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返1977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九章 市場體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九章 市場體驗

思路已經成型。2月15日當天晚上,喝完酒一回去,半醉中的洪衍武就迫不及待開始著手準備。

他別的也沒幹,先找父親要來了一張當天的《京城日報》研究上了。

在當年,《京城日報》第四版(最後一版)的下端,有一個廣告區。其主要內容就是電影廣告。

此外,還刊登有少量文藝演出、體育比賽、電視節目之類的廣告。但肯定是沒有商業廣告,那個年代還不允許呢。

而在電影廣告裡打頭的,一般都是偉大領袖會見外國領導人的紀錄片,其實就是故事片的加片。其餘則要標明各類故事片在今明兩天的放映場次和時間。

有些包場或票售一空的電影,儘管對讀者觀眾已經失去意義,但也會印出來,標明“滿”或“全滿”的字樣。

所以只要手拿這張報紙,不但全市的各個影院一目瞭然,不同片目的場次和票務情況也能大致瞭解到。

洪衍武先大致算了下影院的數目,就感到十分滿意。

因為據報紙上顯示,全市的公開售票的所有型別影院全加在一起,也不過三十家。

其中,東城區的大華電影院、長虹電影院、明星電影院,西城區的首都電影院、紅樓電影院、勝利電影院,重文區的花市電影院、天壇南裡電影院,玄武區的中華電影院、大觀樓電影院、廣安門電影院,朝陽區的紫光電影院、勁松電影院,還有豐臺區的右安門電影院,是屬於“專營影院”。

而吉祥影劇院、華夏兒童劇場、東四工人文化宮、西單劇場、地質禮堂、重文影劇院、重文區工人俱樂部、珠市口影劇院、菜市口影劇院、天橋劇場、京城工人俱樂部、蓮花河影劇院、曙光影劇院和朝陽區工人文化宮,則屬於“兼營影院”。

有一個最令人欣喜的情況是,在所有各區中,竟然以玄武區的電影院數量最多,一共有八家。而且好幾家電影院屬於“小酸棗”、“紅葉”和“小雷子”的勢力範疇。

這不能不說,對於洪衍武即將起步的“倒票事業”,實在是一種莫大的便利條件。

就這樣,經過一夜的深思熟慮。2月16日一早,洪衍武就把陳力泉、“小百子”、“小媳婦兒”、“小乳酪兒”,還有“淘氣兒”、“菜刀”、“順子”、“三蹦子”統統都發動起來。

他不僅要求這些手下們分赴玄武區的各個影院去看電影,還要他們晚上一起來彙總各處的親身體驗和見聞。

而他最關注的內容,就是每家影院的座位數量,座位編排,電影的上座率、影片票價以及新影片的預售日期!

在當年,電影票主要分三部分內容。副券,排號(這部分內容中還包括蓋著印有放映時間的紅藍戳子),加價部分(原票價是一毛或五分,票尾是加價,自一毛五起,五分錢一標)。

僅從這一張不及一揸長的小票子上,就能顯出出不少的影院相關資訊。可由於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具體情況差異較大。

比如說現在的影劇院是一概單雙號。可那時候既有單雙號的,也有數字排號的,像計委禮堂票面上的第一排居然是最後一排。

所以搞清每家影院的座位數目和編排方式問就相當重要。座位數目直接影響到能拿到多少票子。自然居中的好座位,也會比通道兩邊的、或是挨著廁所的座位賣價要高。

而電影的上座率,主要是針對一天的不同場次而言的。如果弄明白每個場次的大致情況,就能知道哪個時段的票子最有利可圖。

至於影片的價錢,基本還算統一的。學生和成人是兩種票價,學生票一毛(寒暑假五分),成人票一毛五到兩毛五不等。但新片和老片的價錢並不一樣,這就會有加價部分。

但說了歸齊,在所有的資訊中,新影片的預售日期才是最關鍵、最核心的一點。

這是因為當年想看電影到觀眾太多了。電影院為了解決每場放映前,人員極度擁擠的現象,便採取了預售電影票的辦法。

觀眾可以上午買下午的,下午買明天上午的。甚至於熱門電影,往往可以提前幾天甚至十天半個月買到票。

從好的一面來說,預售票制度既便於維護秩序,也讓觀眾撲空的機率大大降低。不過從另一角度來講,既然有了充足的時間可以運作,便使得“倒賣電影票”這種行為,有了最大的可乘之機。

