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返1977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二章 分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二章 分紅

如果說洪家的鬨堂大笑,展現的是一顆“手榴彈”引發的效果。

那麼遠隔百里之外的龍口村,舉村的震撼和激動,那體現出的就是“連番轟炸”的威力了。

同樣是這一天傍晚,龍口村除了孩子和行動困難的老人,幾乎所有成年村民都聚攏在村支部辦公室外的大榆樹下,來參加村委會臨時召集的戶外大會。

儘管當時寒風凜冽,天色漸黑,甚至為此還耽擱了村民們家家戶戶的晚飯。

可沒有一個人喊冷,沒有一個人抱怨,反倒每個人都興致勃勃,甚至是血脈僨張。

因為安書記和兆慶,一字不差的遵守了他們當初的承諾,馬上就要給村民們分紅了。

而且還不是小數目!每人分八十元!

全村老少,無論男女,只要是龍口村的人,哪怕是個襁褓中的嬰兒也有份!

要知道,這樣憑人頭算,最多的一戶甚至可以領到上千元,哪怕人頭最少的也有二百多元。

這甚至比許多家庭過去辛辛苦苦幹上一年賺到的還多。

現在白白就能拿到手裡,這豈不是天降橫財嘛!又怎能不讓人欣喜若狂?

而現場,整整十萬塊“年終獎”碼放得整整齊齊,多達上百沓人民幣就放在臺上。

在眾目睽睽之下,這份錢幣聚集成小山一樣的霸氣景象,完全超出了任何一個人的想象。

在等著排隊領錢的三百餘戶村民又怎能壓抑得住激動?

有的村民至此仍舊不可置信。

“這些錢是真的嗎?真的會分給咱們?”

有的村民咽著吐沫,滿是興奮。

“這還有假。安書記什麼時候騙過大夥兒,他向來說話算話……”

還有人由衷感嘆。

“了不起啊。兆慶可真是好樣的,就這麼一個工藝品廠,居然賺了這麼多錢……”

總而言之,無一例外,每個人原本平日裡無甚光彩的眼睛,此刻都有了光澤。

一種充滿憧憬和滿足的幸福之光!

因此在大會正式開始的時候,所有人都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耐心,自覺維護了良好的秩序,並帶著一份欣喜的感恩之心安安靜靜聽著安書記和兆慶的發言。

甚至在安書記當眾一一宣佈幾項新政。

說明年要把已經包產到戶的土地重新收回,恢復集體所有的政策。

兆慶作為廠長,今後工資定為二百元一個月,年底分紅加倍。

村委會全體成員也從此在工藝品廠享受一份優厚的工資待遇後,也完全沒有一個人反對。

因為貨幣除了價值尺度的作用,還有能讓人們的腦瓜開竅的功效。

哪怕村裡最愚笨的人也知道眼前這些錢是靠誰才得來的。

村民們很容易就能算清這筆賬,到底是怎麼來才最合適。

既然安書記和兆慶給大夥兒掙了這麼多錢,他們作為幹部和有功之臣,自己多拿幾個自然是應該的。

另外,別說共和國的老百姓本來就服管,退一萬步講,即使為了這個天上掉餡餅的福利,村民們也不能跟村委會對著幹哪。

更何況話說回來了,安書記是什麼樣的為人?在村裡又是什麼樣的威望?

還有兆慶哪,誰願意白白把這麼多錢分給大夥兒啊?那他能這麼幹,人品能差的了?

所以說,他們的決定一定是為大家夥著想。錯不了。

果不其然,村民們自己的腦補還真沒想錯,隨後兆慶的發言為安書記的決定做出了詳細的註腳。

他解釋說,土地恢復集體所有制,主要是為了便於靠農機具和僱傭幫工的手段,來實現高效率的農業生產。

這樣在完成上級的收糧任務的同時,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把龍口村的人從土地上解放出來。

靠小農經濟要想掙錢太難了,“無商不富”啊,大家夥想要共同富裕,只有靠村裡的工藝品廠才行。

所以他正式宣佈,從明年起,龍口村的工藝品廠歡迎大家加入,成為正式工人。

任何成年人只要技術達標,入廠考核透過,每月就能拿到四五十元的固定工資收入和額外的獎金。

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從現在起,技術水平差的人利用冬天的時間去拜師,為了入廠好好學一學,練一練。

至於待遇上,搞石雕和木器的工資最高,刺繡和縫紉的要低一些,手工編織的最低。大家可按照自己的條件和願望,量力而行。

最後呢,兆慶還表示今年幹得晚了,下一個春節前,自己有信心讓廠子完成的利潤目標,從今年的十六萬增長到四十萬。

明年,他要讓村裡每個人的分紅達到二百元!

於是至此,兆慶的豪言壯語把大會的氣氛徹底帶入了高潮。

那現場簡直是歡聲雷動啊,十六萬和四十萬的數目,把村民們個個轟炸得暈頭暈腦。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巴掌一拍,“呱唧呱唧”得都沒完了。

也不知是誰帶了個頭,幾乎所有人都先後喊了起來。

“感謝安書記啊,感謝兆慶!感謝村委會,感謝工藝品廠!”

“大夥兒全聽上頭的!讓怎麼幹就怎麼幹!誰不幹誰就是個球囊!”

