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仙界歸來的黑科技最新章節列表 > 二二零 隕石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二二零 隕石

雖然這些金屬骨骼,還有外裝甲上面,並沒有刻畫符陣,不能抗拒月球表面的高溫與深寒,只能算是半成品,不過僅僅這一步,就節省了無數的時間。

儘管3D列印的部件,相比鍛壓製造的部件,晶粒粗糙很多,哪怕經過熱處理,列印的液滴也很小,始終也及不上鍛壓後,再切削處理的部分。

不過哪怕有些疏鬆的材質,在幾種金屬合金的配合下,卻意外適合月球的環境。

這批零部件,在生產出來以後,會直接被送進基地內部,在正常環境下,刻畫符文,安裝人造肌肉,然後再把這些使用絕熱材料包裹一遍,使它能夠在真空環境下工作。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為它配備一個含有盤古一號處理器,還有部分簡化版的計算符陣的大腦。

洪荒的科技,和藍星的技術結合,讓出現在月球的機器人,比起在藍星製造的那些,聰明了不少,沒有小嬡的指揮,也能獨立完成工作。

簡化版的計算符陣,基本上是仿照楊青煉製的最早的計算符陣,效能雖然跟能讓小嬡寄宿的最新計算符陣差得太多,不過卻可以不用楊青插手使用煉器的辦法煉製。

在小嬡的操控下,使用火焰符陣裡面的熱量,把純淨的單晶矽熔化,然後跟3D列印差不多的辦法,控制矽原子的移動還有離子注入,形成計算單元。

大概跟光刻CPU差別最大的地方就是,這裡面各種金屬的用量很少,這也跟它不依賴半導體的開關效能進行計算,有著極大的關係。

雖然這些簡化版的計算符陣,是在到了月球以後,小嬡才開始煉製的,而新建的基地,千頭萬緒,到處都需要她的忙碌,可新增的算力,卻讓她的靈識,達到了結丹期的程度。

這就是器靈的好處,尤其她這樣,只需要增加計算符陣的數量還有復雜程度,就能升級的器靈。

更別說她還是從不遜色於楊青的洞府器靈跌落下來的,靈識恢復,就變得更加容易。

倒不是小嬡非要給這些機器人增加智慧,而是在月球的特殊環境下,網路暫時難以普及,而玉簡式的空間波通訊裝置,需要煉製,以楊青目前的狀態,暫時也只能煉製幾個和電磁波相結合的空間波基站,根本沒有時間對玉簡進行大規模煉製。

隨著一個個機器人,在楊青的眼皮底下,被啟用,然後從基地裡面走出去,加入到基地大建設的群體中。

楊青也可以看到,在距離基地只有幾百米的地方,幾個鋼結構建築,也在建造著基礎。

月面被宇宙射線侵蝕了數十億年,到處都是放射性存在的痕跡,那裡可沒有基地這樣完整,可以抵禦各種放射性元素的侵襲。

雖然很大一部分的放射性元素,衰變時候,發出的只有α射線或者β射線這樣無害的射線,但是也有更多,會放射出γ射線,甚至電子中子之類,對人體有著重大危害的東西。

即使現在基地所處的地面,已經處在原本地面以下五米左右了,可輻射強度,就算刨除了來自宇宙的影響,也超過一百倫琴。

所以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把地面繼續向下挖二十米,到這裡,輻射強度才降低到了十倫琴左右。谷

雖然這樣的輻射也相當於乘坐飛機時候,受到的輻射,不過對於身體,倒是沒有太大的影響。

畢竟就連建築物每年都會產生8倫琴的輻射,我們生活的世界,輻射其實是無所不在的,而太陽,就是最大的輻射源。

在月球熔鍊的金屬,其實也是有很大輻射的,礙於月球的環境,金屬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放射性同位素。

只不過鐵鈦鋁這樣的金屬,都算不得重金屬,它們的同位素,放射性也只有α射線或是β射線,危害性雖然也有,但是並不大。

楊青特意在熔鍊過程中,祛除了部分的放射性金屬,但是終究沒有辦法完全去除乾淨,只能在建築過程中,進行部分調整,讓放射性產物,直接排放到檢出的外面,畢竟外面毫無阻礙的環境裡,那些太陽風和宇宙射線,強度都要比他們大上太多了。

並且在內部裝修的時候,配合含有遮蔽成分的有機材料層,就可以讓新建房子內部,沒有任何因為建築物帶來的輻射成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然完全沒有輻射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不僅覆蓋建築物內部的訊號,就連光源都是一種輻射,又怎麼可能遠離呢?

整個基地都在小嬡的指揮下,有條不紊地運轉著,儘管處於月夜,看不到外面的樣子,但是從停留在基地上方的無人機上面,就能看到整個基地,從原來的光禿禿一片,漸漸被建築物覆蓋起來。

這些建築物,不管他們什麼用途,都在一天天地擴充套件著,不時還會有一大片的太陽能電池板,被收起來,然後那裡會被打上基坑,變成新的工廠或是實驗室,當然也可能是酒店。

今天是月夜的最後一天,楊青的目光盯著一個畫面,那裡是距離藍星還有五千萬公里的地方。

這裡有一個隕石,差不多是埃菲爾鐵塔的三倍大,質量應該是在一百萬噸左右。

這又是一顆沒有被NASA標註過的小行星,卻被基地的光學探測雷達發現了。

在藍星,有著大氣層的影響,哪怕可以建造很大的天文望遠鏡,總難免會出現遺漏,失真的現象。

哪怕米國的哈勃太空望遠鏡也是如此,雖然它處在大氣層的外面,但是受到火箭運載能力的影響,它的物鏡就不可能太大。

這樣的望遠鏡,就跟藍星上面的望遠鏡一樣,對於遠方,尤其是星系這樣的大背景,觀察得很清楚,甚至可以發現以往難以發現的秘密。

但是對於近在咫尺,那些對於藍星造成威脅的小行星,就沒有那麼靈敏了。

畢竟小行星隕石不發光,速度還很快,它們在鏡頭上停留的時間,甚至不會超過零點一秒,稍不注意,就錯過了。

這顆隕石,按照小嬡的計算,它會和藍星發生撞擊,位置應該是在西南太平洋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