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長生莊主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七章 老僧出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七章 老僧出關

也不用蘇妙雲、紀秀茹兩人再細問,唐紫煙便噼裡啪啦的如同倒豆子一般,把事情的全部經過都說了出來。

蘇妙雲、紀秀茹以及李修誠,聽完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全都震驚不已。

蘇妙雲一臉驚愕道:“你是說穀梁前輩他武功已經廢了?現在只是一個普通人了?”

紀秀茹更是滿臉驚駭:“江南六大惡,來了三位?然後,他們三個都被一位姓寧的少年公子,給吸光了內力?”

李修誠面上驚疑不定,口中自語:“饕餮魔功?神秘古墓?還有讓武功被廢之人重新邁入通脈境的奇功?”

唐紫煙的話語裡,實在是包含了太多讓人匪夷所思的資訊。

蘇妙雲三人乍聽之下,一時間都有些難以置信。

直到許亦晴、陳俊等其餘四人,也是如此說法,蘇妙雲三人才確信唐紫煙所言,並沒有誇大其詞。

“師父,聽那位老前輩講,那寧公子其實是擁有容顏永駐之術,他真實年齡遠遠不止十七八歲呢。”唐紫煙又補充了一句說道。

“哦?紫煙,那穀梁前輩當真是如此講的?”蘇妙雲問道。

“是呀,師父。”唐紫煙點點頭,隨即便把老頭子當時的話原原本本說了一遍。

蘇妙雲一臉恍然道:“難怪了,這樣就解釋得通了。先前聽你們說那寧公子才十七八歲,武功卻達到了如此不可思議的境界,當真是讓人沒法相信。若是對方擁有容顏永駐之術,那完全都能說得通了。想來那位寧公子,怕也是哪位了不起的前輩人物吧。”

紀秀茹感嘆說道:“我峨嵋派中雖然也有容顏永駐的功法,但與其相比,反倒是小巫見大巫了。真不知道那位寧公子,究竟是怎麼做到把容貌一直保持在十七八歲的?這簡直是匪夷所思!”

李修誠亦是微微一嘆:“有道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偌大的江湖上,自然也是藏龍臥虎。其中一些前輩級人物,武功境界之高,恐怕已遠遠不是我等所能想象。”

蘇妙雲、紀秀茹兩人聽到李修誠發出的感慨,也都深以為然。

就像今日,他們和江南六大惡的那場廝殺,以三對二,一番刀光劍影苦戰下來,才堪堪平手,最終只能放其從容離去。

而那位寧公子,僅憑一已之力,以一敵三,須臾間,就吸光了對方內力,制服了那江南六大惡。若不是那位寧公子似乎並不想殺人,估計這江南六大惡,從此以後,要改名稱為江南三大惡了。

顯而易見,他們和這位寧公子的武功相比,就彷彿一個是天,一個是地,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幾人感嘆了一番後,不得不重新上路,同時也加快了腳步,打算在天黑城門關閉之前,趕至山陰縣城。

山陰縣城位於若耶村東面十餘里之外,這是一座人口五六萬左右的小城池。

站在縣城往南望去,一條鬱鬱蔥蔥的高大山巒,從東往西,連綿數十裡,正是越州之地家喻戶曉的會稽山。

而山陰縣城正對面的那座半山腰上,有一片建築群。

一座座樓閣屋宇,碧瓦朱簷,在蒼翠欲滴的林木間,時隱時現。

遠遠望去,就好像是隱藏於山林之間的仙家福地。

那兒,便是整個江湖上都赫赫有名的爐峰寺。

爐峰寺因了空大師而名揚四海,因為了空大師年輕時也是懸空寺的僧人,與當今懸空寺“四大神僧”乃是同一字輩,甚至還有傳聞說,他還是四大神僧的師兄。

因此,在江湖人眼裡,了空大師的地位,就如同懸空寺的“四大神僧”一般德高望重。

若不是了空大師年輕時南下傳揚佛法,離開了懸空寺,江湖中人早已把他當作懸空寺第五大神僧了。

由此可見,了空大師在江湖人心裡的地位之尊崇。

隨著天色漸晚,蘇妙雲、紀秀茹等眾人,也終於趕在縣城城門關閉之前,進入了城內。

與此同時,爐峰寺後山的一處懸崖邊上,幾個僧人正安靜地等待著。

他們的目光,都一眨不眨地盯著不遠處的一個山洞。

山洞位於峭壁之上,孤懸於深淵,只留一條山道,沿著石壁,通向懸崖。

然而這條山道,與其說是路,還不如說是巖壁。

因為那山道僅僅只有一掌寬,下方便是數百丈高的深淵。

這樣的路,別說是人,就算是山間野獸,都沒法行走。

過了片刻,其中一個僧人,忽然輕輕說了句:“出來了。”

聽到這句話,眾僧人眼睛齊齊一亮。

順著他們視線望去,只見一道瘦小的人影,正從山洞內緩緩走出。

那人影走到山洞邊,然後沒有絲毫停頓,又走向了那條只有一掌寬的山道。

山道很窄,深淵很深。

即便這條山道的長度,只有短短的二十餘丈。

但就是這短短的二十餘丈,便如同行走在死亡的邊緣,一邊是生,一邊是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那人影走得並不快,但每一步走得都很穩,就彷彿是行走在平地上一般。

短短的山道,在別人眼中,或許是生死之路。

但在那人影的腳下,轉瞬便已走完。

那人影走了過來,眾僧人趕緊迎了上去。

那是一位瘦小的老僧,身上穿著一件陳舊的灰色僧袍,手中握著一串佛珠。他臉上刻滿了皺紋,但長得慈眉善目,目光溫和,兩條長長得白眉,極為惹人注意。

眾僧人走上前,對著老僧齊齊施了一禮:“阿彌陀佛,弟子恭迎師父出關。”

老僧溫和的目光從眾位僧人身上一一掃過,一臉慈祥,說道:“不用多禮。”

這時,當中一個六十多歲的圓臉老僧人,微微笑了笑,對老僧說道:“師父,您閉關兩年,總算是出關了。不然的話,接下來我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老僧微微有詫異,說道:“哦?此話怎講?”

圓臉老僧人說道:“是這樣的,師父。您老人家不是快要百歲了嘛,在圓覺師兄的提議下,我們給您舉辦了一個百年誕辰慶典大會,邀請了五湖四海的武林朋友來參加。現在離慶典大會的舉辦日期越來越臨近,您若是再不出關,沒在慶典大會上出現,怕是那些來參加慶典大會的武林朋友,心中難免生出些想法。”

聽到這,老僧不由愣了愣,說道:“圓海,你是說,你們給我舉辦了那個什麼百年誕辰慶典大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