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農家小福妃最新章節列表 > 第829章 秦始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29章 秦始皇

此事一年兩年難出成果,晏時玥把事情交待給蕭棠枝,就暫時不管了。

如今舉子已經陸續來了長安城,古怪屋迎來了一撥又一撥的客人。

單人闖關成績,能超過商部狀元成績的,門票半價,能超過許問渠記錄的,門票全免。

當然這只是噱頭。既然掏的出門票錢,自然也不在意多點少點兒,但贏過了許六元,這是什麼概念?名人效應之下,一幹文人趨之若鶩。

但古怪屋是一個耗時間的事情,接待量並不大,還需要預約。想刷上十幾二十遍,然後贏過許六元的成績,暫時還是不容易做到的。

而逍遙遊如晏時玥所料,得到了紈絝子弟們的追捧,他們沒事就三三兩兩去玩,玩了再接著預約下一回的,多的是。

與此同時,話本兒,或者說白話小說,終於迎來了一次井噴。

各府行卷者多為白話小說,尤其是來自江南的舉子。

晏時玥放出話去,各府收到這樣的行卷,都會立刻給她送過來。訊息漸漸傳出,直接投給她的也是越來越多。

《尋道》的大紅大紫,如今終於等來了一大撥跟風之作,如果說尋道,是指明了“俠”之“道”,那這些作品,不乏商人、農人的證道之作。

晏時玥連續數天,沉迷於看小說中無法自拔。

看著好看的,她就直接提了筆註明修改意見,然後拿去給許問渠看,給明延帝看,還想給承聖帝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然而承聖帝做為一個業務尚不算太熟練的皇帝,壓根兒就沒空看。

他只能道:“好了,朕知道好看,你想幹什麼?直接說好不好?”

“算啦!”晏時玥道:“也不是什麼大事兒,用不著朝廷。”

她就跑去跟明延帝說話了。

明延帝現在有的是時間,聽她叨叨了一番這個好看,那個也好看,就道:“你想如何?”

晏時玥道:“我在想,給女工、匠人掃盲,這遠遠不夠,這世上最多的,還是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人,近的,我想告訴他們怎樣種地能增產,遠的,我想告訴他們,這個天下有多大,要向什麼方向去努力……”

她舉起手裡的書:“可是書是一道坎、唱戲、說書,他們也聽不到,我應該怎麼做,才能讓他們也得到這些資訊呢?”

明延帝沉吟道:“你有此心是好事,但世事本無一蹴而就,若說種地增產,他們還能聽的進去,其它的……”他搖了搖頭:“難!”

“難也得做啊!”晏時玥想了想,“不然我花錢請人去說書?”

明延帝笑而不語,半晌他才道:“其實不必刻意做什麼,如今有雁報,四郎的青鳥快遞不是也在籌建了?慢慢來就好。”

說起來,端親王終於開始弄驛站了,然後她之前說過可以叫順風快遞,後來被他改成青鳥快遞了。

現在正處於籌建初期。

一提起快遞,晏時玥就想起來一件事,過去找了端親王。

端王妃據說前些日子把出了喜脈,端親王的嚴肅臉上都帶出了喜色。

晏時玥笑眯眯的道了聲恭喜,入了座,她才問他:“你聽說過馳道麼?”

端親王一挑眉。他當然聽說過。

後世的馳道多用於礦區短程,但其實,早在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就有馳道,也就是木製軌道,之後秦始皇對馳道進行了改良。

秦始皇在後世也算是個網紅,很多人說他是穿越過去的……穿越不穿越不知道,但起碼,他弄的這個馳道還是很厲害的。

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就下令修築以咸陽為中心、通往各地的馳道。

很有名的馳道就有九條,例如出今高陵通上郡的上郡道、過黃河通山西的臨晉道、出函谷關通山東的東方道等等。但之後連年征戰,損毀了許多,也有各國分崩離析之後拆掉的,所剩無幾。

去過博物館的都知道,秦代的馬車,車輪很特別,就是因為,這馬車既能上馳道行駛,也能在平常的路上行駛。

嗯,感覺更像穿越的了。

總之,馳道的建築流程,基本就是厚築路基、在路基上鋪枕木,枕木上加軌道,車沿著軌道賓士。這和現代鐵軌的鋪設原理沒什麼差別,差別只在於,車子的牽引力不是用蒸汽機車,而是用馬匹來拉動。枕木之間的距離正好和馬的步子合拍。

因為用了軌道,車輪摩擦力大大減小,可以一次性拉很多貨物,還可以連結好多個車箱,據說行駛速度每小時就能達到六七十裡,一晝夜能達到一千三四百裡左右,比所謂的八百裡加急還要快近一倍。

然後根據馬的體力,間隔一定的距離設站點,也就是“換馬站”,到時候,會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卸下拉車馬匹,換上新的馬匹。

端親王道:“你的意思是?”

晏時玥道:“青鳥快遞啊!要做就做大,這事情朝廷不做,還有誰能做呢?”

秦始皇時期的枕木,做過防腐處理之後,後世仍能儲存完好,所以這馳道修了,真的是可以傳於後世的。

而且若是蕭棠枝那邊有了進展,也可以啟用蒸汽火車,但,一定時期之內,就算蕭棠枝造出來了,她也不想投入使用,還是那句話,要穩著來,走的太快,會打亂現有的社會結構,還有可能引起野心家的覬覦,一定要慢慢來。

端親王背著手兒,在室中踱來踱去。

這個工程,太大了,時間金錢精力上都是耗費巨大。

晏時玥等了片刻,知道這個決定很難下,也不催他,就起身走了。

她先忙自己的事兒。

她跟承聖帝商議之後,放出風聲,說上書房的幾位小皇子和世家公子,喜歡各地的民俗詩歌,想藉此瞭解各處的風物人情,淺顯流暢者為佳。

然後又叫許問渠寫了一首做例子。

關鍵就是特色,體現當地的特產、風俗、風景種種。

然後她又找了個日子,與許問渠幾人,一起宴請了幾個她挑中的小說作者,讓他按她們提出的修改意見改好了之後,玥坊會出資,免費幫忙刊印一千套,之後若有銀子可以加印。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態度如此明確,大家又不是傻的,自然紛紛向這個方向努力。

而且這個年代的人,對於琢磨上意,是很有幾分心得的,真到了二三品大員那個層面,會考慮一些諸如新帝對福晏殿下的容忍度有多高……這種種的問題,但對於底層官員來說,真的不用想太多,不管怎麼著這都是一條金大腿,抱就是了。

於是許多官員各施手段,要不自己寫,要不找人寫。

選擇多了,自然可以優中選優。

而且這些人有許多並不缺銀子,自己就可以刊印,著者成名,薦者也在相爺面前掛個名兒,皆大歡喜。(未完待續)