應該說,洪衍武對手下們提出的這些調查要求並不高,基本有點文化的人都能完成。

可也要知道,當年被“運動”耽誤的人們,肚子裡的墨水實在是有限得很。所以大多數人聽了後都覺著暈頭轉向,實在沒底能完成任務。

好在洪衍武早有預料,他把已經提前制定好了表格分發給大家。上面簡明扼要劃出了格子,寫好了條目,只要大家把內容填寫進去即可。大部分的,靠數字就能完成。

而他唯一額外的要求,就是提醒大家最好買最後一排的座位,以便把每家影院座位的平面示意圖畫好帶回來。

這樣,眾位手下才算有了些信心,各自遵命行事。

於是這一天玄武區的八家影院都出現了怪事。每家售票視窗都有人買了最後排的電影票,而且還是這一天能買到的所有場次……

眾人再會面,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還是在晚上營業的“新豐飯館”小吃部裡,洪衍武要了幾個冷盤,請辛苦了一天的大家喝酒吃餛飩。

說真的,這一天不間斷的電影欣賞,普遍把大家看得頭暈腦脹。

最慘的就是“三蹦子”,他腦子太實在,真是不打折扣地把每個場次都看完了,午飯晚飯,都是買點燒餅湊合的。

最後一場要不是“菜刀”找他來,及時叫住了他,他現在還在電影院裡體會第七場《大浪淘沙》呢。毫不誇張的說,至少有一半的臺詞他都給背下來了。

所以他坐下來沒二話,先是兩碗餛飩下肚才有精神頭說話。

相比較而言,“小媳婦兒”和“小乳酪兒”倆人就要靈性多了。這倆人到下午就互相換了場地,傍晚的時候還把票子轉手賣了,在一起吃了頓晚飯。

當然,正事肯定沒耽誤。因為到這個時候,他們負責的影院,情況已然摸清。至於晚上幾場的上座率,票既然已經售罄,那自然就不會有別的結果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還別說,大家夥任務都完成的不錯。不但洪衍武需要的資訊差不多都搞齊了,反饋回來的具體情況也相當的好。

具體說來,別看是工作日,但由於在寒假期間,基本上每個場次也都能達到九成以上。而中午11點半左右的正午場和五點之後的三個晚場情況最好,屬於全部爆滿。

特別是晚場的票過了午後就很難買到了。所以還真的有不少人在影院門口等著票子轉讓,多數都是結伴的男女,只是這種機會很難遇到。看《夜戰白橋》(夜站白瞧)和《戰鬥英雄布拉姆》(不拉幕,意思是不放映)的可能性更多。

“小媳婦兒”和“小乳酪兒”的票賣出很順利,只嘗試著加了一毛錢,這是因為他們手裡都只有一張,對情侶而言,還得冒風險去湊另一張,如果要價太高,人家就不太樂意了。

至於在映片目不同,所造成的影響也有,像《秘密圖紙》和《野火春風鬥古城》,青少年更趨之若騖。而《青春之歌》和《冰山上的來客》對青年男女更有吸引力,通殺的是剛引進的香港電影《三笑》,絕對經典,老少皆宜。

但總地來說,工作時間以外的場次反正都是爆滿,追究其中差異,意義並不太大。反正如果有票肯定能賣出去,頂多也就是青年男女比青少年更願意多出點兒錢罷了。

而最關鍵一個訊息是,大概從下週開始,大觀樓和廣安門電影院又要預售一部新的國產電影,片名叫做《大河奔流》,還是長達三小時的上下集長片。由於聽說影片中會出現偉大領袖和總理的形象。所以今天就見到不少的人特意來打聽。

到這個時候,洪衍武算是徹底安心了!

沒錯!事實證明,他的判斷完全正確!

人民群眾對文化的渴求太大了,電影票確實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