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人生在世天地寬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0章 會出人命的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90章 會出人命的

迪恩-史密斯三人經滬上返回美國,沒想著去京城這些地方逛逛,時間就是金錢,很稱職的商人。

相偉榮沒去送他,犯不著,只是將自己的皇冠借給縣府,自個回了老家村子。

家中開始造房,得去看看。

本村五家人的房子全要推倒了重來,但不能一起上馬,不然大夥住哪?

真是有錢了,自己和大哥的房子先動,前排這兩層樓前個幾年才造,這會拆了重建也不心疼。

小姐夫家也同時動工,熱熱鬧鬧,全造三層小洋樓,還是衛生設施完善的前衛建築。

小弟為民和永強家緩一緩,這邊搞定了再開工。

這年月老房重建,大隊裡打個招呼的事,都不需要審批。

緊缺的鋼筋水泥也不是問題,自己雖從物資局離職,但不僅老關係在,如今還是縣裡捧著的財神爺之一,一切都是小意思。

就是工程量大,房子結構還不是這會的農村泥水匠搞得定的,縣三建公司派人來施工。

工人們住的條件差些,借生產隊公房;吃得不錯,造房子速度挺快,到七月底,自己那座都快結頂了。

28號中午,公社的郵遞員騎著那輛郵政大二八,送了份電報來。

是西川洪雅發過來的。

“什麼事?”

還在內部電線、水管施工的新家門口,父親相永棠看到二小子看電報,問了句。

相偉榮面露笑容,道:“就我西川那個好兄弟的大女兒,高考成績出來了,理科全省第三,女探花!”

“那厲害!”父親讚歎道。

相永棠見過世面,這幾十年沒事時還會看看報紙,大隊裡少,去公社也能看。

最近這兩年家裡又有了電視機,雖然毛竹杆天線豎得夠高,這訊號還是挺爛,但也知道外邊的事。

西川是人口大省,全華夏排行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能在這麼大個省裡考個探花,那女孩子不是一般的厲害!

“要讀什麼大學?”

“復旦。”

父親一聽,笑著道:“復旦好,這學校了不得,當年我都沒事去人家大門那晃悠過,就是沒好意思進去看看...”

讀過幾年私塾者對傳說中大學的好奇,但在人家大門口又沒好意思進去瞅瞅,因為幫會分子與天之驕子身份間的巨大鴻溝?

還是有些淡淡的自卑?

相偉榮沒問父親這個,免得他尷尬。

“...到時候有空了,讓人家了來咱們這玩...”父子倆就這麼閒聊了起來。

解放前復旦就很牛的!

至於清北?

不好意思,相永棠年輕時向北最遠也就到滬上,沒去過京城,不瞭解人家情況。

再說報紙上得來的東西,總沒自己切身感受到的來得深刻。

郵遞員早走了,覺得有必要回個訊息,相偉榮騎上腳踏車去了公社座村廿八都,再開車去了區裡,這的郵電所今年起已經能收發電報。

第二天中午在洪雅中學,傳達室的工作人員把一份電報送到了姜世健家。

暑假,全家人都在,正打算吃午飯。

江慶高考理科全省第三,算是超水平發揮,但也在姜世健夫婦的預計上線之內。

自家大女兒讀起書來幾乎無上限;這一屆的幾位主課老師也全是高人,師資力量上不比蓉城的那些重點高中差多少。

當然,姜世健夫婦就是高人之二。

至於之前什麼省狀元那是不去想的,強中自有強中手!

這次是縣狀元、地區狀元,夠了。

就江慶自個覺得運氣差了點,只比省狀元少了三分,有些遺憾...

江世健看了電報,笑著對家人道:“你們相叔叔發來的,說讓老大一接到錄取通知書,就提前去滬上適應一下。

還有,他讓你休息天就住到他在滬上市區的房子,給你嬸嬸作伴去...”

“相叔叔結婚了?”江慶問道。

“還沒呢,應該是未婚妻吧?不過你到時候可要叫嬸嬸,阿姨也行,看那邊什麼習慣...”

電報內容很詳細,根本不在乎電報費。

不單單把事給說明白,連電話號碼都加了一個,相偉榮考慮得很仔細:鄧國偉家的,萬一江慶到滬上時自己和宮雪都不在,那就找鄧國偉,百分百能安排得明明白白、整整齊齊。

電報裡說的還不止這些:要是時間容許,還希望江世健一家都能去趟滬上,到時候也到自己老家做客。

老師家庭有這個好處,暑假都能休息。

但今年還是不行,夫妻兩個都是帶高三,李壽蘭還是班主任。

志願是早報完了,但除了自家女兒,還有一幫學生考後的事需要夫妻倆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明年,明年夏天要是時間可以,我們全家去趟滬上...”

一家之主發話。

今年不行,那就明年。

......

房子造得七七八八,洪雅那邊也回了電報,江慶會提前幾天到滬上,到時候就算自己沒時間,讓鄧國偉去接人也成。

永強也早從香江返回,過兩天兩兄弟就要出門辦事,九月再出發去香江和北美,甚至還要要去趟非洲,下次回家最早也得是年底。

天氣還是熱的有些讓人心煩,自家那點口糧田包給村人種,租金免了,給點糧食就成。

不夠部分簡單,只要有錢,農村裡買點大米、稻穀還是有的。

這是在永強家,這些天暫住這,等過些天這頭開始動工,永強母親就會暫住到自家那邊。

正和堂弟說完接下去出門的大概計劃,看到憨憨的梅梅一身短打出現在門口,身上還有不少泥點子,腳上穿著雙三輪車車胎做的涼鞋,顯然剛去幹活了。

不是沒給他鞋子,也不是沒給他工錢,這會農村人幹活,這種穿著自己做的涼鞋正合適!

看到兩人,氣色很不錯,甚至還有那麼點長胖了的梅梅“嘿嘿”笑笑,把手裡提著的東西一遞:“挖的,給你。”

相偉榮一看清他手上拿的是啥玩意後,眼睛都睜大一截...

“你哪挖的?”

梅梅是傻,但幾歲小孩的智商還是有的,對熟人問話也能回答兩句,這就道:“廠子外水溝,草太多,我去掏。”

他手上提著根顯然是臨時編的短短草繩,草繩從一條鱔魚的鰓和嘴巴那穿了過去。

典型的農村傳統提魚法,可不典型的是:這條鱔魚他提著都尾巴有點拖地,看著至少兩斤多重,甚至能有個三斤!

梅梅真是個忠心的,偶然找到點好東西,也想著給他口飯吃的人。

以前就這樣,會給常喊他挑水、給點零錢的人家送點自己田裡幹活時逮住的稀罕東西。

有時候會是幾條大一些的鱔魚,有事是個稀罕的甲魚,連稻花魚他也會送。

他傻,但會記著人家的好。

可這麼條鱔魚...

你敢吃?

農村人提魚不講究,反正大部分都是當天下鍋。

草繩這麼一穿,鱔魚還在動,活的,但再丟水裡估計也活不過幾小時。

永強接過魚,左右一看,打算讓梅梅帶點什麼回去。

他聰明著呢,一溜煙跑了...

不強求,苗木場裡不缺他吃喝。

“二哥,這魚活不成了,蒸了?”

“至少十個人吃,不然會出事!”

梅梅好心,可他不知道,這麼大的鱔魚要是一兩個人吃,那是會出人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