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的深海漁場最新章節列表 > 678 偶遇雪龍二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678 偶遇雪龍二號

只是南極海鰻跟一般的海鰻不同,它是一種保護動物,雖然保護範圍僅侷限在幾個國家,但偏偏國際動物保護組織承認,而且保護力度卻極大,只有持世界級科研機構簽發的科研證明才允許捕撈,否則的話都屬於偷獵,要是被發現了,嚴重的話甚至會被判罰終生禁止進入南極圈內。

從南極海域出品的海產都是高階海產,基本上只要是搞遠洋捕撈的,就沒有不害怕這處罰的。

其實,在海洋裡鰻魚的種類有很多,其形狀比南極鰻魚更加奇怪的也不是沒有。

在美國,有一種洄游的玻璃鰻魚。

這種鰻魚價格比等量的黃金還貴,全身透明,幼年的時候,它們會從深海遊到美國內陸去,等到成年後,再游回深海內產卵。

迄今為止,還沒有人見到過玻璃鰻魚產卵,因為玻璃鰻魚的產卵地是在號稱生命禁區的百慕大三角深處。

想了想,項陽最終還是搖頭道:“算了,南極海鰻是最近才發現的一個新物種,目前發現的數量及其稀少,還是不要捕撈了。”

對於保護動物,項陽一般是不會打主意的,尤其是這些數量真的及其稀少的,項陽不想某個物種因為自己這一代人的貪心,導致下一代人再也無法見到,那實在是太遺憾了,就好像項陽今天再也見不到南極雪狼了一般。

高闖漁獲還沒清理完,甲板上風雪過大,不能夠釣魚,唯一有辦法能夠抓到的南極海鰻因為是保護動物又不能抓,一時間,就連項陽也有一點無聊起來。

就在這時候,遠處的海面上,出現了一艘巨輪的輪廓。

“我靠,那是船嗎?怎麼這麼大?”方友群盯著那艘巨輪怪叫道。

“安靜。”項陽低喝了一聲。

甲板上立即安靜下來,方友群更是直接用雙手捂住自己的嘴巴。

項陽眯著眼大量了一番那艘巨輪,然後才開口道:“假如要是我沒看錯的話,那應該是一艘我們國家的船。”

“我們國家的船?”方友群疑惑道。

“對,其實看船身你們就應該知道了,只有我們國家,才會用這麼鮮豔的紅色作為船身的顏色。”項陽笑著道。

那艘紅色巨輪的體型確實很大,一百多米長的船身,橢圓形的船頭,六層樓高的船艙,自帶衛星訊號,絕對算得上是極地科考的國之重器。

“雪龍2號。”夏鵬傑則是驚呼道。

“你怎麼知道是雪龍二號?”項陽頗為疑惑道。

“船長,雪龍二號是我國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是寫入了海事大學教科書的,不過它在19年7月才交付使用,次年才寫入教科書中,我們考試時要劃重點的時候,船長你已經畢業了。”夏鵬傑笑著道。

項陽點點頭,“原來是這樣,難怪你能夠認得出來。”

項陽雖然沒認出這是雪龍二號,但對雪龍二號這艘船卻是如雷貫耳。

雪龍二號是全球第一艘採用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能夠在兩米厚的冰塊中持續破冰前進,它的製成,不僅標誌著我國造船技術跨入世界一流水平,海填補了我國在極地科考重大裝備領域的空白。

雪龍二號還被評為第二屆世界優秀海洋工程,它完美符合國際最新規範,是全球第一艘符合國際最新規則的極地科考船,同時,它的安全性極高,橢圓的設計結構讓它具備非常強的禦寒能力。

在項陽看到雪龍二號的時候,雪龍二號上的人也看到了項陽他們。

“好龐大的一支船隊,而且是從祖國過來的捕撈船隊。”在雪龍二號那鮮紅色的甲板上,一個穿著白色防護服的壯碩老人笑呵呵舉著望遠鏡道。

“是啊,這些年祖國強大了,各種技術鴻溝也被一一填平了,如今,不管是科研用船,還是民營漁船,都能夠跨過重重大洋,到達這冰天雪地裡了。”一旁,一個同樣穿著雪白色防護服的中年男子笑著道。

“張院士,李船長,他們在我們的航線上,我們要過去跟他們打個招呼嗎?”一個較為年輕的科研人員則是問道。

“當然要打個招呼了,我們這可是異國他鄉見老鄉。”壯碩老人張院士爽朗笑道。

在拖輪的牽引下,雪龍二號緩緩開到了捕撈船隊停留的位置,一大群身穿白色防護服的科研人員聽說在南極遇到自己祖國走出來的遠洋捕撈艦隊了,紛紛從實驗室湧到甲板上。

國內的漁民能夠到達南極這片海洋,這讓他們無比的自豪跟驕傲,一個個都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們這麼幸苦的呆在南極搞科研,投入那麼大的人力物力,其中一項重要的原因不就是為了國內的漁民能夠到南極來撒網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你們是從華夏來的嗎?”雪龍二號以兩三節的速度緩緩停在了船隊中間,李船長大聲朝項陽他們問道。

項陽看向高闖。

高闖笑了笑,讓人拿了一個喇叭過來,“對,沒錯,我們是從龍城那邊過來的,你們是在進行科研考察嗎?”

雪龍號與雪龍二號都是我國在南極的重要科研考察船,這兩艘科研處相互配合,各自發揮著自己的優勢,形成雙船作業模式,被戲稱為雙龍探極,是我國極地科考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力量。

“對,沒錯,我們這趟出來,是為了採集多種南極特有的生物標本,你們的船不錯啊,竟然能夠開到南極,收穫怎麼樣?”張院士笑著大聲問道。

高闖指了指海面上正在來回往各艘漁船不斷運送漁獲跟加工成品的那些小汽艇道:“收穫算是不錯。”

張院士笑著點點頭,他長年呆在南極,對南極的漁業資源非常瞭解,在當今這種環境下,但凡只要是有能力能夠到達南極,並且順利破冰的漁船,收穫都不會錯。

張院士非常的欣慰,在過去,他看到南極的各種漁業資源那麼多,而國內的漁民卻沒辦法到達,國人若是想吃南極的海產,只能夠透過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