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東漢好姐夫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7章 密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57章 密謀

“只需讓朝中暗中反董之人尋得美貌女子,分別誘惑董卓和呂布,再尋一機會,讓董卓撞見呂布與那美貌女子親密,或者讓呂布見到董卓與那美貌女子相會,然後在推波助瀾,挑撥董卓和呂布,此事就可成了。嗨,我們操這個心做什麼,他們怎麼搞與我們又有何干?來,喝酒!”為首年輕人拿起酒葫蘆大飲了一口,又遞給姜盛。

姜盛正要喝酒,突然見為首的年輕人對著姜盛身後說道:“文若兄?”

姜盛連忙轉頭,見荀彧已經醒來,站在不遠處。

原來這年輕人與荀彧相識,於是道:“文若,既然偶遇老友,何不來共飲一壺?”

荀彧喜道:“主公,不必再去潁川了,你要找的人,就在眼前了!”

姜盛大喜,轉身對為首年輕人道:“你是郭嘉?”

為首年輕人有些尷尬,說道:“在下戲志才,這位才是郭嘉!”說著指了指方才只說了一句話的年輕人。

姜盛喜道:“哎呀,今日偶遇奇才,實乃我姜盛之福啊!志才、奉孝,姜某失禮了!”

郭嘉道:“什麼?你就是姜盛?”

姜盛道:“如假包換!”

荀彧道:“這位就是冀州牧、右將軍姜盛!”

郭嘉道:“怪不得看大人器宇不凡,原來是得遇高人了!失敬失敬!”

戲志才又指著另一名年輕人道:“這位是石韜石廣元!”

石廣元?這不是與崔鈞、孟建、徐庶並稱為“諸葛四友”的人嗎?怎麼會在此處?

姜盛問道:“廣元老弟,你不是在荊州嗎?怎麼會在此處相見?”

石韜道:“在下四處遊歷,只是不曾到過荊州,不知大人為何說在下在荊州?”

“你認識崔鈞、孟建、徐庶嗎?”

“徐庶徐元直乃是我之同窗,至於這崔鈞和孟建,在下並不相識!”

姜盛一想,是了,歷史記載石韜和徐庶客居荊州的時候才認識崔鈞和孟建的,現在他還沒有去荊州。

荀彧道:“三位老弟,相逢不如偶遇,今日在此風雨之夜,破廟之中,得遇明主,何不叫聲‘主公’?”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戲志才、郭嘉、石韜齊聲道:“願為主公效力!”

姜盛大喜,說道:“能與三位相遇,實乃上天厚愛我姜盛啊!我理應置備酒宴,與各位一醉方休,只是這荒郊野嶺的,難以實現!”

戲志才道:“方才我們已與主公同飲一壺酒,已是莫大的榮幸!只是,現在這壺酒也已經喝完,實為憾事!”

荀彧道:“既然此行的目標已經實現,明日我們就可以返回冀州了,到時候還要叨擾主公一頓好酒。”

姜盛道:“不知此處距離陽翟還有多遠?”

石韜道:“主公可是要去拜訪水鏡先生?”

“水鏡先生?”

戲志才道:“水鏡先生乃是陽翟隱士,名號叫做司馬徽,素有識人之明,各路諸侯拜訪者甚眾,先生不勝其煩,已經搬去荊州了,主公若是想見水鏡先生,實屬不易。”

“我與水鏡先生乃是舊識,相必不會被拒之門外。”

“雖是如此,但無人知道水鏡先生住在何處,我與奉孝曾去求訪,無功而返。”戲志才說得有些遺憾。

“主公方才曾問刺殺董卓之事,可是已有打算?”郭嘉問道。

“嗯,不瞞諸位,密謀董卓之事,我已經安排執行。就如志才所言,但我心裡還是沒底,既然潁川之行的目的已經達成,我想親赴長安。至於那水鏡先生,只好等來日有緣再見了。”

“主公,現在冀州諸事未定,難以組建大量兵馬,赴長安吉凶難測啊!”荀彧勸道。

“西去長安,路途遙遠,若是大軍前行,興師動眾,恐難成事,我想帶精銳親兵潛入長安,以圖大事。”

“主公身擔冀州重任,不可以身犯險!刺殺董卓之事,自有更適合之人去完成。”

“以王允之能,恐怕難以成事啊!那呂布到底上不上鉤,還很難說。”

“事在人為,若是天已註定,成敗與否,主公去不去都沒有區別,何必以身犯險呢?”

“有些事還是要親力親為,要不然寢食難安啊!再者說,除掉董卓並非我的唯一目標,還有皇上!”

荀彧驚道:“主公,皇上乃是天命所歸,不可逆天而行啊!”他以為姜盛想連獻帝一起除掉。

姜盛一怔,隨即笑道:“文若你想到哪裡去了?皇上乃是我的大舅子,我怎麼能欲行不法?我的意思是,除掉董卓,還要幫助皇上鞏固皇權。現在長安是董卓的天下,除掉了董卓,難保他的部下不會作亂!”

“既然主公下了這麼大一盤棋,可要從長計議,確保萬無一失!”

“不必從長計議了,恐怕王允很快就會有所行動,各位若是不辭勞累,就在這裡謀劃一番吧。”

“對,擇日不如撞日,我們就好好合計合計。”戲志才道。

“董卓現在所能依靠的呂布貼身護衛,寸步不離,首要做的是調開呂布,主公與董卓積怨頗深,萬不可露面,方才聽主公說王允很快有所行動,想來王允必定在其中主事,王允現在表面上還是董卓的紅人,只要他有機會安排此事。”

“正是如此!王允會邀呂布到府上飲宴,席間安排美女敬酒,挑動呂布的色心,然後再邀請董卓,待挑撥兩人衝突之後,讓呂布殺董卓。”

“計劃雖好,但風險極大!”郭嘉道。

“此話怎講?”

“呂布對董卓的忠誠度有多高,我們誰都不知道。而董卓麾下的李儒奇謀百出,很容易識破,若是那呂布識破了真相,則不僅大事難成,還會連累了朝中一眾忠良的身家性命!”

荀彧道:“奉孝的擔心不無道理!為了安全起見,我們應該在呂布赴宴之時對董卓動手!”

戲志才道:“董卓屢遭刺殺,警醒地很,呂布離開董卓身邊的時間不會太長,我們必須確保一擊必殺!只要董卓身死,呂布就算識破也無力挽回!”

“有道理!不過萬一刺殺失敗,豈不也是連累眾多?”

郭嘉道:“這個就不是問題了,尋找機會刺殺董卓的人多了去了,呂布離開董卓身邊,不知會有多少刺客盯著,董卓又如何認定與王允有關呢?主公請放心,行動之前,請向王允引薦我,到時候如何處置,我自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