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人生在世天地寬最新章節列表 > 第40章 不買說不過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0章 不買說不過去

故宮很大,真的很大,一圈逛下來,都讓相偉榮打消了繼續走回酒店的打算。

李樹星三人精神頭十足,還想去對面的景山上轉,看看崇禎自掛東南枝的那棵歪脖子樹還在不在。

自個暫時是不想陪他們了繼續逛了,昨晚睡得太晚,今兒一早又起,加上昨天這一路汽車、飛機的也算舟車勞頓,感覺有點累。

不是身體累,是精神,上輩子年紀大了後有睡午覺的習慣,貌似這輩子也略受點影響。

以前就算出車時,中午卸貨的功夫,都會在車上眯上個二十分鍾、半小時的養養神。

年紀大過,才知道養生的重要。

“我回去睡個午覺,你們隨意,下午兩點去琉璃廠,到時候在那邊碰頭就行。”

看他真沒逛景山的想法,其餘三人也不堅持,這就暫時分開。

拎著裝碗的網兜,在附近隨便找了個集體食品攤,買上幾個個頭挺大的肉包子當中飯。

想儘快趟床上睡午覺的人,絕不會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坐下來慢悠悠吃飯這事上。

之後就在神武門前等,很快上了輛送客人到故宮的空計程車。

啃著大包子住京城飯店的遊客,少見!

終究是京城最好的涉外酒店,有叫醒服務,白天也行。

安安心心一覺睡到下午一點半,到了飯店門口,讓前臺預約的計程車已經到了。

琉璃廠,無須多描述,從清代開始就有名,從頭到尾一大堆與古玩、文房相關的店鋪。

計程車在小街口一處空地停車,裡頭太窄,這會還有施工翻修的地方,開進去太麻煩。

這處“停車場”還是京城計程車送客至琉璃廠的必到之處,提前五分鐘抵達,還沒下車,就看到堂弟三個在那站著。

“等多久了?”付錢,下車問了句。

“不到兩分鍾。”

回話的是舒輝。

都曾是多年老兵,說了到某地集合,除非意外,不然都會提前五分鐘左右抵達。

不會太早,但也絕不會遲到。

四人往小街裡走,還吸引了一些附近居民的注意。

琉璃廠不是廠,是條街,別說那些個橫巷,連街上都有民居。

前兩年這開始整修,要恢復其文化老街的榮光,但工程速度顯然比較慢,這一眼望去,大部分還是老舊,甚至是破舊的平房,灰撲撲的。

不挑,打算是店鋪就進。

招牌上這個齋那個店,反正全是國營性質。

也不看上頭到底寫著啥,第一家剛進去,裡邊的工作人員一看進來四個華僑一類的人物,立刻挺熱情的打招呼。

華僑好呀,手裡有大半個月前發行的外匯券,這樣的生意得抓牢。

可惜,生意沒做大。

這就是家專賣筆墨紙硯的老店,與榮寶齋最早的經營項目一樣,俗話稱為南紙店。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牆上老字畫有幾幅,但也就是噹噹裝飾的,人家不做字畫生意的。

硯臺、老墨有老貴的寶貝,可相偉榮不懂這個,更不玩這個,喜歡這些的是那些個擺弄筆墨的文人雅士。

就買了幾條據說是清代留下來的名墨,價格還不低。

不懂沒關係,如今的琉璃廠這些個國營店鋪內,除了會明確告訴你新仿製的一些藝術品,就沒假貨。

說是清代的名墨,那一定是到代的名墨。

還明碼標價,絕不還價!

順手買這個,自己不用,也不會賣,需要的時候拿來送人也好。

二、三十年後,多少著名畫家、書法家都是這類名墨、老墨的瘋狂追求者。

但也沒買多,要這些玩意,榮寶齋裡多的是。

買上幾條,這還是秉承著既然進來了,那就得給店家個面子的想法。

紙盒包好,最貴的一條還是個漂亮的禮盒。

當然,買這些只需要人民幣,相偉榮這四位可不是只有外匯的華僑。

店員將盒子用繩子紮起成一提,老傳統,拎著走也方便。

斜對門看著是家賣瓷器的,這個好,自己喜歡。

單開的木門,上半部分鑲著塊大玻璃,牆上也有幾塊。

老店鋪風格,打烊時,外頭會嵌上一排防盜的木板。

店員熱情,早看到這四位了。

注意到手裡提著斜對門買的墨,從包裝分辨還是頂級老貨,絕對的大客戶,還是真會買的好客人!

琳琅滿目,中間擺的是,四周木頭敞開式展櫃裡擺放的也是,大大小小什麼都有。

隨意掃了一眼,對正在介紹自家店鋪的一位中年工作人員道:“我說,恕我眼拙,怎麼咱這店裡這不少看著賊光亮呀?”

一聽這個,中年工作人員笑著道:“這位先生,您真是行家!

那些其實就是新的仿製精品,都是國營瓷器廠的大師傅們根據上級要求,全手工精心燒製的,不少工藝水平甚至比到代品還要高。

有些外賓就喜歡這樣的物件,而且相對物美價廉,價格上與到代品有明顯差異,您一看標價就明白了。”

創外匯,國家也不是什麼都會拿來賣的,就像在這琉璃廠,一般情況下,乾隆年之前,包括乾隆年的精品就不得賣給外賓。

而且外賓中絕大部分也就是買個漂亮,咋辦?

簡單,仿唄。

咱們華夏國營瓷器廠裡有的是大師和技術精湛的技術工人,從建國初就開始仿,大部分專門拿來出口賺外匯。

少量就是擺在琉璃廠這樣的國營瓷器古玩店、文物商店、華僑商店、友誼商店裡賣。

等幾十年後,五六十年代仿製的那一批精品,能讓不少專家都難以分辨。

既然已經確定這四位中領頭的是行家,就不推薦仿品了,全指著那些個到代品介紹。

相永強和舒輝跟著湊熱鬧轉,李樹星在一張待客的太師椅上一坐,就是個左看右看。

塊頭太大,這得花瓶什麼的又擺放得太密,怕給撞了、碰了。

剛才進門,都是低頭彎腰,大個子的煩惱。

走走看看一圈,做到心中有數,對琉璃廠這一片的瓷器價格有了個大體的認知。

最終只是用三百外匯券買了個光緒官窯的百蝶賞瓶,當初的官窯標準器。

貴了,不貴就不是琉璃廠,這一類玩意就是拿來高價換外匯的。

人民幣不能買,必須得外匯!

將來這種一模一樣的瓶子拍賣市場上有,也不是天價,20來萬而已,但看著真是漂亮。

人家熱情,李樹星都在那喝上茶了,不買點說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