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諸天科技之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六十二章 時空剝離實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六十二章 時空剝離實驗

此論一出,眾人皆沉思起來。

過了一會,稍有想法之人便開始竊竊私語,討論著關於這個方案的事。

相比於之前的兩個方案,大家覺得霍吃的這個方案更靠譜,也比較符合他們的思考方式。

最重要的是,這個思路完全是以神舟文明現有科技力量為基礎, 大家都很容易弄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而且這個集合與子集合的關係大家也都搞清楚了,但如何穩定自身其他屬性,使之不發生時空座標換位的問題,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於是接下來,眾人的討論重點也開始傾向於如何去實現。

而嶽原舟也預設了用這種科技方法,玄學的辦法雖然也有可能辦到, 但他不喜歡唯心的東西。

況且,既然魔眼能辦到, 神舟文明沒理由辦不到。

時間長河而已,只要找到它的規律或者說找到與它相關的宇宙底層資訊,神舟文明一定能找到並且進入之,甚至還能一步到位改變其特性也不一定。

當然,這事兒同樣也不是一下子能完成的,但還在即便多費些時日也影響不大。

因為嶽原舟雖然不太確定主神空間如今還在時間長河之中還是已深處某個時代,但他已明確得知,主神空間並沒有離開遮天世界。

在這方面的判斷上,固然是魔眼給了他很大的幫助,更有一點是因為這個世界的結構決定的。

之前嶽原舟早就建立了一套描述這方世界的模型,那便是這方世界只有遮天世界與混沌海有資訊往來。也就是說想主神空間想離開這個世界,就必須先回到遮天宇宙。

一旦主神空間回到這方宇宙,那個正幫助嶽原舟監視這個宇宙的魔眼一定會知曉。

時間就這麼一點點過去。

主神空間並沒有出現, 魔眼也並未單獨進入時間長河, 而是在此方宇宙中默默在那裡等待。

至於神舟文明,則不斷探討著一個個彷彿天馬行空般想法構成的實驗方案的可行性。

有人提出,將事物或者裝置的時間資訊剝離, 再置入人工創造的黑洞之中做實驗。

可這短短一句話就又引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

比如黑洞事件視界內外資訊傳遞問題,時間資訊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概念,時間如何剝離,怎樣的裝置才能被如此一些列操縱之後還保持完好......

還有人提出,先用宇宙大爆炸實驗去探索時間倒是屬於哪類資訊,等找出這類資訊之後,再以神舟文明高超的資訊科技對其進行操作,進而找到時間長河與進入的方法。

這種方法有些類似於超級粒子對撞機,只不過更為猛烈罷了,一個是炸粒子,另一個是炸時空本身,這種方法理論上可行性還是挺高的,就如以前晉升神級文明所做的實驗一樣,只不過這回必須更加靠近最初時間點而已,以神舟文明對宇宙底層資訊的瞭解程度,在海量實驗資料為基礎上,再用排除法就能找出哪種宇宙底層資訊是關於時間長河的。

另一些人則更現實一些,他們提出的觀點是,不論用什麼方案做實驗,神舟文明首先都必須解決如何安全進入黑洞事件視界問題。

沒錯, 雖然神舟文明已經擁有物質解壓器可以將黑洞物質提取而出,但這些物質僅僅是一些還在黑洞內外之間遊蕩的物質罷了, 並不是真的從事件視界內提取物質。

在如今神舟文明的理論中,普通黑洞的奇點只是無限接近而並非真正奇點,而奇點之外的空間...嗯...的時間,從時空維度的角度看,那裡也並非一切歸墟。同時,在黑洞事件視界內,R等於0的位置,單向膜裡面的空間座標已經與時間座標互換。

所以很顯然,黑洞事件視界內的時間方向是指向R等於0的位置。

於是有一部分科學家就設計了一個腦洞大開的實驗,他們認為可以透過他們設計的實驗分別獲取‘時’與‘空’的底層資訊,從而令神舟文明掌握分離或者穩定‘時’與‘空’資訊的辦法。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他們設計的實驗又涉及到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黑洞的只進不出到底是吞噬時空本身,還是只吞噬存在於時空之中的物質。

兩者的區別很容易區分,假如將空間看成水,那麼前者的黑洞就是一個存在於水中並無限吞噬水的存在。

而後者的黑洞,則是一個存在於水中,只將水捲曲成一個向下的通往無限深淵的洞,這個洞周圍的水全都是靜止不動的,但卻因為捲曲所以對其周圍有一個向下落的勢能,於是所有的東西都落到它內部。

基於這個問題,神舟文明又對實驗做了進一步改進。

大致的方法是這樣的。

首先尋找一個黑洞,然後用空間穩固裝置將黑洞周圍的一切空間全部鎖死,再將實驗裝置放入黑洞引力範圍,觀察黑洞吞對實驗裝置影響的全過程......在一系列複雜操作後,透過裝置反饋的資訊,獲取實驗資料。

最後再與自然黑洞吞噬實驗裝置的對照組做對比。

神舟文明認為,如果黑洞吞噬的是時空本身,那麼很有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實驗裝置將‘粘’在那裡,永遠不掉落到黑洞之中。

因為空間已經被神舟文明鎖死,相當於把水中旋渦周圍的水全部給凍結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黑洞的情況要比水中的旋渦要複雜得多,所以還既有可能出現另一個結果。

那便是,裝置的空間屬性被鎖死在原地,但黑洞卻對時空都產生吞噬效果,於是這個裝置的時間屬性便黑洞拉入其內部。

要是這樣,那就有意思了。

因為黑洞事件視界內存在時空座標對換特性,那麼這些屬性將會以什麼樣的形式進行變成空間屬性?還有那個被剝離了時間屬性的實驗裝置將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在這個過程中,神舟文明又會收到怎樣的信息反饋?

於是就這樣,隨著眾科研工作者的獻計獻策,一個被命名為“時空剝離”的實驗被漸漸的設計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