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仙界歸來的黑科技最新章節列表 > 二八一 碳奈米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二八一 碳奈米管

當然直接捕獲直徑像是著名的哈雷彗星之類的大彗星,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它的質量還是太大了,並且速度也太快。

而上一次哈雷彗星繞過太陽,還是在1986年,它下一次的光臨,還要等到2061年。

而在太陽系中, 彗星的數量其實並不少,只不過絕大多數都到不了能夠被普通望遠鏡或者肉眼觀察的程度,像是比絕大多數行星都要亮的彗星,其實並不多。

據一些不知是真是假的報導,光是每天消逝在藍星大氣層的微彗星,數量就有近千顆那麼多。

雖然基本上沒有什麼彗星會在小行星帶存在,它們的大本營是在外太陽系的柯依伯帶, 並且還有很多,不在黃道面執行。

不過隨著小嬡的全力發動,各種飛船的速度也會飛速攀升到五十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光速,那時候,來往一趟柯尹伯帶,就沒有那麼困難了。

只是在那之前,他們主要的目標,還是小行星帶的小行星。

因為這裡的小行星,不僅同樣數量眾多,裡面含冰量較多的小行星,其實並不少,最主要的還是這裡近啊。

往返一趟柯尹伯帶的時間,已經足夠在小行星帶往返好幾次了。

在這裡甚至還有餘地挑挑揀揀,找一些不那麼大的小行星,直接砸在火星上,省去了分割的麻煩。

當然要達到捕獲彗星或者小行星的想法,小嬡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就比如需要一種合適的拖曳繩索, 或者乾脆用引力光速。

拖曳繩索小嬡選擇了碳納米管材料,這種碳納米管材料,有著令人驚嘆的抗拉能力,是許多科幻小說中,太空電梯的纜繩材料。

如果楊青不曾發現控制引力的秘密,或者在藍星上,建設幾個太空電梯,才是朝太空輸送物資的最佳途徑。

碳納米管的性質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被發現了,並且在實驗室中,生產出了大量的樣品。

只不過目前單壁碳納米管依然不能做得很長,這也是這種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得無比優異材料,應用上的最大障礙。

然而月宮基地成功突破了單壁碳納米管生產上的障礙,最關鍵的還是,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用到太多來自符文方面的東西,即使有也是在輔助狀態。

或者這也算是來自藍星的生產工藝,一次重大的突破, 因為在原理方面,藍星已經研究得非常透徹了, 幾種方式都說的很清楚。

只不過因為藍星的工廠,對於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變數,控制能力不足,才不能生產出合適的產品。

在月宮基地,卻有著最大的作弊器,就是小嬡的靈識還有楊青的神識。

比如使用電弧放電法生產的時候,他們的神識,甚至可以追蹤每一個電弧的落點,還有效果,以及如何改進。

楊青比較忙,或者沒有時間總關注這種工藝的改進,不過小嬡卻擁有著龐大的靈識,還有堪稱海量的計算和推理能力。

在不計成本,連續試驗一個月以後,她就找到了效率最高,質量最好的碳納米管生產工藝。

雖然家裡這些大學畢業生,水平參差不齊,難以獨立主持一次工藝改進,不過都是大學生,知識儲備還是可以的,至少在月宮基地的環境裡,也有著足夠的學習熱情。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以只要不讓他們上手,作為一個指揮者,還是相當勝任的。

至於動手的,都是那些機器人,它們雖然都在小嬡的直接領導下,其實絕大多數,都有著初級人工智慧的晶片,還可以從中央機房,臨時借用算力。

而這些機器人最大的特點,應該就是絕對的穩定了,一件事想,只要依照程式,想讓它們失誤都難。

就在這種人類動腦,動嘴,機器人動手的條件下,能夠不間斷生產碳納米管的裝置,就直接建成了,並且碳納米管上的缺陷,已經降低到了十二個九的程度。

這個程度其實不算什麼,基地的材料,絕大多數的提純程度,都在十八到二十個九以上。

從月球發往藍星的鐵鋰銅等元素,都是這個水平,完全可以說是純淨的金屬了。

並不是不能生產出更完美的材料,而是繼續減少缺陷,會導致生產效率的降低。

現在這種材料,每分鐘的生產速度差不多是五米,而改進加工工藝,缺陷減少,那麼一米材料的生產時間,就直接增加到了一個小時。

把它用作繩索的話,其實遠不用這麼驚細,因為一條碳納米管的直徑,就只有6到7 奈米,這個直徑,其實已經比多的刀刃都鋒利了。

記得在三體中有一個情節,就是針對三體藍星組織的古箏行動。

整個計劃就在在運河的兩岸立上幾根鋼柱,鋼柱間拉上幾條飛刃,就像一個古箏一樣。

這樣藉助這遊輪的速度,它就被切成了四十多片的厚度在五十釐米的薄片。

這種飛刃材料,按照專家的推算,應該就是碳納米管材料。

因為飛刃雖然號稱納米材料,但其實它的直徑應該在微米上下,這樣的材料,符合要求的就應該只有碳納米管了。

如果僅用一條碳納米管,那麼就不知道是拖曳小行星,還是切割小行星了。

拖曳小行星,一條碳納米管的拉力還欠缺一點,切割小行星它同樣沒有那麼強悍。

因為這種材料,最怕的還是各種摩擦,尤其在小行星上面,難免會有硬度不次於它的材料。

所以碳納米管也是要跟麻繩一樣,幾組纏繞起來,編織成一根夠粗的纜繩使用的。

並且它跟普通的麻繩還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它的絲線,是一根通長的那種,因此它的拉力計算,是要至少數十萬根碳納米管的抗拉強度疊加在一起計算的。

儘管它的數量超過了十萬根,但是它的直徑也就幾釐米那麼粗,抗拉能力一根就超過了200GP,幾十萬根疊加在一起,想用它拉住一個重量在幾百萬噸的小行星,似乎也沒有什麼困難可言。

實際上真正應用起來,繩子的直徑至少要在五十釐米以上,還要編織成一個繩網,不然相對與小行星的體積,這根繩子,也跟刀子差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