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諸天科技之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零三章 大力出奇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零三章 大力出奇跡

物質是從宇宙誕生之處的正反物質湮滅不對稱產生,所以嶽原舟的想法很簡單。他想透過這種大規模正反物質湮滅模擬當時的場景,然後從中找出規律。

單純的正反物質湮滅肯定不行,所以他之前才去驗證神舟文明賦予資訊的能力。為的就是在加下來的實驗中,新增一些他想要的變數。

比如給實驗區域內的物質新增一道可發生對稱性破缺的資訊,其實這種資訊對於目前的神舟文明來說還是很難,畢竟這是弱力科技的巔峰體現之一,神舟文明還欠些火候,不過賦予資訊提高一些發生的可能性還是可以辦到的。

就這樣,在物質解壓器大規模提供物質的前提下,源源不斷的金屬被賽博坦射線改成變形金屬,緊接著便按照既定模板變形,然後這些一坨坨金屬便與批量生產的特製部件組成一艘艘反物質主力艦。

寒暑易節。

偌大的黑洞附近變成了一個龐大的造艦工廠、太空船塢,一艘艘月球大小的主力艦彷彿湯圓下水一般,進入這個反物質宇宙的星辰大海。

從黑洞提取物質,轉換金屬特性,變形金屬變形...組裝。科技文明的生產力在這裡被發揮得淋漓盡致。

賽博坦射線與變形金屬使得神舟文明的生產能力直接超過同等級的蟲族,甚至連同等級的機械文明都比不過。這顆黑洞彷彿變成了遊戲中的刷兵點,擁有龐大物資後盾的情況下,源源不斷主力艦被刷出來。

當成千上萬艘反物質主力艦被製造出來後,它們便駛向星空深處,捕捉恆星、行星。在這段時間內,無數恆星系被神舟文明以芥子納須彌空間裝備整個捕捉,變成一顆顆小球儲存於倉庫之中。然後返回實驗基地,等待下一步的行動。

S星系直徑大約六萬光年,恆星數量大約四百八十億顆,在經過神舟文明地毯式捕捉之後,其棒旋懸臂直接空出了一片廣度八千多光年的恆星荒漠區。

如此一番動作後,終於有足夠的物質進行湮滅實驗。

但是湮滅嘛,有了反物質必須還有正物質。這個宇宙當然沒有正物質,所以嶽原舟便讓第一艦隊從靈籠宇宙運。

原本他是想從超神宇宙拿的,但想到歸零者要在那裡做實驗,便打消了這個念頭,不過他覺得都一樣,反正是都正物質。

於是不久之後,一顆蘋果大小的圓球被送到嶽原舟手中,他透過裝備的觀察孔向內望去,裡面是一個恆星系。如今被空間等比壓縮收納於圓球之中,在他觀察的時候,便有裝置為他提供此恆星系的資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是一顆年齡大約有吧億年的恆星,顯然它是一顆處於少年時期的恆星,在它身上裡有大量的恆星早期特徵。在它的軌道上擁有一顆巖質行星和兩顆氣態行星,最近的一顆是巖質行星,距離恆星只有三千多萬公里,它的質量為地球的0.7倍,體積與火星相當,這顆行星被恆星引力鎖定,有一面永遠面朝其主序星。

再往外便是一顆1.2倍木星質量的氣態行星,第一顆巖質行星與這顆巨型氣態行星還有其主序星第三顆行星形成軌道共振關係,比率是8:5:3,既這顆氣態行星繞主序星五圈,第三顆行星則公轉三圈,巖質行星繞八圈。

這種三個或三個以上天體軌道相互之間共振整數,那麼便可稱之為拉普拉斯共振。

這種形式存在的行星在宇宙中並不少見,就比如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的軌道共振便是這種形式。所以嶽原舟也僅是看了一眼,並沒有覺得很稀奇。谷

兩氣態行星外圍則是一片漆黑的空曠空間。包括恆星在內,範圍有一光年,這是目前神舟文明空間收納的最大範圍。

嶽原舟拋起圓球掂量了一下,然後將其遞給工作人員,讓其拿去準備做湮滅實驗。

看來被遞出去的圓球最後一眼,嶽原舟忽然想到一個問題......神舟文明如今以這種方式捕捉恆星,而被捕捉的恆星系還按照既定軌跡運動,絲毫沒有受到影響,那麼以神舟文明之前粗略的捕捉,沒準有可能捕到某顆有生命星球的恆星系!

“算了,先不管了。”嶽原舟搖搖頭,決定先進行實驗,其他事之後再檢查也不遲。

雖說即便不檢查也無所謂,但要真的有,嶽原舟覺得被當做實驗物質湮滅也怪可惜的,放著當金魚養也是不錯的選擇。

這麼想著,他將目光重新放到實驗上。

被送出去的恆星系是反物質星系,另一個正物質星系已經提前被放在八光年外的星空中,不過這顆恆星系的行星已經被單獨分開放置,畢竟整個星系撞確實畢竟麻煩,所以要將它們分開單獨做正反物質湮滅。

首先是恆星,如今在正物質恆星一光年範圍處,是空間收納裝備展開狀態的組建。這些組建是特製組建,有神舟文明目前最高的大一統力場護持,目的是為了保護鑲嵌在上面的觀察裝置不會被實驗爆發的能量沖垮。為了獲取更多資料與雙重保險,嶽原舟又將上百顆鍍了小宇宙膜的智子中子被發射出去,進行高維視角探測。

反物質恆星系被放了出來之後,其行星也被單獨分離。然後星空中就剩下一反一正兩顆相距0.5光年的恆星,遙遙相望。

如果任由兩個恆星自然碰撞,那麼它們必定會在彼此引力下胡亂拉扯,沒準還會達到新的引力平衡,變成雙星結構。

所以神舟文明早有準備,在放出去之時,便在恆星外圍安裝引力遮蔽裝置,這種操作對連中子星引力都可以隨意遮蔽的神舟文明來說並不難。

一切就緒。

之後兩顆恆星在恆星驅動技術的驅動下,彼此慢慢拉近距離。

待到極近距離之時,引力遮蔽裝置便會停止工作,然後放任兩顆恆星引力互相作用,將它們融為一體。

當引力遮蔽裝置停止工作之時,嶽原舟的目光便再也沒離開過實時投影大屏幕,因為上百不光顯示湮滅影像還顯示智子中子觀測到的資料反饋。

在引力遮蔽裝置停止工作之後,由於角動量守恆與引力交戰,正反兩顆恆星急速互相纏繞。頓時一股強勁的引力波層層疊疊向外激盪,空間變得如水波一般盪漾。

就在這瞬間,兩顆恆星終於轟然融為一體,於是...正反物質湮滅,兩顆恆星的質量直接全部轉換為能量。比超新星更強大光與熱瞬間爆發開來,空間的溫度急劇上升,光與熱輻射瞬間點亮了昏暗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