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的深海漁場最新章節列表 > 926 項陽出手(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926 項陽出手(下)

只是漁網的網口,卻傾斜到了海水一下。

項陽踩著漁網,朝著網口處走去,然後揮動漁叉,勾住網口的繩子,用力一拉,立即,網口就別解開處一個斗大的缺口出來。

瞬間,一大群海魚,就從漁網內衝了出來。

這些逃出來的海魚,就跟動畫片葫蘆娃裡水娃的葫蘆裡的水一樣,朝著外邊蜂蛹而出,一條連著一條,數量非常恐怖。

首當其衝的項陽,差點沒直接被這些數量龐大的魚群,給衝翻在海水內。

平常,漁民捕不到魚很悲哀。

但捕到數量過多的魚,造成爆網現象了,其實更是一種悲哀。

因為爆網,也就意味著危險。

“呸,呸。”項陽浮出水面後,裝模作樣地吐了幾口口水,然後一抹臉頰上的海水,快速朝著遠處遊去。

旁邊,陳慶生立馬划船過來接應。

但有人比陳慶生更快。

準確說,是有魚比陳慶生更快。

是大頭,它看到項陽落水,快速就遊了過來,將項陽給駝在了背上,然後張開大嘴,對準漁網的網口處,就是一陣鯨吞。

陳慶生楞在原地,隨即他就笑道:“本來我還挺心疼的,跑了這麼多的海魚,現在這些海魚被大頭給吃了,倒也不算是浪費。”

當然,那些海魚,也沒有傻到一逃出漁網,就朝著一個方向逃走,只有一小部分,進入了兩頭座頭鯨的嘴裡。

更多的海魚,則是朝著四面八方逃去。

這可就喜了天空中的那一大群丹頂鶴。

在文學描述跟神話傳說裡,丹頂鶴都是一種與世無爭,溫柔而又仙氣飄飄的鳥類。

早在2100年前,滿城漢墓出土的漆器上,就清晰地繪有丹頂鶴的圖案。

漢景帝在公元前156年時的路喬如時就曾作《鶴賦》,開頭就指出:丹頂鶴為“白鳥朱冠”。

三國吳人陸璣在《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中更是作了細緻的描述:“大如鵝,長腳,青翼,高三尺餘,赤頂,赤目,喙長四寸餘,多純白”。

唐朝詩人描寫丹頂鶴的句子尤其繁多。

如薛能在《答賈支使寄鶴》中寫道:“瑞羽奇姿踉蹌形,稱為仙馭過青冥”。

白居易在《池鶴》中說:“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

張賁也有“渥頂鮮毛品格馴,莎庭閒暇重難群”的句子。

可見古人認為,丹頂鶴的美,在於它的整個形體的和諧一致,而這種美的奧秘之處,無疑是因為它在那玉羽霜毛之上還具有一個渥朱頂、丹砂,顯得典雅而風流,令人難以忘懷。谷

明朝王象晉的《群芳譜》中評價丹頂鶴:“體尚潔,故色白;聲聞天,故頭赤。”

以及:“丹頂赤目,赤頰青腳。”在丹頂鶴以及其他大多數鶴類中,都在頸項以上有鮮紅色的裸露皮膚,這種顏色實際是膚色和血色的交融。

但實際上,這些丹頂鶴在見了這麼多的海魚的時候,也跟貓見了腥一樣,瞬間一隻只就全部從仙氣飄飄的仙鳥,變成了滿身匪氣的賊鷗。

只見它們爭相落到水裡,或者滑翔在海面上,開始爭奪起海水內的漁業資源。

“這些丹頂鶴,真是......吃相比海鷗還難看。”項陽無語道。

這時候,陳慶生正好划著橡皮艇到達了大頭的旁邊,他笑著道:“老闆,先別管那些丹頂鶴了,反正這些魚也是我們放出去,拉不上來的,我們現在能起網了嗎?”

項陽看了看漁網,搖搖頭道:“再等一分鐘,這次,至少要放走五十噸的漁獲出來,否則的話不保險。”

“五十噸?”陳慶生有些吃驚,這次一網,總共其實也就只捕獲了一百四五十噸的漁獲,而這艘船的資料,明明是顯示,一網是可以撈起一百五十噸的漁獲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我覺得,只要放出二十噸就足夠了。”陳慶生說道。

項陽搖搖頭,這艘船的造船廠,明顯做了虛假宣傳。

這艘船的絞車,實際起重重量絕對沒有一百五十噸,恐怕就算只有一百二十噸漁獲,絞車就算是能夠將漁網給拉上來,也會對絞車造成一定的損失。

陳慶生見項陽堅持,只好也不說什麼了,只是他看著無數的海魚從漁網內爭先恐後的遊了出來,然後逃走,臉皮不斷地抽動,心裡就像在滴血一樣。

這些逃走的漁獲,要是拉上來了,那可都是錢啊。

終於,一分鐘過去,陳慶生不等請示項陽,就立即大聲喊道,“起網。”

立刻,船上早已在等待的船員開始快速起網。

一大包漁獲,被緩緩拉出水面。

這次,沒再出什麼意外了,漁網直接被拉出水面,拉到了甲板上,然後一大包漁獲被解開,大群海魚在甲板上堆積得像一座小山一樣,項陽站在座頭鯨身上,都能瑤瑤看到甲板上那群活蹦亂跳的海魚。

“好了,回船上吧,趕快把這些海魚處理了,這樣的機會可不多,一會我們爭取再撒一網。”項陽笑著說道。

陳慶生連忙點頭,“是,老闆,我這就回船上。”

項陽笑著點點頭,然後拍拍雄座頭鯨的大腦袋,指了指不遠處的橡皮艇,示意大頭馱著他過去,其實項陽現在,也挺著急回到船上的。

黑潮帶來了海量的漁獲,這種機會,可不是經常有的,可以說完全是天賜良機,項陽也準備回到自己的船上,指揮船員們快速處理的甲板上堆積著的海魚,然後趕快開始捕撈第二網。

這種魚潮時候的魚,也不需要擔心撈多了會趕盡殺絕。

因為跟著黑潮遊動的這些海魚,等黑潮過去,絕大部分的海魚,都會受不了海水溫差的變化,然後自然死亡,只有極少的一部分可以適應那霸海魚的氣溫,然後在那霸海魚定居下來。

更多的海魚,都會等黑潮一過,就原路返回,再次回到暖水海域去,所以項陽對捕撈這些魚潮必經之路上的海魚,是一點的心理壓力都沒有。

捕到了,就是錢,沒捕到,這些魚就算不是便宜了東夷人,也大部分是自然死亡,他幹嘛不多捕撈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