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人生在世天地寬最新章節列表 > 第5章 鋸子,正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章 鋸子,正好。

幫著林特局拉了回傷員,第二天天沒亮就出車,前後開了十幾個小時的解放8噸長半掛,去了趟象山石浦港的漁業冰庫,幫著食品公司拉了回冰凍水產。

等在北崗路口的新造冰庫卸完貨,回到車隊時,這都已經到了晚上12點。

職業貨車司機收入是高,但就是這麼辛苦,這趟路程比去省會杭城都遠,補貼是有整兩塊,但不好賺!

明早自個這輛貨車還要出車,去慈溪,換上輩子那會,睡上個五六個小時之後就連軸轉不算個事,但如今的相榮沒那個興趣,提前就同辦公室打了招呼,讓代班的去。

不違反車隊的規則,一趟石浦港來回夠遠,第二天休息不為過,對得起那幾十塊工資,只是大部分駕駛員不會這麼幹、捨不得補貼而已。

一覺睡到上午近八點,洗刷之後出門,東邊三間辦公室裡邊的人都到點上班了。

碰上車隊長郭文喜,主動提了下前天去南山的事,後者應該已經知道,但提上一句是道理。

順道又去看了眼明天的出車排班表,再去財務室出納那領了這個月的工資和上個月的各種補貼,一共95塊2。

9張大團結、一張鍊鋼工人外加張毛票長江大橋,都是新鈔,還散發著油墨味。

國有單位,每月八號發錢,一般鐵打不動,除非碰上星期天順延一天。

這幾個月每次領錢,相偉榮都會忍不住想“以前”這不到一百塊能買點什麼,去趟菜市場貌似都不夠。

可這會,妥妥的鉅款!

一般工人別看月工資三十幾塊,但家裡要花銷,更不存在外快這個概念,大部分家庭一年到頭都存不下100塊現錢。

至於農村...

隨時能拿出兩張大團結的人家都不多!

把“大團結、鍊鋼工人”摺好放進上衣口袋,第三套人民幣還會用很多年,如今犯不著藏起來搞收藏。

自己還得吃飯呢。

毛票子褲兜裡一塞。

想到明天自個那輛解放牌保養,修理科那幾個夥計得忙大半天,自己也得去幫著打黃油,今天得把些事給辦了。

順手從辦公室要了個腳踏車鑰匙,26寸永久,騎車出門一路下坡,都不費什麼力氣就到了北直街的北崗路口。

公用腳踏車,牌照紅色“公”字頭,不是公共汽車的“公”,而是公家的“公”,這車屬於物資局的。

車隊有錢,配了三輛,一輛大二八,兩輛26寸,誰要用就去辦公室拿鑰匙。

等騎回來,保證輪胎有氣,剎車沒失靈就行。

江南省富裕,剡縣也不窮,但老百姓家庭腳踏車的普及率並不高。

相偉榮記得幾年前,每次開著軍車去蓉城都能看到浩浩蕩蕩的腳踏車大軍,據說蓉城老百姓每家平均三輛,數量驚人,不知真假。

小縣城和大城市的生活習慣、空間距離不一樣,大城市沒個腳踏車,很多人上班都會抓瞎。

小縣城嘛,走路上班半小時才到的算路遠,一般十幾分鍾的最常見,大部分人家犯不著挖空心思去搞張腳踏車票,再死命存個一百五六去買一輛。

駕駛員們更是懶得買腳踏車,開車的不喜歡騎車,再說了,這不還有公家腳踏車可以騎。

相偉榮管著那臺212,但終究不能像二、三十年後自己的私家車那樣用,影響還是要注意的。

食品公司冰庫在路口東北角,沒急著過去,先在東南角的城關鎮集體飲食店“三八點心店”花了9分錢吃了個大燒餅、喝了碗鹹豆漿,這才騎上幾步到了對面的冰庫。

管大門的還記得他,相偉榮給人家遞了根大前門煙,取了昨晚寄存在靠近大門口一處小冰庫裡的麻袋。

冰庫管理員給了根麻繩,還幫著把冰冷、硬邦邦的麻袋結結實實捆在腳踏車書包架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個麻袋,就是食品公司給駕駛員的好處,還提供免費冰凍寄存服務,不限時間那種。

這年月,冰箱不好找,更別說凍大家夥。

騎上車,幾分鐘後到了林特局的大門口。

看傳達室的老頭自然認得他,壓根沒攔,就是沒想這位停下腳踏車,問了句:“安師傅,顧局長在不在?”

