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農家小福妃最新章節列表 > 第546章 有個條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46章 有個條件

但不管怎麼說,李珩終於退場了,木子教,估計以後也濺不起啥浪花來了。

一幹查清身份的木子教反賊,人頭示眾,包括那一日造成跳彈的石碑,都成了眾人觀摩之地,第一批圍觀的人把那一幕說的繪聲繪色,好似他們親眼所見。

明延帝寫信叫她趕緊回去,但晏時玥卻想在這兒多待一陣子,蓋一個大書院。

南北分榜的時候,她就在想這個問題了,如今倒正是時候。

也不用去府城,就在這兒就剛剛好,清靜有清靜的好處。

她出銀子,挑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不惜銀錢,多多的買書,先建出一個不遜於國子監和太學的藏書樓,然後招募各地的名士大儒前來授課。

她親自跑,跑了好幾天,才挑定了一座山,整座山買了下來,蓋出來,足可容納兩千多人。

沈潛他們都勸她不必做這麼大,但她全都拒絕了。

不但要大,還要好,環境要好,有山有水有綠植,學子住的號舍,設施也是一流的,冬暖夏涼,雖也是四人一間,卻巧妙的用折形角度隔開,有了可以各自苦讀,互不打擾的小空間。

學子待遇好,先生的待遇更好。

除了書院之外,轉圈還蓋了一圈二進、三進、四進的小宅子,預備著授課的大儒們拖家帶口的來,可以闔家住在裡頭。

也是巧了,她這邊才剛有了初步的想法,就有一個老熟人找上門來。

正是當初給霍祈旌蓋房子的姑蘇生,他帶著益發壯大的程家班,主動找上門來,幫忙設計,還聲稱不要工錢。

當然了,工錢她還是要給的,圖紙透過之後,很快就召集起了一些人幫忙蓋,玥工坊也空出人手,打造一應所需。

同時,招募大儒的召賢書,也由晏時嶸起草,然後透過雁報下發,傳達天下。

太子收到信兒,過來找許問渠時,許問渠正在奮筆疾書。

他們剛從南方回來,就碰上了晏時嶸這檔子事,等處理完了,晏時玥又要蓋書院。

他們這一趟,倒真是認識了幾個南方的大儒,可是,他們對此都不怎麼看好。

畢竟,這些大儒早就在南方紮根,並不願意輕易挪地方,再說了,有名有姓的大儒,都自重身份,重名聲,要是單請一位一家還好,偏偏她想做的,是國子監那樣的大書院,也就是說,每位先生都是“之一”,就更沒人想去了。

許問渠此刻,正在給他認識的那幾位寫信。

太子問他:“玥兒找你了?”

“沒有,”許問渠道:“但這個想法,玥兒很久之前同我說過。”

太子還真不知道她有什麼想法:“不是一個書院麼?”

“不是,”許問渠寫信說話兩不誤:“她想要的,是一個‘學校’。”

此事本非一時之功,晏時玥也不著急。

秦州算是她的地盤兒,她待的也自在,還回了聚寶村幾回,看了看喬桑榆和玥坊。

聚寶村做為福娘娘出身之地,無限風光,四裡八鄉的人都想往這兒嫁,沾點福氣,村裡比她走時熱鬧了許多,老族長也是越活越年輕了。

唐秀的爹孃也來見了一趟,聽說閨女至今沒嫁人,倒也沒二話,只說全由殿下做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倒是唐四叔那邊……聽說他的秘方在她走後不到三個月,就叫唐三叔騙走了,如今唐三叔被人請走,就在鎮上一家酒坊,跟這邊的福壽酒打擂臺,兄弟倆已經徹底鬧翻了。

晏時玥也沒打算幫忙。

這人啊,自己不立起來,她幫一時,也幫不了一世。

估計夏餘暉也是這個想法,所以沒有干涉。

但是她這個皇公主也不是當假的,她才去見了一回唐四叔,唐三叔那邊,就來賠情道歉了,據說跪在門口磕頭,痛哭流涕。

唐四叔也只道以後不許他們再賣福壽酒,沒有收他們的銀子。

這些事情,如今叫她看,真的是小的不行,連當八卦聽都覺得沒意思了。

隔了幾日,有人遞了帖子過來,是一位頗有名氣的大儒朱仲元。

據說這人是同進士出身,卻未透過朝考,然後就當場“大笑而去”,沒有做官,據說才高八斗,弟子眾多,被稱為民間狀元。

晏時玥不通文章好壞,反正他的文章她是看不懂的。

不過據夏餘暉說,還是不錯的。

而且這個人還挺有脾氣的,她怎麼說也是堂堂皇公主,可他遞的帖子,並不是請求拜見,反而是“我某年某月某時在某處”。意思是讓她上門拜訪。

怎麼說也是事情剛開始,再說他都自己來了龍門縣了,晏時玥還是願意容忍這些文人的怪脾氣的,不管怎麼說,禮賢下士的姿態得有,不是麼?

於是她就帶著夏餘暉去拜見了。

朱仲元是個微胖的小老頭,帶著弟子迎出門來,態度謙和,落座之後,他便道:“老夫還當殿下會帶那位許六元來。”

晏時玥道:“許先生御前侍讀,不在此處。這位夏先生,也是舉子,只是因遇到意外,所以才沒有參加之後的考試。”

朱仲元看了夏餘暉一眼,微笑道:“失之毫釐,便如千里。”

啥意思?是說他沒考會試就不厲害麼?那你殿試過了朝考沒過,也是失之毫釐吧?

晏時玥沒弄明白他的意思,也沒開口。

然後朱仲元與夏餘暉引經據典的聊了一陣兒,晏時玥好多都聽不懂。

只是聽他屢屢的道:“北方學子多志大才疏,諸處私塾亦是良莠不齊,一入考場,難免貽笑大方……”

說頭一遍的時候,晏時玥還沒插話,但再說了兩遍,她就忍不住了,道:“朱先生自己不也是北方人麼?為何如此看不起北方學子?”

朱仲元頓了頓。然後他才道:“聽聞南北分榜,是殿下提出來的?”

晏時玥道:“是的。”

朱仲元微笑。

就是那種大人看到不懂事的小孩子,露出的寬容的微笑:“此舉不妥。科舉乃優勝劣汰之事,若只求皆大歡喜,豈非背離了初衷?”

晏時玥只道:“此事雖然是我提出,但也是朝議透過,才下了旨的。”

朱仲元連連搖頭,卻不再說。然後他又道:“老夫聽聞殿下要建書院,願獻綿薄之力。”

晏時玥道:“久仰朱先生大名,若先生願來,我們自然是歡迎之至。”

朱仲元矜持微笑,一邊又道:“只是,老夫有個條件。”

“什麼條件?”(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