候,也不會超過二十毫安,對於線纜的要求很低,線纜裡面的芯線很細,所以哪怕集中了三十二條線纜,線纜也不粗,可以輕鬆穿過預留的孔洞。

穿完線,才是安裝人造肌肉。

人造肌肉安裝同樣很簡單,在骨骼預留的孔位上傳過去,打個結,拉緊,並且在接觸的位置抹上一點強力膠,就算完成了。

再然後是在腹腔裡面,安裝固定電池包,接上線纜,並且同樣,把充電的位置放在肚臍眼上。

把一臺膝上型電腦,除了顯示器以外的全部,都安裝在胸腔內,主要還是暫時是找不到合適的晶片。

手機芯片效率要比筆記本的晶片差得太多,桌上型電腦晶片功耗驚人,散熱要求更高,在來回運動的情況下,又不能保證水冷散熱不會漏液,風冷散熱的噪音又太大,所以他們只能使用一臺高配的遊戲本,裡面使用的是熱管散熱,來充當機器人的大腦。

不過在時刻聯網的情況下,它們的行動都是由小嬡控制,對於處理器的處理能力,其實並沒有太高的要求。

但是機器人大腦的計算能力越強,小嬡控制起來,就越輕鬆,也可以藉助本地的計算能力,來應付一些突發事件,總之大腦越好,機器人表現得就越像人。

給機器人的腦袋上,裝上兩顆仿人眼的攝像頭,讓它們在眼窩裡面的球形軸承裡面活動。

其實在機器人的頭頂,還有後頸部位,都有攝像頭的介面,到時候它們帶安全帽的時候,就可以把攝像頭安裝在安全帽上面,從而實現機器人無死角的視野範圍。

到這時候,機器人就已經能夠行動了,只不過渾身的黑色碳纖維骨架,掛著淺黃色的人造肌肉,走起路來,就像感染了喪屍病毒的終結者。

因此還要對機器人進行填充,把不飽滿的部位,都用矽膠填充,然後整體塑形,再包上一層帶有微型傳感器的皮膚,才算完工。

上面的步驟,比如組裝骨架,穿線,安裝肌肉還有電池包,大腦等等,一共才花了楊青一天半的時間,但是後面的填充,還有皮膚的包覆,竟然花了他三天多的時間,所以裝修要比蓋一個房子還要麻煩,果然是誠不我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