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仙界歸來的黑科技最新章節列表 > 六十二 晶片設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六十二 晶片設計

楊青搖搖頭,不管他們的打算是什麼,只要自己把晶片成功地移植過來,那麼所有的算計就都會不攻自破。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只不過想要把洪荒的晶片架構搬運過來,遠沒有那麼簡單。

洪荒的晶片,使用的是洪荒獨有的煉器手法,以靈識配合,儘管依然是矽電晶體構造,但是結構卻與藍星上的晶片截然不同。

藍星上的晶片,基本上是一個平面結構,柵極和電晶體都在一層平面上。儘管現在已經大規模應用了3D電晶體技術,比如牙膏廠的3-D Tri-Gate,還有積電的Fi 製程,不過因為加工工具的關係,光刻刻蝕的程度也不可能太深,最多只有幾十個原子,在這基礎上形成的電晶體,也可以看做在一個平面上。

而煉器的辦法製成的晶片,卻完完全全是立體的結構,一層一層地堆疊在了一起,然後以銀導線相連接,已經不能用藍星上面的工藝製程來區分了,表面上看,它的柵極間距足有一微米以上,但是三層加在一起,最多也就0.3微米的製程。

儘管0.3微米也已經是上個世紀的製程了,不過也沒有一微米製程那麼離譜,洪荒的晶片能夠做到他當時帶去的大米手機裡面火龍晶片那麼大,這種疊加模式,功不可沒,可是在藍星上,這種多層拼裝的辦法,就根本沒有辦法進行加工,畢竟光刻模式的限制,就只能讓加工的範圍,侷限在矽晶圓的表面。

除非有一天藍星上,實現了奈米機器人的原子級別加工,不然藍星上的晶片,就只能在光刻的道路上默默前進。

楊青現在當然也沒有辦法做出奈米機器人,手裡也只有一個90奈米的中試線,但是也已經比0.3微米的製程小了許多,就算把晶片全部展開,增加的面積也不會顯得特別離譜。

另外在洪荒的時候,楊青完全是憑藉大米手機上的火龍晶片,來重新設計晶片的,儘管經過接連不斷的改進,晶片的效能已經比起火龍晶片強上了幾倍都不止,可是那是使用煉器的手法實現的,現在回到了藍星上,煉器的方式生產晶片,效率實在太低,一次只能製造一片,且不提對於靈石的消耗,就算是讓楊青一動不動,坐在那裡煉製晶片,一天能生產出來幾塊?

所以哪怕是為了生產效率的提高,楊青也只能從頭學起藍星上的晶片生產的光刻法。

幸好有小嬡這個網際網路的管理者在,楊青才得以在極短時間內,蒐集到了關於晶片生產的所有資料,其中還包括了格芯,四星,牙膏廠和積電的對生產線調教,還是大量的生產經驗。

儘管這些資料一般都會儲存在獨立的區域網中,但是依然逃不過小嬡的重點監管,趁著它們在透過網路轉移資料的間隙,就把這些資料打包給送了出來。

有關於晶片設計,生產的資料堪稱海量,不過楊青進入了先天之後,對於腦域的控制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有了靈石的隨時補充,困擾了他這麼久的消耗問題也得到了極大的緩解,任何資料,顯示在顯示器上的速度,還比不上楊青的理解速度,常常是這一頁資料看完,連下幾頁的內容他都已經知道了。

所以在耽誤了兩天,學習了所有能在網路上蒐集到的教材,論文和資料之後,楊青儼然已經變成了一個理論上的晶片設計專家,以及光刻生產線的資深管理者。

學完了這些,再回頭看火龍晶片,他對原本有些不瞭解,只能照抄的構造就已經有了全新的理解。

有了理解,再看在洪荒上設計的晶片,頓時變得慘不忍睹起來。

在洪荒的晶片,之所以有著那麼強悍的效能,完全是因為加工方式的特殊,還有冰霜符陣的能力達成的,自然架構方面也有極大的優勢,不過現在也有了相當的改進餘地。

在一定範圍內,半導體芯片的工作溫度越低,可正常執行的頻率也就越高,常常聽說國外的DIY愛好者,使用液氮製冷,把通用的CPU晶片超頻到了8G,9G,甚至超過了10G,儘管這並不是常態,卻也說明了晶片在低溫下的潛力。

而冰霜符陣就能使洪荒晶片的常態執行頻率達到3G以上,它那麼大的製程,還能控制住溫度只保持在十度左右,冰霜符陣的輔助功不可沒。

楊青學完了這些課程,對於晶片的設計已經算是入了門,下面就是實操,開始改進起自己在洪荒設計的晶片來。

當然在藍星上設計晶片也沒那麼簡單,由於他的晶片設計仿照自火龍,那麼就要面對來自高通的專利問題。

如果還是像以前一樣,關起門來自己玩,楊青也就不必關注專利了,但是這次他是準備把晶片用在VR裝置上,將來發售的,那麼專利的影響就不能忽略了。

也幸虧有小嬡的幫助,所有的有效專利,都放在了資料庫裡,包括硬體電路指令集,還有通訊技術方面的專利,也幸虧電晶體半導體芯片已經問世了半個多世紀,大部分的基礎專利都已經失效了,要不然楊青需要補的課還要更多。

指令集倒是不必擔心,因為洪荒的晶片本就不是二進制的,而是一種被叫做混沌架構的結構,是楊青剛剛命名的,而火龍晶片的功能,其實很多都是使用軟體模擬的。

不過軟體模擬本身,就會佔用晶片的算力,大多數情況下,還是使用硬體電路更加的划算。

楊青並沒有使用傳統晶片設計軟體EDA,以小嬡的能力,分分鐘就可以複製一個功能類似的軟體,他正在小嬡的輔助下,進行著晶片的設計。

小嬡現在差不多可以呼叫整個網際網路的資源,關於晶片的名詞解釋,甚至比楊青還要熟悉,遇到被申請了專利的電路結構,直接就會被標註出來,還能夠直接找到替代的電路,給換上。

其實洪荒晶片上面,除了整合傳統的CPU,GPU之外,還把記憶體和儲存都整合在了一起。

因為傀儡的身上位置夠大,冰霜符陣也足夠給力的緣故,它的記憶體和儲存都比較誇張,記憶體達到了10Tb儲存足有1000Tb,如果不是楊青那時候有事耽擱了,說不定他們就把記憶體和儲存統一了,到時候直接就是1000TB的儲存,光是聽上去就很唬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