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返1977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五十七章 成績斐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五十七章 成績斐然

1986年,是我國農曆丙寅年(虎年)。

這一年,也是西方世界科技發展遭遇重大挫折的大災之年。

本年度,美國東部時間1月8日上午11點48分。

美國備受世人關注的“挑戰者”號太空梭,在發射飛行了七十三秒後,突然發生爆炸。

機上的七名宇航員全部罹難。

但這還不是全部,美國人倒黴後又輪到了蘇聯人。

同是這一年,4月6日凌晨1點分。

位於蘇聯烏克蘭地區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還發生了另一場爆炸。

大約八噸的強輻射物質在這次爆炸中洩露。

其輻射量比1945年美國重創島國時,所創造的輻射量高一百倍。

蘇聯為此不得花費巨資製作一個巨大的石棺,覆蓋在爆炸的反應堆上來控制輻射洩露。

這對與美國進行多年軍備競賽,早被拖得疲憊不堪的蘇聯財政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而與之恰恰相反的是,我們共和國的經濟、科技發展,在此時卻是處於蓬勃向上的階段。

哪怕切爾諾貝利事件發生之後。

我們籌建多年即將動工的大亞灣核電站,為此事件遭到了外界質疑和香港居民的聯合反對也一樣。

我們的“偉人”,隨後不但用堅定意志排除了一切異議,如期照常實施了施工計劃。

我們的科學家和工人,也用長達數十年的安全執行。

證明了我們的核電站,遠比西方世界的核電站更值得信賴。

並以此有效解決了香港的用電緊張問題。

同樣是本年度,由於共和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震驚了世界。

年初時,“偉人”繼1978年後第二次登上《時代週刊》的封面,被評為“年度人物”。

這一期的《時代週刊》幾乎用了所有版面為國內的經濟改革進行全方位的報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們的採訪團花費了總共五天時間走訪共和國各地。

週刊的高階撰稿人喬治?丘齊在報道中這樣寫道。

“僅僅隔了幾年,重返共和國的外國人簡直不敢相信他們訪問的是同一個國家。品種豐富的食品自由市場,農村蓋起來的整潔小屋和充滿生機的鄉村工業。這些都是他們以及他們的國家所沒見過的。是東方的奇蹟。”

確實如此,這是美國媒體對共和國取得的成績,難得的一次真實報道。

此時,我國不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到廣泛推行。

全國範圍基本實現了分田到戶,農村的基本溫飽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就是我國南方的許多地區,也以小商品經濟為基礎,發展出了全國性的流通網路。

尤其是春節過後,七十六歲的社會學家費孝通來到蘇南地區。

更是被這裡生機勃勃的小商品經濟的運轉模式所震撼和感動。

為此他不遺餘力的撰寫文章在報紙和雜誌上盛讚“蘇南模式”。

由此,不但溫州的家庭工業火了,蘇南的鄉鎮工業火了。

華熙村也作為“蘇南模式”的改革典型,在全國範疇擁有了一定知名度。

但必須得說,此時只把欣賞和讚歎的目光投向蘇南地區,卻不免有些侷限。

因為就在冰天雪地裡,就在看似思想意識極為保守的北方。

不冒進、不激進,有條不紊,穩紮穩打。

吃祖宗的老本兒,以不怎麼具備先進性的傳統工藝品手工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房山縣龍口村,同樣成績斐然!

1985年全年,龍口村工藝品廠的產值突破了四百萬元。

雖然比華熙村創造的工業產值要少上近半。

可刨除成本後,他們所獲得的實際利潤卻是差不多的。

而且龍口村的人少,不但每個居民獲得了六千元的年終分紅。

工藝廠養活的八百多工人,和為廠子做散活兒的近千家庭婦女,也帶動了附近數個村莊的經濟。

並且龍口村這一年,還把公共基礎設施繼續完善,已經追上了京城的標準。

如果再考慮到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提倡精神文明,普及基礎教育的工作。

或許真正全面的比較起來,龍口村的積極意義還要超過華熙村一些。

當然了,正是因為這樣耀眼的成績。

龍口村雖然沒被全國所認知,但一樣被縣裡授予了“先進集體”的稱號,並被縣報多次報道。

而兆慶,也成為了龍口村村民和林書記心目中實質的帶頭人。

不但林書記大事小情總喜歡帶上兆慶一起討論,願意問他的意見。

就連龍口村的村民也愛用“我們自己的李向南”來評價兆慶。

這句話的來歷,是因為大年初三,電視臺剛剛播出一部十二集的改革大劇《新星》。

劇中由周裡京扮演主角李向南帥氣穩重,又朝氣蓬勃。

既善於處理矛盾,又不畏艱難,勇於向古陵縣的種種弊政說不。

這個角色可以說是全國人民,都打心眼裡喜歡的帶頭人形象。

所以說,能給予兆慶這麼高的評價,足見大家的服氣與認可。

而對這一點,兆慶的岳父安書記可是一點不吃醋,甚至內心裡多半還有點樂見其成呢。

至於兆慶本人,他更不願意辜負大家夥的信任。

於是在這新的一年裡,他並沒有安心躺在功勞簿上。

還在繼續為龍口村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毫無疑問,即將開放的石花洞旅遊景區,就是最好的突破口。

所以除了在洪衍武和水清的支援下,和“北極熊服務公司”打聯手,按計劃開展餐飲業務的同時。

兆慶經過考慮,他結合這方面的優勢,便打算發展農業大棚,和鵪鶉養殖業。

他的想法很簡單,如今消費市場對優質商品的需求正在擴大。

春節前的京城,南方蔬菜和海鮮銷售火熱就是最好的證明。

特別是今後餐飲業務一旦展開,龍口村也就有了完全屬於自己的銷售渠道。

生產出的農產品即便是不能及時銷售出去,也能透過自己的渠道販賣給遊客。

絕不會像當初的雞蛋滯銷的情況出現,風險不大。

更讓他增強信心的是,這個想法一跟洪衍武商量。

不但立馬就獲得了這個表弟大力稱讚與支援,甚至洪衍武還給他的產品銷路兜了底。

倆人經過一番更詳細的討論,直接確定了生產方向。

那就是不碰大路菜,只生產高檔優細菜,最好是外國引進品種的“特菜”。

比如綠菜花,捲心生菜,西芹什麼的。

如果“北極熊”餐廳和石花洞旅遊區還不能完全吃下來也不要緊。

洪衍武會在永定門蔬菜批發市場有熟人,可以從那兒銷出去。

鵪鶉蛋更好辦。“北極熊”做罐頭的需求量也大了,完全可以包銷。

另外還可以把本地吃秋天草籽兒產下的雞蛋和醃雞蛋,作為獨具特色的地方拳頭產品。

而這件事最重要的意義還在於。

如果大棚菜專案獲得了成功,龍口村不但做到了手抓工業,不放農業,而且以後永遠都是不用看天的豐年。

但能否獲得華熙村帶頭人那樣的榮譽。

自己能否也像吳任寶一樣光彩奪目的站在全國人民面前,兆慶倒並不在乎。

因為他是在報恩。

對把女兒嫁給他的安書記報恩。

對在困難年月裡庇護了他一家的龍口村全體村民報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