“安書記,兆慶,明兒去俺們家裡喝酒啊!託你們的福,這是從未有過的肥年啊!”

而在這種熱烈的氣氛中,就聽安書記一聲令下,分錢也終於開始進行了。

說實話,村會計今天的工作可真不容易。因為天冷,發錢忒費勁。

哪怕是到了村民手裡,他們數了半天,手都數軟了,都還沒有數清楚。

所以一直到晚上快九點,現金發放工作仍在繼續。

有意思的是,當時雖然已經有大部分村民領到了錢,但好些人還捨不得回家。

他們如同炫耀似的,就站在村委會門前的燈光下反反覆覆數著,同時相互詢問對方領了多少,又打算怎麼花。

說白了,就真跟培斯演過的那個小品臺詞似的。“我王老五從來沒見過這麼多錢啊……”

結果恰恰就在這時候,更讓人想不到的情況又發生了。

村裡的大喇叭竟首次在夜色中嘹亮的響了起來。

就聽兆慶的聲音在大喇叭裡頭喊著。

“各位村民同志,各位村民同志,有個事兒忘了跟大家說了。今年元旦,京城市政府已經宣佈徹底廢除購物券了。這也就是說,‘三轉一響一咔嚓’,再不需要什麼工業券了,今後我們農民只要有錢,那就可以隨便買了。所以臨時宣佈一下,我明天就要進城了,給親戚送點年貨。那麼如果有誰有這方面需求,趕緊列個單子給我,我可以幫助採購啊……”

好嘛,這個補充的訊息又是宛如驚雷,震倒一片啊。

龍口村本已經安生下來的狀態一下又成了沸騰狀態了。

領了錢的人一聽,再也不抻著了,一部分作鳥獸散,趕緊往家裡跑。

不為別的,主要他們這些人的腰裡,還真沒這麼趁錢過,確實有點燒得慌。

那真得兩口子好好商量一下,看看到底是買什麼……

還有一部分進了村委會圍住了兆慶細問。腳踏車什麼價啊,縫紉機什麼價……

於是當這一夜過去,有一個黎明來臨的時候,太陽雖然還是那個太陽,但龍口村卻已經不是那個龍口村了。

在昨日之前的無數個清晨裡,這個村裡的人還幾個人設想過自己會有上百元的閒錢。

可到了這一天的開始之初,卻出現了無數的人要把成千上百的錢花出去。

一夜時間真是天壤之別啊!大家確實是發了!暴發!

當三臺黑白電視機,六個照相機,七十多輛腳踏車,五十塊手錶,三十六臺縫紉機,六十八個半導體收音機的數字,最終統計到兆慶手裡,連他這個倡議者都被嚇了一跳。

他不由苦笑一聲,真是自找麻煩,這麼大的事兒,恐怕又得麻煩洪衍武這個表弟幫忙想辦法了。

而就在此時此刻,如果我們對比的來看一下全國的情況,恐怕會顯得更有意思。

比如說遠在江蘇,資產已經達到二百萬之巨的“天下第一村”的當家人吳仁寶,當時也在打著精明的算盤。

他認為“包產到人,農機關門”的情況只是暫時的,是因為分到地的農民手裡錢不多。

今後只要農民手裡一有錢,市場需求就會重新噴薄。家家戶戶要買農具噴藥,市場無比巨大啊!

所以他給1983年定的目標是投資成立華西藥械廠。

不能不說,他確實找到了藍海,僅1984年,藥械廠就大賺200多萬。

而且由於家大業大,華西村的領頭羊地位也是一時難以撼動的。這種氣魄絕不是剛起步的龍口村能及的。

但先胖不算胖,後胖壓大炕。

吳仁寶“無工不富”和龍口村的“無商不富”還是有差距的,格局畢竟差了一籌。

就是靠著一字之差,龍口村和華西村的距離將會越來越近。

其次,還有津門的大邱莊。這一年,他們創造出了“農業奇蹟”。

過去大邱莊有11 個生產隊, 1200 多個勞動力,種4000 多畝土地,最高年產糧120 多萬公斤。

但現在種地的人越來越少,農業狀況卻越來越好。

至今年止,全村從事農業生產僅有173 人,產糧卻達到了170 萬公斤。

可以說大邱莊的農業勞動比例和人均產量已接近當時的美國水平。

而他們所以能做到這樣,是大量勞動力轉到工業上去以後,經濟實力大增,給農業不斷投入,農田作業從種到收,已全部實現機械化。

在那裡,農業才會成為令人羨慕的事業。

所以說,大邱莊就是一個最佳的樣板,而龍口村的計劃與之不謀而合,相信明年就會見到非常顯著的效果。

最後,我們還可以再來看一看四川,希望集團董事長在做什麼。

1982年,下海初步成果的劉永好和他的兄弟們此時面臨著最艱難的日子。

他們賣出的一筆十萬元大單,因為農戶遭災,雞都死光了,因而變得顆粒無收。

同時他們借錢投入買到的種蛋仍在孵出小雞,迫使他們只能低價處理,斷尾求生。

於是從此,看到市場風險後,劉家兄弟開始謀求新的轉變。

他們這才把目光從已經飽和的養雞市場移開,盯到了兆慶已經幹上了兩年的鵪鶉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