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仙界歸來的黑科技最新章節列表 > 九十六 感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九十六 感受

但是用VR頭顯看這些東西,絲毫顯示不出VR的優勢來,完全都是平面顯示,毫無立體感,只相當於私密性較強的顯示器罷了,甚至某些方面還不如大屏幕的電腦顯示器。

因此想要得到合適的效果,就需要特意為VR最佳化過的電影和遊戲。

與普通大片不同,普通大片採用的是多機位拍攝,觀影時候,透過立體眼鏡,來獲得一部分的立體效果,實際上拍攝的還是平面,只是利用視覺差,才會顯示出一種立體的感覺。

可VR電影採用的卻是三百六度環繞拍攝,還有環繞式的立體音效,因此會給人以一種沉浸式的體驗,在觀影中,隨意轉頭,都可以發現不一樣的畫面,就跟人們在自然界生活的效果差不多,所以這才叫沉浸式體驗。

而且在VR電影中,人們還可以實時參與進來,不止作為旁觀者,還可以作為影片中的一個參與者,在每個至關重要的選擇中,替裡面的人物做出選擇,其實到了這一步,已經與VR遊戲相差無幾了,這也就成了電影和遊戲的融合。

只不過由於VR電影的位元速率極大,差不多只有千兆寬頻才能滿足VR電影實時播放的要求,因此一般情況下,都是直接下載到電腦裡面,然後本地播放,才能滿足VR電影的播放要求。

不過小嬡下載電影以後,還有其他的好處,就是可以把VR電影壓縮得極小,以至於一條普通的十兆寬頻,就可以輕鬆滿足好幾部VR電影的播放要求。

同時也為未來可以聯網的VR遊戲帶來了機會,VR遊戲與其他的網絡遊戲有著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資料的大小,一款網絡遊戲,哪怕是魔獸這樣的大型網遊,一秒內也只需要傳輸幾十幀的畫面,而換成VR,它需要傳輸的畫面至少要幾百幀,這樣才能滿足基本的畫面需求,因此這類遊戲對網絡帶寬的需求極高,如果說客戶端千兆網路已經能夠滿足需求的話,那麼伺服器的頻寬就至少是它的幾百倍。

是的,現在絕大多數的VR遊戲其實都是單機遊戲,所謂的聯網功能,也就是增加一個排行榜,而不是斯皮爾伯格電影上描述的,虛擬現實類的大型網絡遊戲。

可要是超級壓縮技術得以應用的話,VR遊戲所要求的頻寬瞬間降低了幾百倍,基本上已經可以在網路上實時傳輸了。

其實超級壓縮技術對於傳統網遊也是一個利好,那就是隨著頻寬壓力的減少,一國一個伺服器,甚至全遊同服都不再是夢想了。

當然這樣做對於伺服器的要求較高,但是相對於全世界同服,這個比較誘人的設想來說,區區伺服器的壓力,克服起來就簡單多了。

哎!現在就等著威華什麼時候能把超級壓縮技術測試好,或者說他們終於能夠知難而退,不再試圖破解隨身碟裡面的程式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們知難而退,才會儘早來跟自己談判,才能儘早把超級壓縮技術推出來。

畢竟沒有超級壓縮技術的支援,就算是楊青開發出VR遊戲,也只能鬱悶地變成單機,而不是設想中的網遊。

看了一會小嬡下載過來的《人工智慧:新的覺醒》,這部由豬場出品的VR電影,儘管這部VR電影只是一百八十度拍攝的,不能完全表現出VR的特點,但是那種上帝般高高在上的視野,已經把VR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也是在這裡,楊青找到了VR頭顯,或者說這個價位的VR頭顯最大的缺陷,就是隨著頭顱的擺動,電影畫面轉動得並不平滑,完全沒有人眼在外界無縫切換的順暢。

這種畫面如果只是固定在一個方向上,還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為了實現VR的效果,VR頭顯上自帶的傳感器,隨著腦袋的每一次晃動,畫面都要進行一次調整,這種遲鈍感其實並不明顯,不然這種VR頭顯也根本就沒有上市的必要了,不過時間久了,以楊青的忍耐能力,都有一種眩暈的感覺,當然這也與他的視力驚人,對每一次移動的頓挫感感覺更為強力的原因。

按照楊青的估計,這種VR頭顯,普通人連續看了一個小時左右的電影,就應該有類似暈車的眩暈感了,不過現在市面上,VR電影大多是十幾分鍾到幾十分鍾的短片,因此這款VR頭顯還是勉強能用的。

不過用來玩遊戲就有些困難了,畢竟遊戲都是快節奏的動態畫面,帶來的不適會更強烈。

也幸好現在的VR遊戲都是一些比較簡單的,色彩對比比較強烈,還可以玩一會,等到未來出現3A大作之類的遊戲,它就完全沒有機會了。

看了一會電影,楊青又換上新下載的遊戲,比如《半衰期:愛莉克斯》,當然還有大名鼎鼎的《Beat saber(節奏光劍)》,都是蒸汽平臺上排名靠前的VR遊戲,小嬡特意花錢買了下來,以參考它們的編寫方式,還有數據結構,順便也給楊青體驗一番。

果然,一千塊左右的VR頭顯,在沒有改造過之前,並不適合玩遊戲,連上附送的外設,只玩了五分鐘不到,楊青就不得不退出了遊戲,下面就只能看在不更換硬體的情況下,小嬡更新驅動以後,這款VR頭顯會有多大的提升吧。

小嬡的動作一向很快,在楊青試用VR的過程中,她已經把VR裝置上的韌體,傳感器,都弄得清清楚楚,順便還編了一個小小的作業系統。

其實如果不需要那麼多的輔助功能的話,作業系統可以做得很小,小嬡的這個作業系統,大小只有1MB,卻把畫面顯示還有傳感器控制一系列功能完美地集合在了一起。

吸取了上次楊青讓她返工的教訓,小嬡這回編寫作業系統,並沒有採用機器語言,而是使用c++還有彙編的混合體,壓縮了以後,就成了這個只有1MB的作業系統。

當然作業系統的大小並不重要,哪怕再大許多,存儲容量不斷增長的記憶體也可以容得下,最主要的是,小嬡在裡面還放置了一個不大的分身,專門負責呼叫計算機資源,插值計算畫面,增加頭顯螢幕的色彩數,使得在畫面上,不會出現因為解析度過低,產生的顆粒感,並且控制傳感器和畫面,儘可能做到畫面的平滑顯示,使得看電影或玩遊戲的時候,不會有眩暈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