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的深海漁場最新章節列表 > 483 鸚鵡螺的光輝歲月(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483 鸚鵡螺的光輝歲月(上)

眾人都愣愣地看著項陽。

方友群更是直接調笑道:“陽哥,你是科幻片看多了吧?幾米長的海螺?這世界上怎麼可能會有這麼大的海螺。”

其他船員沒方友群這般“耿直”,但也都在小聲嘀嘀咕咕。

就連陳慶生都在嘴角抽搐,顯然也沒相信項陽說的話。

也難怪大夥不相信。

在場的眾人,哪個是沒經常見著海螺這種東西的?

正因為經常接觸,眾人都熟知海螺這種生物,所以眾人都覺得,海螺不可能長那麼大。

不。

也不是所有人都這麼覺得。

“幾米長的海螺……”有個年老的科研人員低聲呢喃了幾句,突然臉色一變,一臉吃驚地看向陳宇教授道:“陳院長,我知道一種海螺,很符合項陽同志說的這種海螺。”

陳宇聲音顫抖,“恰巧,我也知道一種海螺,跟項陽同學嘴裡說的那種海螺外觀很像。”

“你想的是哪種海螺?”兩人異口同聲道。

陳宇教授跟那老研究人員大眼瞪小眼。

一秒。

兩秒。

三秒。

突然,兩人齊刷刷地一起倒吸一口涼氣。

“嘶,直殼鸚鵡螺!”

“真的是直殼鸚鵡螺嗎?”陳宇教授看向項陽,激動得聲音顫抖道。

“直殼鸚鵡螺?”項陽裝作疑惑道。

其餘人也都豎起耳朵聚精會神聽著。

鸚鵡螺大家都知道。

鸚鵡螺學名叫做Nautiloidea,是頭足綱、鸚鵡螺科的海洋軟體動物的通稱。

鸚鵡螺共有2屬、6種。

鸚鵡螺身為四大名螺之一,實在是太出名了。

船上的人幾乎都知道,鸚鵡螺具有捲曲的珍珠似外殼,貝殼最大也只有26.8釐米,但成年鸚鵡螺一般都不超過20釐米,幾米大的鸚鵡螺?聽都知道是假的嘛。

實際上,眾人所知道的鸚鵡螺真實名字叫做大臍鸚鵡螺。

大臍是鸚鵡螺名字雖然帶個大字,但體型卻一點也不大。

非但不大,大臍鸚鵡螺實際上是整個鸚鵡螺家族中體形最小的屬種,一般只有16釐米。

大臍鸚鵡螺外殼由許多腔室組成,外套位於外殼內,各腔室之間有隔膜隔開。

活的大臍鸚鵡螺有兩對鰓2,具有63-94只腕,外形就跟背了一個殼的八爪魚有些相似,但無吸盤,而且觸手更多。

除了沒辦法確定的直殼鸚鵡螺外,所有的鸚鵡螺眼睛都很簡單。

有的鸚鵡螺眼睛甚至沒有晶狀體。

大部分的鸚鵡螺都是殼薄而輕,呈螺旋形盤卷,殼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長紋從殼的臍部輻射而出,平滑細密,多為紅褐色。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形似鸚鵡嘴,故此得名“鸚鵡螺”。

因為殼薄的原因,所以當一隻鸚鵡螺死後,很少有殼能夠保持玩好無損的,所以它的價格一般都非常昂貴。

鸚鵡螺基本上屬於底棲動物,平時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層用腕部緩慢地匍匐而行。也可以利用腕部的分泌物附著在岩石或珊瑚礁上,科學家們大部分都認為,鸚鵡螺是不能夠遊動的,不過有不少的潛水愛好者都在海底拍到過鸚鵡螺遊動的影像,它們能夠將自己懸浮在海水中,一晃一晃的,像熱氣球一樣漂浮前進。

鸚鵡螺是有名的夜行性生物,它們通常在夜間比日間更加活躍,大部分的鸚鵡螺都是夜間進行覓食,日間則在海洋底質上歇息,以觸手握在底質岩石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從海洋表層一直到上千米的深海,都有鸚鵡螺出沒的痕跡,鸚鵡螺能夠適應不同深度的壓力。

所有的鸚鵡螺都是肉食性動物,食物主要是小魚、軟體動物、底棲的甲殼類為主,特別是小蟹,是鸚鵡螺的主要食物。

鸚鵡螺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但外形、習性等變化很小,被稱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進化和古生物學等方面有很高的價值。在仿生科學上也佔有一席之地,1954年,美國研製出的世界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就是模仿鸚鵡螺研究出來的。

這些知識船上的大部分人都基本知道。

鸚鵡螺的大名,幾乎所有人都是如雷貫耳。

正是因為如雷貫耳,所以當陳宇教授的話觸及到他們知識盲區的時候,他們一個個都顯得格外關注。

“陳教授,你說的直殼鸚鵡螺也是鸚鵡螺嗎?為什麼我從來沒聽說過這種鸚鵡螺,更沒聽說過有這麼大的螺,海螺沒有,田螺更沒有。”方友群激動道。

“都別急。”陳宇教授抬手推了推鼻樑上的金絲邊框眼鏡,沉吟了半響之後才道:“你們沒聽說過直殼鸚鵡螺這種海洋生物,實在是太正常了,因為這種生物的罕見程度,甚至還有超過霸王龍。”

“罕見程度超過霸王龍?霸王龍可是早就滅絕了,難道這直殼鸚鵡螺也滅絕了?”有人問道。

“滅絕了,滅絕好久了,在霸王龍出現之前,直殼鸚鵡螺就滅絕了,但它曾經是這顆星球上的霸主,也是這顆星球上最早的那一批霸主之一,是這顆星球上的第二任霸主。”陳宇教授唏噓道。

眾人都呆呆地看著陳宇教授,彷彿聽天方夜譚一般。

“老師,您的意思是,這是一枚遠古生物所留下的化石?”一個中年禿頂的科研人員問道。

陳宇教授點點頭,“確實可以這麼說,直殼鸚鵡螺是在古生代奧陶紀的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後因更強大的生物出現還是別的原因,總之它是滅絕了,反而它的近親,小型的卷殼鸚鵡螺因體型小,卷型的殼以及頑強的生命生存了下來。”

“我不贊成直殼鸚鵡螺是因為海洋中有更強的生物出現而滅絕的,直殼鸚鵡螺進入繁盛時期時,它們身體巨大,最長達6-10米,擁有梭子狀外殼,噴水前進,遊動迅速,發現獵物後會快速追擊,再用觸手將其抓獲。當時大部分動物只要被直殼鸚鵡螺盯上,必死無疑。”一位老生物學家道。

“我說的只是一種猜測嘛。”陳宇教授笑道:“正因為不相信,所以才要研究嘛,瞭解生命的過程,為人類應對突變的災難提供支撐,這不就是我們這些人的責任跟使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