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東漢好姐夫最新章節列表 > 第63章 宛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3章 宛城

圍困宛城的朱儁連續幾個月的輪番攻城,均宣告失敗,麾下將士損失頗為嚴重,無法繼續保持圍城態勢,只得撤去了包圍,在宛城外五里處扎下營壘,然後堆砌土山,試圖以高對低,用弓箭陣掩護步卒攻城。

晨霧濛濛,休整多日的朱儁軍開始行動。朱儁兵分兩路,一路由荊州刺史徐璆指揮,佯攻城西南,另一路精兵由朱儁率領,趁著霧氣轉移到宛城東北。

巳時一刻,徐璆首先發動了攻擊,韓忠見宛城三面毫無動靜,仍然以為朱儁軍主攻一處,於是僅留少量部隊駐守其他各方,而令宛城黃巾主力死守西南。

徐璆為了拖住宛城黃巾主力,把佯攻變成真攻,而且看起來根本不惜代價,城中黃巾不疑有他,集中精神防守徐璆軍的進攻。

將近午時,朱儁身先士卒,率領精兵突然由東北方發起了攻擊。宛城東北方是朱儁軍歷來攻擊的重點,所以東北角的守軍相對於其他各方的實力要強一些。

朱儁部雖然是挑選出來的精兵,但攻城時的阻力並不小。朱儁身中三箭,仍然大吼著在城頭廝殺。

眼看著朱儁要被守軍殺敗,這時孫堅率領淮泗精壯也殺了上來。朱儁見孫堅來援,叫了聲:“文臺(孫堅的字)來的正好,守住城頭就是勝利。”

孫堅手舞古錠刀,左劈右砍,斬殺十數人,然後帶領淮泗精兵沿著城頭與守軍廝殺,很快掌控了局面,隨著越來越多官軍的登城,宛城自東北角向兩側都落入了官軍之手。

西南角的戰鬥依然慘烈,但韓忠早已得報官軍攻上了城頭,於是下令各部迅速回撤,退守內城。

朱儁各部大開外城大門,蜂擁而入。自六月起,連續五個月的作戰從未成功,而此刻攻下了外城,這已是莫大的勝利,士氣大增。

打下外城後,朱儁令各位圍著內城紮營。

韓忠探得訊息後非常恐懼,他本是膽小之人,此前按著張曼成的策略堅守不出,藉著宛城城牆的防禦才壯著膽子,此刻外城已破,內城被攻破只是個時間問題。

雖然宛城黃巾各將領都表示死守,但韓忠執意投降,眾將領只得服從了韓忠的意思。

信使到得朱儁營中陳述歸降之意,並將韓忠的請降信交與朱儁。

“將軍,韓忠若是歸降,我部可免攻城之損失,善莫大焉。”軍司馬張超道。

徐璆道:“不戰而屈人之兵,此乃上上之策。此番韓忠請降,實乃朝廷之福。”

秦頡也表示贊成,但朱儁搖了搖頭,說道:“出兵有形同而實異的地方。秦末時,各處烽煙四起,沒有穩定之主,所以以厚賞來勸降。而現在海內一統,只有黃巾造反,現在如果接受他們的投降,那就滋長他們造反的風氣,給他們有利就進戰,不利就乞降的想法,這是縱敵長寇的策略,不可選。”

朱儁是主帥,若是眾人繼續同意韓忠投降的事,難免會給人以私通黃巾的誤解,於是都不做聲了。

朱儁令左右斬了信使,然後懸首級於大營外。

黃巾守將見朱儁如此態度,紛紛報與韓忠知道。韓忠眼見投降無望,而眾將領也是主戰,於是下令各部與官軍決一死戰。

朱儁一聲令下,官軍開始攻打內城,城頭黃巾死守不退,完全是拼命的打法,與官軍同歸於盡摔落城牆的比比皆是。

徐璆、孫堅、秦頡各部雖然浴血奮戰,但始終未能攻上城頭,經過近五個時辰的連續作戰,內城仍然控制在黃巾手中,朱儁只得宣佈停止進攻。

第二日晴空萬里,朱儁登上土山觀察內城情況,若有所思,然後對軍司馬張超說道:“我知道了!黃巾賊外圍堅固,既然請降不得,橫豎是個死,所以他們才會不顧一切地防守,萬人一心,尚且不可當,何況是十萬呢!看來強攻是要不得了,不如撤了包圍,集合部隊出城。韓忠看見包圍已經解除了,必然會設法逃走,死戰的士氣洩了,我軍再突然襲擊,黃巾必敗!”

韓忠那邊黃巾雖然有死戰之心,但求生的**更強,眾將領圍在一起商量突圍之策,若是有機會帶著部隊突圍出去,到哪裡都能繼續鬥爭,但要是留在宛城內城,絕非明智之舉。

朱儁為了防止黃巾識破他的計策,於是再次發動了攻擊,可想而知,在黃巾軍的死守下,官軍又遭遇了失敗。

朱儁只好組織“撤軍”,城頭黃巾看得真切,報與韓忠。

韓忠道:“黃巾連番苦戰都被我軍打退,損失不小,看來朱儁是想休整之後捲土重來。”

副將孫夏道:“這是我們突圍的好機會,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若是朱儁再來圍困,我們就插翅難飛了。”

眾黃巾將領也是這個意思,韓忠道:“好,就這麼辦!”

冬天的夜來得快,韓忠率領黃巾軍趁夜出了宛城,早有探子將黃巾軍的動向反饋回來。

朱儁大喜,披掛後率軍出營,左有徐璆,右有孫堅,數萬兵馬突然出現在黃巾軍周圍,韓忠大呼中計,掉頭就往宛城跑,眾軍見主將逃走,登時大亂,朱儁鳴鼓進軍,從城外追殺至城內,連續砍殺十餘里,黃巾軍死傷不計其數。韓忠快到內城門的時候,南陽郡太守秦頡率軍攔住,又是一陣廝殺,韓忠帶騎兵向秦頡投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秦頡道:“本太守上任數月,卻連南陽郡的治所都未進一步,全是你的罪責,今日若是留你,本太守顏面何在?”說完就揮刀砍了韓忠。

眾黃巾殺開一條血路,退入內城防守。韓忠既死,黃巾推副將孫夏為主帥,堅守內城。

此時的內城並不像韓忠在的時候,黃巾軍惶惶不可終日,幾無能戰之心。

朱儁吸取了教訓,決定圍三缺一,逼孫夏率軍突圍,然後分而擊之,孫夏果然中計,率軍突圍,被朱儁各部分割包圍,孫夏率黃巾各部不顧一切逃竄至西鄂精山,朱儁率軍乘勝追擊,連斬孫夏及以下黃巾將領七十餘名,數萬黃巾殘部成了官軍的刀下亡魂。

南陽郡盡平,朱儁大軍在宛城休整,而北線的戰事取得連番勝利之後卻遇到了跟宛城一樣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