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仙界歸來的黑科技最新章節列表 > 一四七 化土為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一四七 化土為巖

與之一起變化的,還有海面,原本一覽無餘,幾十公裡以外,就能看到的海島。

現在依然能夠看到,卻是魔改後的版本,根本看不到碼頭和上面的建築。

雖然這樣會給那些進港的貨輪,帶來一定的麻煩,不過現在貨輪都有小嬡引領,配合某種精神暗示手段,讓那些靠港的人,很快就能忘了自己曾經見到的東西。

現在,那些隱藏在島上的機器人,才從隱蔽處,紛紛走了出來,正式開始了庫巴島的建設。

先是平整土地,在各種油鋸的威力下,島上生長了不知道多少年的熱帶雨林,紛紛倒了下來,露出下面被隱藏了多年土地。

雖然這樣做,很有些破壞環境的意思,不過對於楊青來說,整個庫巴島的十平方公里,都已經被計算在內,實在沒有辦法留下這些大樹。

而且楊青也早已想好了這些大樹的去處。

對於即將進入的宇宙來說,最稀缺的不是能量,也不是水分,而是有機物。

生命,至少在這個太陽系,依然是個奢侈的東西,從內太陽系,再到柯伊伯帶的小行星,目前也只有一個藍星,存在著帶有勃勃生機的生命,其他的星球上,就只剩下猜想了。

所以島上的一切,他都沒有打算放棄,至少也可以在月球基地建成以後,把它們做成種植基地的營養液。

島上各種高低不平的地方,山脈,岩石,都將被掃平,建成一個長一公里,寬也是一公里的平地。

這裡就是未來宇宙飛船的搭建地點。

儘管楊青更希望把這裡建設成為在藍星上的永久基地,不過考慮到地下永備基地,時間長達兩年左右的建設周期,還是讓他打了退堂鼓。

就這還是因為使用各種符文技術後,節省下來的時間,不然純粹使用藍星科技,這個時間至少要在五年以上了。

有兩年時間,都足夠他從地球跑到月球了,所以楊青不得不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露天建造。

露天建造的好處自然就是不需要考慮場地,和飛船的形狀。

但是最大的困難也在於此,風雨,灰塵,哪怕是溫度,都會對飛船的建造,帶來極大的影響。

幸好他們最先建造的是飛船的船體。

飛船船體楊青準備通體使用鈦合金製造。

鈦合金雖然加工困難,積熱現象嚴重,但是它的強度夠高,質量夠輕,採用鐳射氬氣保護焊接,焊縫也有足夠的強度。

最重要的,這東西的純淨版在洪荒,被稱為秘銀,和靈氣的結合性極好,一般用來做武器的新增成分。

藍星上的鈦合金自然沒有這麼好的效能,但是比起其他金屬,效果還是要強得多,在鈦合金能夠大量生產的今天,楊青很自然地就選擇了這個,而不是又重,靈氣結合又不好的鋼鐵。

也不是質量夠輕,但是其他效能一般的鋁類合金。

未來等到船體建設完畢以後,自然就可以整體封閉,保證裡面不僅無風無塵,甚至就連空氣都可以抽出去。

反正它的建造者,就是那些機器人,除了對電力的需求,其他要求基本為零。

不過這塊場地,光是平整就不夠了,因為計劃中的宇宙飛船,圖紙一再修改,已經從原來的小東西,變成了一個龐然大物。

現在設計的宇宙飛船,長度達到了五百米,寬度是二百米,高度也達到了五十米。

這個體型早已經超越了藍星上最大的船隻不知多少倍,不算載重,僅僅是自重,就將超過十萬噸。

楊青預計它的載重,如果算上擴充套件空間的話,可能會超過兩百萬噸。

要知道擴充套件空間裡面的重量,依然是作用在外界的,那麼它停靠時候,下面的基礎,需要實實在在承受這兩百萬度的重量。

所以平整完土地之後,下一步,就是使用特殊的符陣,對於整個基礎,進行加固。

顯然要使用藍星上常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非要特殊的設計,還有超高標號水泥,進行長時間的作業才行。

不過利用符文手段,卻有很多辦法可以做到這些。

比如現在幾個機器人,手裡拿著的幾個陣基,佈滿了這塊一平方公里的位置,然後匆匆離開。

楊青走進平地的中央,身體忽然懸浮起來,為了崔聰這個符陣,他不惜使用最為耗費真元的飛行。

隨著有些冗長的咒語,還有雙手蓮花般的手勢,一道肉眼可見,帶著紫色的光芒,覆蓋了整個平地。

很快地面上,嫋嫋的白色煙霧升起,帶著泥土的腥味,原來底下的水分,都被蒸發了出來。

接下來地面上,開始了顫動,高頻到幾乎看不出來的振動,只在這塊地,和其他地方接觸的邊緣,才能見到被拋起的泥土砂礫顆粒。

十分鐘後,楊青停止了唸誦,振動也停止了下來。

這時候再看地面,原本土地上,泥土岩石,不說涇渭分明吧,至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

但是現在再看,地面上統一都變成了類似岩石的灰白色,也變得極為平整,整塊地,水平高度相差不會超過三毫米。

楊青也耗盡了差不多全部的真元,落下來,竟有些微微的喘息。

這塊天地,對於術法實在太不友好了,如果在洪荒,他根本不需要使用咒語,來引起陣基的共鳴。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他跺跺腳,感受一下地面的硬度。

就跟他想的那樣,這層地表的硬度是最高的,已經相當於一些粗劣的鋼板了。

越往下,自然就越軟,不過就算是三米以下,跟原本巖體結合的位置,也不會比原本的巖體強度更差。

雖然每塊陣基裡面,使用的都是兩塊源晶作為能源供應,消耗很大,不過一次性就把場地弄好,而不是像正常操作那樣,挖基坑,捆紮鋼筋,然後澆注,耽誤的時間兩個月起,還是要強得多。

楊青這個宇宙飛船,之所以會造成一個方盒子這樣,除了把它弄到月球以後,就直接把它當做基地,不再當做宇宙飛船運輸以外,還是為了儘可能地攜帶物資了。

考慮到自己在月球建了基地,藍星上國家的情緒,很有可能他會被藍星上的國家集體抵制,雖然這不會妨礙楊青偷偷來去,不過想在這麼輕易,大規模獲得物資,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至於這形狀其他的深意,楊青反而沒有考慮過。

畢竟使用的是斥力引擎,初始速度並不會很快,也就不需要考慮空氣的阻力問題。

當速度達到了一定程度,那時候飛船的防護立場也就直接啟動了,從而保證飛船的氣動外形不會受到空氣的影響。

至於到了太空,那除了擔心飛在天上的太空垃圾,其他還有什麼需要擔心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