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仙界歸來的黑科技最新章節列表 > 二九四 山中因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二九四 山中因子

當然這三年中,來自藍星的科技路線,也在發展著。

只不過科技目前已經到了某種瓶頸狀態,我們現在正在發展的技術,其理論還要追朔到上個世紀初,那個大師輩出,理論物理空前繁榮的年代。

到了現在,幾乎沒有任何突破性的進展,大多還是對於上個世紀,一些理論的驗證。

比如前不久才發現的引力波,就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一個推論,終於得到了證實。

而九十多歲的楊先生,差不多已經是這個世紀碩果僅存的大師了,那個我們耳熟能詳的霍金先生,他更大的成就,還只是猜想,就像科普讀物,和學術報告的區別。

大概這個世紀,如果沒有理論上的重大突破,比如四大基本力的統一,那麼剩下的科技進展,就將集中在生物上面。

儘管在國內,生化環材依舊被稱為四大天坑,但是在國外的各大實驗會,依然投入重金,在這個領域裡挖掘。

儘管生物上面投入巨大,但是一旦得到成果,那麼帶來的回報,也是異常豐厚。

不過當小嬡研製的醫用奈米機器人問世以後,歐米的醫藥企業頓時哀鴻一片,因為醫用奈米機器人,幾乎可以治療已知的絕大多數疾病,包括各種絕症在內。

其實奈米機器人也是不能直接殺死病毒的,但是它卻可以殺死攜帶病毒的細胞,死掉的細胞會被白細胞吞掉,然後分解。

當體內所有攜帶病毒的細胞都被殺死以後,人體自然就恢復了健康。

這才是奈米機器人能夠治療包括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在內各種癌症的原因。

也是對於急性白血病治療效果不佳的原因,因為它終究不能取代骨髓,避免它生成大量未成熟的白細胞。

但是它卻可以直接殺死這些白細胞,再利用正在逐步推廣的人造血,讓病人得到近乎正常的血液成分,保證病人有著正常的生理功能,畢竟絕大多數的白血病人,在發病之前,其實與正常人,沒有什麼區別。

人造血液其實也是楊青在為小嬡煉製身體的時候,順便做出來的,然後扔在學員群裡,讓他們繼續最佳化,直到現在,成本和功效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這也是楊青開始推廣人造子宮的原因。

畢竟就算是人造子宮,也要透過血液來輸送營養。

其實各種絕症用藥,才是歐米藥企的最大搖錢樹,這一下幾乎直接被砍掉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

這還是因為制裁一直存在,奈米機器人也沒有透過米國的FDA認證,所以它現在還只在華國國內廣泛採用。

不過隨著奈米機器人的效用被廣泛驗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趕赴華國,進行奈米機器人的注射治療。

儘管他們來華國的治療費用,比普通華國人高了十倍,卻依然阻擋不了他們的熱情。

畢竟生命只有一次,那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錢才是身外之物。

不過楊青發現,有時候他也小瞧了藍星人的智慧。

就比如這個山中因子,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山中因子的發現很早,2007年的時候,倭國科學家山中伸彌,首次將具有特定功能的正常細胞,轉化成為擁有發育成任何功能細胞潛力的幹細胞。

也就是說那些體細胞,被洗白了,變成一個沒有任何特徵,卻能發育成任何細胞的幹細胞。

這個給幹細胞重新程式設計的過程花了大約五十天,使用到四種被稱為山中因子的關鍵分子。

僅僅如此,對基地其實也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為在洪荒世界,有著多種方法,可以讓人短時間內,重新生長出一個臟器,或者肢體,大約築基期的修士,就可以做到,需要消耗的就是靈氣,和必要的血肉組織。

不過對於普通人,這樣的研究還是有著極大的意義,因為這意味著,未來可以透過體細胞,得到大量的人體幹細胞。

還可以定向誘導幹細胞,讓它發育成某種器官,從而進行器官移植。

我們都知道,器官移植不僅需要合適的配型,還要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避免引起排斥。

但是這種用自體幹細胞培養出來的器官,不能說沒有任何的排斥,不過排斥反應肯定能夠降低到最低。

反而楊青和月宮基地的做法,肯定難以推廣,普通人根本承受不起靈氣的價值。

其實靈氣在某些方面可以說無價,也可以說沒那麼值錢,但是這世界上肢體殘缺,或者需要器官更換的人何止千萬,楊青也沒有辦法把他們一一救治。

幸好隨著醫用奈米機器人的推廣,使得大部分需要更換臟器的手術,都可以緩解甚至治癒。

虛擬幻陣使用的大腦皮層通訊,更能夠給盲人和聾啞人,一雙眼睛和耳朵,自然也包括了嘴巴。

因為是最直接連線大腦皮層,那麼除非是大腦皮層損傷,那麼別管視神經,聽覺神經損傷,外界的影音訊號,都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發箍類的東西,傳遞到大腦皮層的相關部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當然要是後天性盲人和聾啞人,幾乎不需要訓練,就能夠立刻辨識出世界的色彩以及聲音。

要是先天性疾病,那麼就要跟嬰兒一樣,重新辨識這個世界。

就算是聲帶受損,難以發聲的人,也能透過一個增設的喇叭,跟外界交流,大概唯一的缺憾就是,他們使用的,就只有單調的合成音,而不是原本的音色,不過該有的感情,也能夠表達出來,對於他們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

總之這個裝置的出現,從根本上解決了盲人和聾啞人的問題,讓他們能夠正常地在這個城市裡生活。

這也算是楊青給華國的一個禮物,畢竟在華國十幾億人口裡,盲人和聾啞人群體也相當龐大,之所以在公共場合少見,主要還是因為他們最長停留的地方,還是在家裡。

而生活中時常遇到的身體殘疾,在人工智慧越發成熟的今天,反而簡單的多。

一個能夠支撐全身的外骨骼,就能讓一位高位截癱者,恢復生活自理功能,其中自然也免不了直接和大腦皮層通訊的部件。

它的存在,真正讓外骨骼,跟上了大腦的節奏,而不需要格外的輔助。

至於那些只是截肢,就更簡單了,在需要的部位,增加一個神經接受轉換器,就能夠接收到大腦的訊號,把它轉換成為外骨骼義肢的電信號。

這種義肢甚至不需要動力,僅僅憑藉楊青以前在藍星製造的人造肌肉,以及神經傳遞的微弱電流,就可以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