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仙界歸來的黑科技最新章節列表 > 一九九 點火裝置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一九九 點火裝置

然而到現在為止,除了核心堆的內壁,受到受到中子照射,很快損壞之外,輸入能量,遠大於輸出能量,也是實驗堆遲遲不能進入商用的主要原因。

原本的聚變實驗堆,不管是國際合作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還是國內的東方超環,使用的都是鐳射點火。

多束鐳射聚焦,在反應堆的中心,達到數千萬度以上的高溫,從而讓高壓下的聚變反應原料,產生聚變。

這個關鍵,其實就在點火裝置上面。

作為反應堆的點火裝置,當然要滿足高功率還有持續性。

有了這兩種,它們的體積就絕對小不了,不過現在的實驗堆,還有以後的商業堆,自身就是龐然大物,加上點火裝置,也大不了多少,反而不會有什麼區別。

不過楊青的聚變反應堆,可不只是用於發電,它還將是整個基地的能源核心,未來更是穿梭在宇宙中的飛船和戰艦的能量來源,那麼體型就絕對不能太大。

或者說應該區分開,就是基地裡面,或是其他位置,固定不變的地方,對體積不敏感的地方,可以建設大功率,大體積的聚變反應堆,而飛船上,則需要建設小型低功率的反應堆。

雖然在固定位置的反應堆,同樣可以使用藍星上通用的點火裝置,不過楊青的研究,一向是先人一步的。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他有現成的例子,可以往下扒。

反應堆要求的不就是溫度嗎,那麼在反應堆的中心,直接製造出溫度高達上億度的火焰氛圍不久好了嗎?

氦三的聚變,要求很高,畢竟這也是藍星上都沒有做過的實驗,就連太陽的內部,都不存在這種反應。

太陽一旦發展到氦聚變,那麼大家就應該能看到流浪地球的一幕,也就是說太陽會發生氦閃。

所以楊青之所以放棄藍星的點火路線,還是因為這些鐳射點火,未必能夠成功地點燃核原料,產生聚變。

雖然太陽上面都沒有這樣的聚變發生,並不是說它高達六千萬度的高溫,以及龐大的壓力,都不能讓氦三聚變,純粹是因為在太陽龐大的體積裡面,氦的數量實在太稀少了。

出現了氦三,早就被迫和裡面的氫原子發生反應了,根本輪不到彼此之間的碰撞,就像一滴墨水,滴落在一片大海里,很快就找不到其他墨水分子一樣。

楊青和小嬡,是按照一億五千萬度的標準,進行點火設計的。

洪荒的人類,對於符陣的設計,已經到了巔峰,而且隨著修士對於自身防護的強化,作為殺傷力最強的火系符陣,也自然地水漲船高,具體表現就在,溫度越來越高了。

這一億五千萬度,其實只是開始,要是還不夠的話,楊青還可以連續疊加幾個,至少能達到兩億度以上。

這樣的溫度,哪怕是強大的化神期修士進入裡面,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就被化成一股青煙,直接蒸發掉。

最重要的是,這些符陣,體積很小,很容易壓縮,隨著靈氣的供應增加,火焰的溫度才會越來越高,這樣做成的反應堆,很適合作為飛船的動力來源。

雖然現在的飛船上,大部分功能都需要靈氣作為能量源,來操作。

但是在藍星還有太陽系,靈氣也是一種極度貧乏的資源,或許在太陽或是木星這樣的氣態行星內部,會有一個豐富的靈氣環境,但是在幾顆岩石行星上,還有宇宙空間,絕對是稀缺。

所以聚變反應堆發電,然後用電力生產靈氣,才是未來宇宙飛船的最佳能量來源。

不過現在聚變堆還都沒有建立起來,楊青雖然在理論上,已經完成了聚變堆的應用,然而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真正地建造執行一個真正的聚變反應堆,還是藍星上都不具備的,純粹的以氦三為原料的聚變反應堆。

所以這第一次,還是需要建立在基地附近,而不是直接在主基地的反應爐為止建立。

這自然是透過聚變堆的執行,找到一些bug,修改以後,才會放進基地裡面。

雖然反應堆在工程車輛,沒有把場地清理完成以前,還不能投入建設,但是另外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氦三原料的採集,馬上就要開始了。

儘管氦三透過簡單的加熱,就可以從月壤中分離出來,但是可以從月壤中分離的,又何止是氦三?

月壤中有大量的冰,透過加熱蒸發的方式,就能夠使得冰融化,從而得到很多的水。

水是生命之源,在一個極為貧瘠,比荒漠還差的月球上,水的重要性,要比在藍星上強上幾千倍。

在藍星上,就算是所有的淡水資源都消耗殆盡了,至少還有一望無際的大海。

哪怕海水淡化的消耗遲遲不曾降低,但是到了真正缺水的那一刻,發展的比任何時候都要快。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可是在月球上面,根本就找不到這樣儲量巨大的,極易開採的水資源。

所以在月球上的每一份水資源,都是至關重要,值得珍惜的,甚至比能源還要重要。

在楊青和小嬡說話的時候,月宮基地內部的,已經組裝起來好幾輛的工程機械,正轟轟隆隆地從裡面開出來。

為了便於生產和運輸,組裝工廠都是直接暴露在真空中的,反正生產者又不是人類,而是機器人,完全不需要空氣的存在。

並且在真空中還有極大的好處,就是沒有惱人的塵埃和氧化,影響裝配精度。

因為工程機械,尤其是剷車和挖掘機,省略了液壓系統,從而節省了大量的空間和生產難度。

人造肌肉雖然是化合物,不過暴露在真空裡面,沒有任何的影響,在上面增加了一套加熱裝置,也可以讓它們在極度的低溫下,能夠自由活動。

而且同樣是低溫,溫度在零下一百八十多度的與誒去表面,偏偏是真空狀態,熱量除了蒸發,還有輻射,基本上沒有散熱的途徑。

真空本就是熱量的絕緣體,這些人造肌肉裡面,沒有任何的液體,也就談不上蒸發散熱,而輻射傳導的能量,遠遠比不上做功時候,本身發出的熱量。

因此人造肌肉那套加熱裝置,僅僅在開始階段,起到一點作用,真正工作開始以後,反而需要散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