說著,掏煙,給了人家一根。

禮多人不怪,要想關係跑得開,散煙準沒錯。

“在,剛來半小時,這會可能在辦公室。”傳達室這位姓安,這個相偉榮倒記住了,就不知道具體叫啥。

人在就好,也不用再騎,推著走一段就到辦公樓樓下。

就個兩層樓的辦公室,局長辦公室是二樓東邊第一間。

剛停好車,還沒等相偉榮上樓找人,就聽頭頂上有人在對他說話:“今天怎麼有空過來?

快,上來喝茶。”

二樓欄杆那冒頭的是顧詢武。

抬頭看了眼,大聲道:“不上來了,過會得去我哥那一趟。

忙不忙?

要是不忙,找把鋸子來。”

“鋸子?”顧詢武剛才找兩個科長剛說了點事,就聽到樓下的說話聲。

聽出來是相偉榮,把手頭兩個檔案收攏了一下,就出來看看。

一聽問自己要鋸子,腦子轉不過來彎:要鋸子幹嘛?

“鋸鋼筋的手鋸最好,鋸木頭的也行。”

相偉榮加了句,又拍了下書包架上頭的麻袋,“趕緊的,稀罕東西,還凍著呢!”

顧詢武不是榆木腦袋,以為是自己的大帶魚來了。

凍成一大坨,化開太慢,鋸子貌似挺合適。

送東西送到單位,太誇張了吧?

不會,別忘了如今80年,朋友送點稀罕吃食過來,正常的很。

就是拎上兩隻老母雞進人家局長辦公室,那都不稀奇。

當然,前提你得是人家親戚或者朋友,還不能是來求著人家辦事的,不然也會有人背後說閒話。

這裡是林特局,鋸子不缺。

沒找木頭鋸,局長同志從二樓找了把鋸鋼筋的手鋸下來,這會相偉榮已經把大麻袋從車上挪下來,放在臺階上。

下樓的顧詢武一看清麻袋樣子,手裡拿著鋸子,有些吃驚,道:“我說,你這一麻袋是什麼寶貝?”

沒見過,反正不是帶魚:看清了,麻袋都沒完全裹住裡邊的東西,一截彎著、凍得硬邦邦的水生動物尾巴露在外頭。

相偉榮踢了腳麻袋,道:“海鰻。

昨天拉回來一車,真不知道食品公司那些人怎麼想的,我們這根本沒吃這東西的習慣,知道怎麼做的都不多。

裝了9噸,我看他們都要賣到猴年馬月去。”

東海出產的海鰻很有名,但剡縣雖距離大海就百來公里,有吃海魚的習慣,但真沒幾個人吃海鰻,甚至很多人都沒見過這傢伙。

顧詢武沒糾結為什麼給他送這玩意過來,他倒是見過鰻魚幹,也吃過,但冰凍的鮮貨還是第一次見,所以沒從那條尾巴認出是什麼魚。

這會局長同志關心的是:“我說偉榮,我記得那些做鰻魚幹的也就一兩斤、兩三斤一條,這一麻袋我看就一條?”

相偉榮從兜裡掏出把小刀,正拆麻袋的縫合線,一旁半蹲下的顧詢武已經看得出來,這是一條一麻袋!

“就一條,大家夥!

這東西一麻袋標準裝有46斤,比帶魚重,真不知道那幫人怎麼這麼喜歡6。

不過也有少量例外,這麻袋就一條,押車的特意給我選的,加上袋子65斤...”

魚太大,總不能切成兩截拼裝,反正算的是總重。

“...我也是第一次拉這魚,以前聽椒江那邊的戰友說過,這東西切片,略微醃上半天,和大帶魚段一樣蒸起來吃,味道一流!

而且按著漁民的說法,帶魚再大也是低階貨,不上檯面,來客人都不能上桌。

這海鰻就是好東西,可以上桌招待客人的。”

說著,麻袋拆開,裡邊盤著條水怪一般、尖牙利齒的凍海鰻。

尖尖的腦袋,嘴巴微張,上頭的利齒看著都有點瘮人!

60多斤一條,一條就超過一標準袋。

人家押貨的業務員就是實在,其它絕大部分都是一袋46斤左右,給駕駛員一袋特別重的,客氣!

“前半段還是後半段?”相偉榮笑著問道。

盤著、凍得硬如石頭的魚,這就不是輕易能搞開的。

鋸子,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